九三阅兵赋
吴震启
2025 年 9 月 3 日
①乙巳金秋,②京华肃穆,③旌旗耀日,④甲胄凝辉。⑤礼炮撼苍穹,⑥三军严阵;⑦声威摇地脉,⑧九域同归。
⑨天街坦阔,⑩映铁流之凛凛;⑪阊阖洞开,⑫彰浩气之巍巍。⑬耆老凝眸,⑭忆烽烟之旧岁;⑮英豪昂首,⑯擎薪火于今时。⑰战鹰裂雾,⑱破长空而列阵;⑲铁骑扬尘,⑳卷大地以成帷。㉑长剑倚天,㉒寒光慑魑魅;㉓金戈耀日,㉔雄势镇夷陲。
㉕万国宾临,㉖骧龙腾之盛象;㉗亿民眸聚,㉘仰丰碑之伟仪。㉙铭史鉴忠魂,㉚心萦壮烈;㉛怀贤酹碧血,㉜泪化沧漪。
㉝白鸽衔祥,㉞翥青云而播瑞;㉟青枝展和,㊱萦赤县以滋熙。㊲继先贤之志,㊳振民族于复兴;㊴契天命之同,㊵共寰球而骋晖!
释文
① 乙巳金秋(指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亦指收获之际。
② 京城(北京)庄重肃穆。
③ 旗帜在阳光下闪耀。
④ 军人的盔甲凝聚着光辉。
⑤ 礼炮声震撼天空。
⑥ 陆海空三军整齐列阵。
⑦ 军威声势撼动大地。
⑧ 全国上下同心同德。
⑨ 长安街平坦宽阔。
⑩ 映照出阅兵队伍的威严气势。
⑪ 天安门(如天门般)敞开。
⑫ 彰显出民族的浩然正气。
⑬ 经历过战争的老人凝视着。
⑭ 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往昔。
⑮ 英雄将士昂首挺立。
⑯ 在当下传承着革命的火种。
⑰ 战机冲破云雾。
⑱ 在长空中排列成阵。
⑲ 装甲部队扬起尘土。
⑳ 如帷幕般席卷大地。
㉑ 导弹如长剑倚天而立。
㉒ 凛冽寒光震慑着邪恶势力。
㉓ 兵器在阳光下闪耀。
㉔ 雄威镇守着边疆。
㉕ 各国宾客前来观礼。
㉖ 共同见证如巨龙腾飞的盛景。
㉗ 亿万民众目光汇聚。
㉘ 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庄严。
㉙ 铭记历史,缅怀忠诚的英灵。
㉚ 心中萦绕着先烈的壮烈事迹。
㉛ 怀念贤能之士,以酒祭奠他们的热血。
㉜ 泪水化作江河湖海的涟漪。
㉝ 白鸽衔着吉祥。
㉞ 在青云中飞翔,传播祥瑞。
㉟ 青枝舒展,象征和平。
㊱ 萦绕华夏大地,滋养繁荣。
㊲ 继承先贤的志向。
㊳ 推动民族走向复兴。
㊴ 契合人类共同的使命。
㊵ 与世界共同驰骋于光明未来!
导读
这篇赋文以骈体句式为主,对仗工整,气势雄浑,将九三阅兵的宏大场景与历史纵深、民族情怀融为一体。
开篇以 “乙巳金秋,京华肃穆” 奠定庄重基调,“旌旗耀日,甲胄凝辉” 寥寥数字便勾勒出阅兵现场的视觉张力,礼炮、三军、声威等元素层层递进,既展现了国防力量的威慑力,又以 “九域同归” 凸显民族向心力。
中段巧妙勾连历史与现实:“耆老凝眸” 与 “英豪昂首” 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老人的 “烽烟记忆” 连接着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将士的 “薪火传承” 则彰显当代军人的使命担当,让阅兵的意义超越了军事展示,升华为精神的延续。对装备的描写极具画面感 ——“战鹰裂雾”“铁骑扬尘”“长剑倚天”,以动态意象展现国防现代化成果,“慑魑魅”“镇夷陲” 则暗喻强军对和平的守护,刚柔相济。
后文将视角从现场拓展至国际与民众层面:“万国宾临” 体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亿民眸聚” 凸显民族凝聚力,而 “铭史鉴忠魂”“怀贤酹碧血” 则转入情感抒发,将对先烈的缅怀融入盛典,让历史记忆与现实场景产生共鸣。
结尾以 “白鸽衔祥”“青枝展和” 的意象转向和平愿景,最终以 “民族复兴” 与 “共寰球而骋晖” 收束,既立足民族立场,又呼应人类共同命运,使全文在激昂的军威描写之外,更添一份人文厚度与大国胸襟,尽显赋体 “体物写志” 的特质。
作者简介:吴震启,字永昊,别署通心堂,小万诗斋。祖籍山东济南,生于河北隆化。
曾任文联秘书,机关党委常委,书协党委支书记,办公室主任,展览部主任。兰亭奖、国展和各项书展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等。
现任文学艺术基金会吴震启艺术基金主任,兼任中国友联画院副秘书长,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书法家协会理事,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名家书画院副院长,长城书画院艺委会秘书长,诗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书画委员会常务理事,版权协会理事,国韵文华书画院首任书法篆刻艺委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MBA国学教育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校外导师,北京文化学院教授,田汉基金会理事,颜体书法研究会名誉会长,《诗刊•子曰诗社》顾问,首都法律援助基金会文化艺术家委员会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