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无待
三年。
石头走过了无数山川城池。木牌上的符号早已完整显现——那不是一个字,而是一种意境:至纯如初雪,至真如磐石,至善如流水,至狠如淬火。
他见过饥荒中易子而食的惨剧,也见过富贵人家为一只猫大办葬礼的荒唐。他治不好所有病,救不了所有人,但学会了在每一次无能为力后,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
无待之心,不是无情之心。而是深知万物有其时,不强求,不妄动。
这一日,他重返天风城。
城池依旧,街巷却物是人非。曾经欺负他的少年们早已散落四方,城主府换了新主人,连母亲居住的那片贫民区都被拆除,建起了新的商铺。
他在曾经的家的位置站了许久,直到一个老妇人怯生生上前:“大人…在找什么?”
石头转身,认出是旧邻张婶,老了许多,背佝偻得几乎对折。
“张婶,是我,石头。”
老妇人眯眼打量半晌,突然倒吸凉气:“石、石头?你娘她…”
“我知道。”石头平静点头。一年前,他在千里外感知到了母亲安详离世。那时他正在救治一个村庄的瘟疫,没能回来送终,但心中没有遗憾——他允许了这份错过,也允许了母亲的解脱。
张婶絮絮说着这些年的变迁,谁死了,谁发达了,谁离家再无音讯。石头静静听着,如同听风过竹林。
最后,张婶压低声音:“你知道吗?那个…那个神仙似的公子,后来回来过。”
石头眸光微动。
“就你走后没多久,他又出现在城里,还是那身青衫,一点没变。”张婶比划着,“他在你家旧屋址站了会儿,然后去了崖顶…有人说看见他在崖边坐了三日三夜,然后化作一道光消失了。”
石头谢过张婶,买了些纸钱去母亲坟前祭拜。坟头很干净,似乎常有人打扫。坟前放着一束新鲜野花,花瓣上还带着晨露。
他心中微动,却没有深究。
祭奠完毕,他登上那座改变了他一生的悬崖。
崖风依旧,云海翻涌。三年过去,这里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他在崖边坐下,姿势与当年的林昊一模一样。取出木牌,放在身前。
日光渐斜,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就这样坐着,从午后坐到日暮,再到星辉满天。
当第一颗星亮起时,木牌突然发出柔和的光芒。上面的符号脱离木面,悬浮空中,缓缓旋转。
石头平静地看着,没有惊讶,没有期待。
光芒渐盛,凝聚成一个熟悉的身影。
林昊站在崖边,青衣依旧,仿佛从未离开。但他的身影是半透明的,随着夜风微微波动。
“你回来了。”林昊的声音直接响起在石头心中。
石头点头:“我回来了。”
“可有所得?”
石头望向无垠星空:“所得即所失,所失即所得。”
林昊的虚影露出极淡的笑意:“木牌显示了什么?”
“显示了我自己。”石头回答,“无待之心,从来不在别处。”
悬浮的符号缓缓落下,重新印回木牌,却不再是固定的图案,而是随着石头的呼吸微微流动,如同活物。
“你已不需要指引了。”林昊的身影开始消散,“最后一句:无待之境的最高处,是什么?”
石头沉默片刻,轻声道:“是平凡。”
光芒彻底消散,崖顶只剩他一人。木牌上的光芒渐渐内敛,最终化作一枚普通的木牌,只是触手依旧温润。
他站起身,望向山下万家灯火。没有施展任何神通,只是沿着来时的路一步步走下。
回到城中,他租了间临街小屋,开了一家小小的药铺。不显神通,不治绝症,只治些寻常头疼脑热,收费低廉,童叟无欺。
人们渐渐知道新来了个温和的郎中,医术不错,性子尤其好,从不与人争执。有孩子调皮打翻他的药筐,他也只是笑笑,慢慢收拾。
偶尔有重病患者求上门,他若治不好,会直言相告,然后陪着病人坐一会儿。说也奇怪,那些被他陪坐过的病人,即便最终去世,也都走得异常安详。
夜深人静时,他会取出木牌摩挲。上面的纹路早已消失,变回最初的无字状态。
但他知道,无待之心已然长成,不在木牌,而在每一次呼吸之间。
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在药铺前徘徊许久,终于鼓足勇气进来:“先生…您收学徒吗?我想学医…”
石头抬头,看见少年眼中熟悉的渴望与惶恐。他微微一笑,递过一杯温水:
“先学会允许自己口渴吧。”
少年茫然接过水杯,似懂非懂。
窗外,阳光正好。
(全文完)
后记
写下“全文完”三字时,窗外的雨正好停了。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如鎏金般洒在湿漉漉的梧桐叶上,竟与我想象中石头最后看到的景象重合。
这个故事始于对“内心强大”的思考。我们常将强大与坚硬、冷漠、无坚不摧联系起来,但真正的强大或许恰恰相反——是柔软,是包容,是允许一切发生的韧性。
石头走过的路,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旅程。从渴望外在认可,到学会自我接纳;从对抗命运,到与生活和解。无待之心不是逃避,而是更深层次的参与:参与痛苦,参与喜悦,参与生命所有的混沌与清明。
林昊这个角色最初没有设定太多戏份,但写着写着,他成了某种“道”的化身。他不教导具体方法,只提供一种存在的状态。就像最好的老师往往不是给出答案的人,而是帮你消除迷惑的人。
最让我触动的是石头最后的选择——回归平凡。这不是妥协,而是领悟后的从容。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而在市井;最高的境界不是神通广大,而是日用而不知。
感谢你读完这个故事。如果其中某句话、某个场景曾让你驻足思索,那便是它存在的意义。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人生路上,学会允许,学会接纳,最终找到那份内在的、真正的强大。
是为记。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