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晨悟
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崖顶的寒意悄然退去。石头在篝火余烬旁醒来,发现自己不知何时竟倚着岩石睡着了,身上盖着一件陌生的青色外衫。
林昊依旧坐在崖边,姿势与昨夜无异,仿佛从未移动过。晨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边,身影却莫名显得比昨日更加模糊,仿佛随时会融入光线之中。
“先生?”石头揉着眼睛坐起,将外衫小心叠好,“您的衣服…”
“放着吧。”林昊没有回头。
石头依言将衣服放在一旁,肚子又不争气地叫起来。他窘迫地捂住腹部,却听见林昊开口:
“山下东南三里,有片野果林。”
石头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这是在指路:“我…我能去摘吗?”
“你的双腿允许你去任何地方。”林昊的声音随风飘来,“正如允许你停留。”
这话似禅机,石头似懂非懂,但饥饿驱使他站起身。临走前,他犹豫着回头:“那您…”
“我允许你离开,也允许你回来。”
这句话莫名给了石头勇气。他点点头,沿着陡峭的小路向山下跑去。
林昊依旧静坐,感知却随着少年的远去而延伸。他“看见”石头笨拙地穿梭于林间,被荆棘划破手臂也不停步;“听见”他找到果林时的欢呼;“感受”到他啃食酸涩野果时满足的叹息。
无待之心平稳跳动,映照着这微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允许离开,意味着允许可能不再归来。允许归来,意味着接受一切改变。
日上三竿时,石头回来了。衣衫被刮破几处,怀里却兜满了野果,还有些新鲜的鸟蛋。
“先生!我找到了这些!”他兴奋地展示收获,脸上带着林昊从未见过的光彩,“那边溪水里有鱼,我试着想抓,但它们太快了…”
他絮絮说着见闻,像个普通少年般雀跃。
林昊静静听着,直到石头自己不好意思地停下:“我话太多了…”
“允许表达,也允许沉默。”林昊说,“都是你。”
石头似懂非懂地点头,将最好的果子挑出来递给林昊。这次,林昊接过了,尽管只是握在手中,并未食用。
“谢谢。”石头忽然小声说。
林昊看向他。
“谢谢您允许我去…”少年组织着语言,“也允许我回来。”
这句话脱口而出的瞬间,石头自己愣住了。某种明悟如晨光般照进心里——真正的自由不是无拘无束,而是拥有选择的勇气,并承担所有后果。
林昊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赞许,快得如同错觉。
“吃完收拾一下。”他站起身,第一次完全转向石头,“该离开了。”
石头惊讶地抬头:“我们要去哪?”
“你想去哪?”林昊反问。
“我…”石头语塞。他只想变强,却从未想过具体去向。
林昊望向远方起伏的山峦:“每个方向都是路,每个选择都是修行。你允许自己去往何方?”
石头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天地辽阔得令人心慌,也令人振奋。他握紧手中半枚野果,果汁沾湿掌心。
“我想回家一趟。”他忽然决定,“告诉娘亲我要远行,免得她担心。”
这是最朴素的念头,却也是最真实的选择。
林昊点头:“那就回家。”
“您会等我吗?”石头忐忑地问。
“我允许你回家,”林昊的声音随风散去,“也允许你不必担心是否被等待。”
石头怔了片刻,忽然笑了。那笑容洗尽了惶恐,变得清明坦然。
“我明白了。”他认真点头,“我会回来,不是因为您可能等待,而是因为我选择回来。”
晨光正好,照亮少年眼中的成长。
无待之道,始于每一个微小的选择,终于每一次全然的承担。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