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星霜如故
永熙四十五年的初春,平衡书院的海棠开得正好。年过七旬的顾昀坐在廊下,看几个稚龄弟子在院中练剑。他的须发已然全白,但眼神依旧清亮,只在望向南方天际时,会流露出几分难以察觉的怅惘。
六年前那个除夕之夜后,谢无妄只在书院停留了三个月。他说心门虽稳,但世间仍有几处裂隙需要修补。这一去,又是杳无音信。
“师公!”一个小女孩举着木剑跑来,额间一点朱砂痣鲜艳夺目,“我学会流云剑法第一式了!”
顾昀慈爱地摸摸她的头:“灵犀真厉害。不过剑法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明白为何执剑。”
小女孩偏着头想了想:“为了保护重要的人!”
顾昀微笑颔首,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腰间玉佩。这枚白玉珏六年来再无动静,仿佛那个除夕夜的重逢只是一场太过美好的梦。
“镇国公。”书院新任的管事匆匆走来,“宫中来人,说陛下病重,想见您最后一面。”
养心殿内,药香浓郁。女帝萧月明卧在榻上,已是油尽灯枯之相。见顾昀进来,她勉强露出一丝笑意:“爱卿来了...朕终究...还是没能等到他回来...”
顾昀跪在榻前:“陛下...”
“这些年,辛苦你们了。”女帝颤巍巍地取出一卷诏书,“这是...朕最后的旨意。新帝登基后,平衡书院...就托付给爱卿了。”
顾昀郑重接过诏书,发现下面还压着一本泛黄的笔记。翻开一看,竟是谢无妄的字迹——记录着这些年来他在各地修补心门裂隙的见闻。
“这是他三年前托人送回来的。”女帝轻声道,“他说...下次归来,便不再走了。”
顾昀指尖轻抚过熟悉的字迹,忽然注意到最后一页的标记——那是一个只有他们二人才懂的暗号,指向京郊某处。
三日后,女帝驾崩,举国哀悼。新帝李寰继位,年仅十六,却已显露出不凡的魄力与智慧。
丧仪结束后,顾昀依暗号所示,独自来到京郊的桃花谷。谷中桃花正盛,落英缤纷处,一座竹屋悄然立於溪边。
竹门轻启,青衣人执伞而立,笑如春风:“子熹,别来无恙。”
这一次,谢无妄真的回来了。不仅回来,还带回了已经完全长大的墨生——如今的墨生已是气度沉稳的青年,额间印记化作一道浅银纹路,更添几分神秘。
“心门之力已与天地完全融合。”谢无妄为顾昀斟茶,“这些年,我在各地寻得有缘人,将守护之道相传。如今世间已有三十六处分院,皆由墨生掌管。”
顾昀凝视着他依旧年轻的容颜,忽然道:“这次...真的不走了?”
谢无妄微笑摇头,取出一对崭新的白玉珏:“天地平衡已成,心门永固。往后岁月...”他将一枚玉珏系在顾昀腕间,“我只想与你共度。”
然而安稳日子才过半年,边关急报又至:北莽新可汗拓跋渊率军南下,连破三城!
更可怕的是,军中传言拓跋渊得“天神”相助,能操控人心,让士兵自相残杀。
“是心门残存的黑暗力量。”谢无妄神色凝重,“当年虽净化大半,仍有碎片流落世间。”
这一次,顾昀执意同行:“你说过不再独自面对。”
大军压境,黑云摧城。两军对峙之际,拓跋渊阵中走出一人,竟与谢无妄长得一模一样!
“墨尘?!”顾昀大惊。
那人却笑道:“我乃心门暗面,尔等可以称我‘无心’。”
原来当年心门净化时,谢无妄将大部分黑暗力量引入自身,却有一小部分逃脱,附在了拓跋渊身上。这些年来,它不断吸收世间的恶意,终于成型。
决战持续了三天三夜。最终,谢无妄与无心同时跃入心门,门扉轰然关闭。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次谢无妄再不会回来时,心门突然重新开启。走出来的只有谢无妄一人,手中捧着两枚已然碎裂的玉珏。
“结束了。”他轻声道,眼中是从未有过的疲惫。
回京途中,谢无妄一睡三日。醒来后,他仿佛变了个人——不再是那个清冷出尘的守护者,而更像一个普通的、有着喜怒哀乐的凡人。
“心门之力已散。”他握着顾昀生满老年斑的手,轻声解释,“如今的我,只是个会生老病痛的普通人子了。”
顾昀反握住他:“正好,我可以陪你一起变老。”
永熙五十年,平衡书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已是东海之王的凌千帆。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痕迹,唯有那双眼睛依旧明亮如初。
“我来履行当年的约定。”他将一枚东海明珠放在谢无妄手中,“答应过要送你一份大礼。”
明珠中,隐约可见两个相拥的身影——那是凌千帆用东海秘术保留的、谢无妄父母最后的影像。
谢无妄凝视明珠良久,轻声道:“谢谢。”
三人在月下对饮,说起这些年的种种。凌千帆忽然道:“你们可知,书院的孩子给你们起了个绰号?”
顾昀挑眉:“该不会是‘老顽固’吧?”
“比那好听些——”凌千帆笑道,“他们称你们‘星霜夫夫’,说你们的情谊经得起星霜变迁,历久弥新。”
谢无妄与顾昀相视一笑,交握的手始终没有松开。
此后十年,世间再无大事。平衡书院在各州郡开设分院,真正成为了守护天下的力量。而谢无妄和顾昀则隐居书院后山,过着寻常老人的生活。
永熙六十年,冬。
八十五岁的顾昀病逝于一个雪夜。他去得很安详,握着谢无妄的手,唇角还带着笑。
谢无妄为他换上一身崭新的战袍,将那双陪伴他征战多年的白玉珏放在他心口。
三日后,当弟子们推开房门时,发现谢无妄安详地坐在榻边,已然没有了呼吸。他穿着与顾昀同色的衣袍,手中握着另一枚白玉珏。
二人合葬于桃花谷,碑上刻着:
“星霜不改其志,岁月难移其情。”
每年桃花盛开时,总有人看见一对身影携手赏花——一者银甲白袍,英气逼人;一者青衣如玉,清冷出尘。
有人说那是他们的魂魄,依旧守护着这片土地;也有人说那是书院的弟子在缅怀先师。
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守护的故事已然成为传奇,在世间永远流传。
(终)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