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记忆与澎湃的乡愁
——魏益炳散文《流淌在心中的河》读后
◎晁一民
魏益炳的《流淌在心中的河》以家乡浚河为线索,将地理风物、童年记忆与乡愁情感编织一体,文字质朴却满含温度,让“浚河”不仅是一条自然之河,更成为镌刻着个人成长与故乡情怀的精神符号。
一、“河”牵时空,记忆成链
文章以浚河为坚实骨架,将时空与记忆紧密相连。开篇对浚河地理流向的描述,不仅展现其真实风貌,更为情感抒发奠定基石,犹如搭建起一座桥梁,沟通了现实与过往。随着时间跨度的延展,从出生时的村庄记忆,历经四十余年异乡漂泊,直至退休归乡的期盼,浚河始终如一地贯穿其中。它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起春日垂丝拂水的柔美、秋日芦花似雪的诗意,串联起童年摸鱼逮虾的欢乐与成年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浚河成为记忆的核心寄托,让那些看似零散的过往,在这条线索的串联下,构成了一幅完整且富有情感层次的画卷,生动地展现出作者人生轨迹与浚河的紧密交织。
二、景情交织,乡愁具化
文中巧妙地将景与情深度融合,通过丰富的具象细节,让乡愁变得触手可及。“挖沙坑饮水”的场景,生动描绘出童年时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纯真画面,沙坑渗满的清水,捧起即饮的甘甜,无不透露出自然的慷慨与童年的无忧无虑。而正月十六挑水的老风俗,那络绎不绝的挑水人影、水桶碰撞的声响与晨光相互交织,营造出浓郁的民俗烟火气,赋予浚河深厚的人情温度。这些细节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味蕾的甘甜、骨子里的惬意相互融合,使乡愁不再抽象,而是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片段,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三、质朴语言,诗意盎然
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独具匠心,以平实的文字勾勒出鲜活的画面,同时巧妙嵌入诗词,增添了文章的韵味。引用经典诗词描绘春景、汛期及少年意气,使场景瞬间跃然纸上,既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又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深度。此外,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让浚河宛如一个鲜活的生命,时而如温柔母亲私语潺潺,时而似豪迈勇士奔腾咆哮,赋予了浚河陪伴作者成长、见证岁月变迁的“朋友”形象。这种亲切的视角,极易引发读者对故乡事物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魏益炳散文《流淌在心中的河》,借助浚河巧妙地将人、故乡与岁月紧密相连。浚河的流淌,象征着自然的生生不息、记忆的绵延不绝以及情感的世代传承。作者退休归乡的期盼,实则是对精神原乡的深情追寻。那条流淌在心中的河,承载着最纯真的童年、最温暖的故乡,以及对根的永恒牵挂,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精神寄托,也让读者深刻领略到故乡在人们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深沉的情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