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归途
下山的路似乎比上山时轻快许多。石头走在前面,脚步带着一种新生的雀跃,不时回头确认林昊是否跟在身后。那人始终落后三步,步伐平稳得如同丈量过大地,青衫拂过草尖却不曾惊动一滴晨露。
临近城门,石头的脚步慢了下来。昨日的恐惧重回眼中,他偷瞄身旁的行人,那些熟悉的面孔似乎都带着异样的神色。
“他们…会不会认出我?”他小声问,不自觉地靠近林昊。
“你允许自己被认出吗?”林昊反问。
石头噎住了。他当然不想被认出与“妖人”为伍,那可是要烧死的重罪。但越是这么想,越是觉得每个人都在看他,每道目光都带着审视。
就在这时,一队城主府的侍卫快步经过,铠甲铿锵。石头吓得屏住呼吸,几乎要转身逃跑。
侍卫们却径直走过,仿佛根本没有看见他们二人。
不,不是仿佛。石头瞪大了眼睛——那些侍卫的目光明明扫过这个方向,却如同掠过空气般毫无停留。
他猛地看向林昊。
青衣男子漫步而行,对周遭一切视若无睹。更奇异的是,周遭的一切似乎也对他视若无睹。不是隐身术法的扭曲光线,而是某种更深层的“不被注意”。人们会自动绕开他们行走,却不会意识到自己绕了什么。
“这是…”石头压低声音,又惊又疑。
“他们只看见自己预期看见的。”林昊淡淡道,“预期之外的存在,需要更多心力去感知。”
而庸常之心,吝于支付这等心力。
石头似懂非懂,但安全感油然而生。他挺直腰背,尝试学着林昊的样子行走——不躲闪,不张扬,只是存在。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真的不再被注意。就连经常欺负他的那几个富家子弟迎面走来,也毫无反应地擦肩而过。
一种奇妙的自由感涌上心头。
穿过熟悉的街巷,越往城西走越是破败。污水横流,低矮的屋檐下坐着目光浑浊的老人。几个孩童追打嬉闹,看到石头时停下脚步,好奇地打量他身旁的陌生人。
他们看得见!石头心中一紧。
林昊依然平静。一个小女孩怯生生上前,递过半块发霉的饼干:“哥哥吃…”
林昊停下脚步。在那瞬间,石头感觉某种屏障消失了,周围开始有人注意到这个与贫民区格格不入的青衣人。
“谢谢。”林昊接过饼干,指尖在霉斑处轻轻一点,“但食物应该分享给更需要的人。”
霉斑无声褪去,饼干散发出新鲜的麦香。小女孩睁大眼睛,惊喜地跑回伙伴中分享这奇迹。
几个老人看向这边,浑浊的眼中泛起微光。
石头突然意识到——林昊不是不能被看见,而是选择被谁看见。
他们停在一间摇摇欲坠的木屋前。门虚掩着,传来压抑的咳嗽声。
石头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娘!我回来了!”
昏暗的屋内,一个瘦弱的妇人正就着窗缝透入的微光缝补衣物。她抬起头,露出疲惫的笑容:“石头回来了?今天这么早…这位是?”
她的目光落在林昊身上,怔了怔,慌忙起身想整理仪容,却打翻了针线筐。
“娘,这是…这是…”石头卡壳了,不知该如何介绍。
“路人。”林昊接口,自然地弯腰帮她拾起散落的针线。当他将针线筐递还时,妇人手上的冻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了大半。
妇人愣愣地看着自己的手,又看看林昊,眼中泛起敬畏:“您…您是修行大人?”
“只是路人。”林昊重复,目光扫过屋内。墙角堆着待洗的衣物,米缸几乎见底,但一切整洁有序,透着一股不甘屈服的尊严。
石头鼓起勇气:“娘,我要跟这位先生远行修行!”
妇人的脸色瞬间白了:“修、修行?你哪来的资质…咱们安分过日子不好吗?”她慌乱地看向林昊,“大人,孩子不懂事,您…”
“他很有天赋。”林昊打断她。
简单四个字,让妇人所有话都堵在喉间。她看看儿子,那双眼睛里燃烧着她从未见过的光芒,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某种坚定的选择。
泪水无声滑落:“会…会死吗?”
“会。”林昊的回答冷酷得让石头心颤,“但留在哪里都会死。饿死,老死,或者心死。”
他目光落在妇人缝补的华服上——那是为城主小姐改的裙子,边角料足够做三件他们母子的衣服。
妇人跟随他的目光,颤抖着抿紧嘴唇。
漫长的沉默。只有窗外孩童的嬉闹声隐约传来。
最终,她深吸一口气,擦干眼泪:“什么时候走?”
“现在。”林昊说。
妇人踉跄着走到米缸前,从最底下摸出一个小布包,塞进石头手里:“拿着,娘存的一点…”
布包里是几枚磨得发亮的铜板。
石头眼眶发热,想推拒,却被林昊按住。
“谢谢。”林昊代他接过,收进袖中,“我们会妥善使用。”
妇人用力点头,泪水再次涌出,却带着一丝释然。她伸手想最后摸摸儿子的头,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从床头取出一个小布偶——粗糙的针脚,却是石头儿时最珍视的玩具。
“这个也带上吧,保佑你平安。”
这次林昊没有代接。石头自己接过布偶,紧紧攥在手心:“娘,我会变强回来!让您过好日子!”
妇人含泪微笑:“娘只要你平安。”
离开木屋时,石头一步三回头。林昊任由他看,直到那间破屋消失在街角。
“她看不见我们了。”林昊说。
石头惊讶地发现,母亲真的已经回到窗前缝补,神情平静,仿佛刚才的一切不曾发生。只有她手上消失的冻疮,证明那不是梦。
“您对她做了什么?”石头忍不住问。
“允许她放下。”林昊望向远方,“也允许你带着牵挂前行。”
石头握紧手中的布偶,第一次真正明白:无待之心,不是无情之心。
而是深知万物皆有其轨迹,不强行改变,只坦然相伴一程。
归途已尽,前路方长。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