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独行
山风凛冽,吹得单薄的衣衫紧贴在身上。石头站在崖边,望着空茫的云海,第一次感受到彻骨的孤独。那个带他来到这里的人,如同融入天地般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除却他手中这枚温润的无字木牌。
“允许…”他喃喃自语,尝试理解这个词的重量。允许孤独,允许恐惧,允许不知所措。
他小心地将木牌收进怀里,与母亲给的布偶放在一起。两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物件,却莫名给了他一丝底气。
该往哪去?东边是回家的路,西边是未知的群山,南北两侧是望不到尽头的荒野。每一个方向都同样令人心慌。
“当你不再需要追问方向时,便是找到了自己的路。”林昊的话语在耳边回响。
石头闭上眼睛,尝试感受内心的指引。没有神启,没有明悟,只有饥饿的咕噜声和腿脚的酸软。
他苦笑一声,决定先解决最实际的问题——食物和庇护所。
沿着西坡向下,他在一片背风处发现了些野莓丛。果实小而酸涩,但足以果腹。吃完后,他尝试着林昊教的方法:不抗拒酸涩,只是允许它存在。奇妙的是,当停止对抗后,味蕾反而捕捉到一丝回甘。
傍晚时,他找到一个浅山洞。洞内有野兽栖息过的痕迹,但似乎已废弃许久。石头收集干草铺了个简单的窝,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钻木取火——失败数次后,终于燃起一小簇火苗。
他守着那簇微火,想起昨夜崖顶上那朵稳定燃烧的火焰。尝试着在心中默念“我允许你燃烧”,火苗竟真的变得稳定了些许。
夜渐深,山林间传来不知名野兽的嚎叫。石头抱紧膝盖,恐惧如潮水涌来。他想起母亲,想起天风城狭窄但安全的街巷,想起那些欺负他但至少熟悉的面孔。
泪水无声滑落。他允许自己哭泣,允许自己害怕。
哭着哭着,某种变化悄然发生。恐惧依然存在,却不再吞噬他。它成了夜空的一部分,而他是夜空中那簇微小的火,允许黑暗包围,却依然坚持燃烧。
第二天清晨,他是被鸟鸣唤醒的。阳光透过洞口照在脸上,温暖而真实。
他走出山洞,伸了个懒腰。肚子又饿了,但这次恐慌减轻了许多。他记得昨天路过一处溪涧,或许可以试试抓鱼。
捕鱼比想象中难得多。他折腾了一上午,浑身湿透,却连片鱼鳞都没摸到。 frustration 几乎要将他淹没时,他忽然停下,站在溪水中深呼吸。
“我允许抓不到鱼。”他对自己说。
奇妙的是,当放弃执念后,他注意到水底一片锋利的石片。捡起来打量,边缘足够割开果皮甚至削尖木棍。
接下来的几天,石头渐渐摸索出生存的节奏。他用石片制作简易工具,设陷阱捕捉小动物,辨认可食用的植物。每一次失败,他都尝试着“允许”而非抗拒;每一次成功,他都平静接受而不狂喜。
第七天黄昏,他坐在洞口烤鱼时,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整整一天没有想起林昊。
不是遗忘,而是不再依赖。
他掏出无字木牌,借着火光打量。牌面依旧空白,但触感似乎更加温润,仿佛吸收了什么无形的东西。
远处传来狼嚎,比前几天更近。石头深吸一口气,将烤鱼吃完,仔细熄灭火堆,用石块堵住大部分洞口。
他握紧削尖的木棍,靠在最深的洞壁处。
“我允许危险来临。”他轻声说,心跳如鼓却 steady,“也允许自己应对。”
夜色渐浓,绿莹莹的眼睛在洞外闪现。
孤独的修行,才刚刚开始。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