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胜之,男,苗族,松桃苗族自治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民族文学》《特区文学》《南风》《贵州作家》等刊物。出版长篇小说《血色苗疆》《大地回声》、散文集《在苗巫秘境中穿行》《腊尔山台地》《松桃嘉木》等文学专著五部。现任松桃苗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
从松桃走向松山
一—苗族老兵龙胜高参加松山战役纪实
吴胜之
一
一九四二年五月,初夏,日军从缅北进入滇西,战火迅速烧至芒市、龙陵、腾冲,意图借滇缅公路这一战略要道,深入云南内地保山、昆明,进而对四川重庆及贵州北部构成威胁。
老兵龙胜高,随同部队荣誉一师在攻克昆仑关之后,奉命再次踏上征途,跋涉千里,凭借脚上穿着那双破烂的草鞋,日夜兼程,驰援滇西。
两年后,一九四四年五月,中国远征军经过连年准备,全面反攻盘踞滇西的日寇,龙胜高参加了著名的松山攻坚战役。
中国远征军十万将士,跨越怒江天险,反击西岸顽固的日寇。经过一个月的激战,虽然英勇无畏,但伤亡惨重,推进缓慢。
在此局势下,荣一师所在远征军第八军临危受命,接替其他部队继续攻坚松山日军阵地。由此,滇西反攻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命令各师部队在三天内集结完毕,预定在七月上旬总攻滇西日军。荣一师及其各部,全是由抗战伤愈老兵组成,作战经验丰富,接到命令后不敢在保山城内稍作停歇,趁着夜色掩护匆匆越过惠通桥,并悄悄地进入松山冲锋出发地。
龙胜高随队伍踏入松山区域,才发现松山险峻,傲然耸立在群山之中,峰峦叠嶂,一层层云雾萦绕山腰,主峰隐于浓雾深处,难睹真容。这些雾气仿佛有着生命,随风舞动,将松山紧紧拥抱,使其更添神秘色彩。
日军的阵地星罗棋布,隐藏于峰峦之间。山下大军集结,战马嘶鸣,龙胜高顿时感到: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即将在此上演。
此刻的龙胜高,思绪不禁悄然飘向老家松桃水田坝苗寨,共有五位同伴与他并肩投身抗战烽火,其中有三位在广西昆仑关战役中不幸牺牲了。
只余下麻甲保、麻老树,一直没有消息,对他们的思念就像这松山云雾始终萦绕在龙胜高心头,不能散去——他俩是否也跟自己一样,裹着昆仑关的烟云,踏入了滇西边陲。
龙胜高此时的愿望,就是在反攻的号角吹响之前,务必将本寨两位兄弟寻到,即使他们分属在不同番号的部队中,乃至相隔数个团、营、连的队伍里,也要找到,与他们见上一面。
这日午后,龙胜高匆匆赶往荣一师某团的驻扎地,其团部驻扎在不远的松山脚下,临近名为勐腊的村落。龙胜高进入他们营舍,进行一番探访询问。
恰巧,在两间营舍间,双目巡睃之际,听到门角旁边有两个士兵用苗语说话,即刻兴奋不已,立即走去问道:“打听一件事,你们这个团有个叫麻甲保、麻老树的人吗?”
听闻提及麻氏两士兵的姓名,两个同胞人也感到惊奇。原来他俩就是松桃长兴堡相邻苗寨的同胞,说来话就长——
几年前,他们跟随罗欧师长走出山寨,离别故土,入伍当兵抗日,曾经参加过常德会战。
一个同胞回答说:“麻甲保、麻老树表兄,与我同一个营,也是一个连,但他在二排。”
终于找到本寨的弟兄了,龙胜高顿时兴奋不已。并请两个同胞引路到二排驻扎的村子。
此时麻甲保和麻老树,正在房舍里休息,龙胜高突然到访,本寨的弟兄就在眼前,不由自主地从床上一跃而起,激动地朝龙胜高扑去,三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接着,那两个弟兄相互拍打龙胜高那宽阔而结实的腰背,麻老树边拍边打趣地说:“老表,你这家伙,我们以为你在昆仑关已经到阎王殿报到去了,没想到今天竟然活在我们面前,你到底是人还是鬼啊?”
麻老树又急切地问龙胜高:“我们水田坝苗寨的那三个兄弟怎么没来?自昆仑关战役结束之后,我们四处奔波,不停地向其他团、营打听你们的消息。不晓得你们被分配到哪个团、营,没想到你今天会亲自登门。”
当他们提及另三位兄弟,龙胜高脸庞转向一侧,一时泪水如断线的珍珠滑落。麻氏两兄弟看见龙胜高如此悲伤,一切都明白了,顿时脸色阴沉起来。
龙胜高陷入沉思,他记得很清晰: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二个年头,那年冬月,地处大山深处的水田坝苗寨,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青石板路。他与寨中麻老树、吴喜贵、麻开保三位小伙子,踏着碎雪,肩挑着捆扎齐整的柴禾,沿着蜿蜒山路向二十里外的县城集市出售。
买完柴后,他们走在麻阳街上,忽见一名剪着短发的女青年站在石阶上演说,那个女青年一腔热血,她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发出全民抗战救亡的正义呐喊——"还我东北,还我河山。”
她时而演讲,时而又挥臂高呼口号。
后来,他们才晓得那个女青年叫左训菊,原来是东三省沦陷后的流亡青年,从东北逃难来到松桃,在县城一所初级小学任教师。
那一刻,他们四人静静地伫立,聆听良久,当前国难当头,危急关头,一股强烈的抗日救国之情激荡胸中,一时心灵被唤醒。此时正遇县保警队龙队长正在寨子抽兵抗日,他们并没有躲避,皆是积极响应,立志投身军旅,毫不犹豫地走向抗敌前线……
想不到他们一同从水田坝寨子走出抗日的六个弟兄,如今三个兄弟已经回不到水田坝了,永远留在广西的昆仑关。这份战友情、兄弟义,比起肉身被割的痛苦还要剧烈,让他们难以承受与战友永别的痛苦。
龙胜高回过神来,三人的情绪随之恢复。
他们自投身军旅后,已经把这身肉体就交给国家了,更深知肩负重任,面对侵略者的同仇敌忾,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无奈战争无情,生死相随。在此决定生死的紧要关头,在云遮雾罩的松山脚下,他们又将毫无惧色,勇往直前,面对残酷的战火毫不退缩。
今日他与本寨麻氏两个弟兄的见面,只是松山前线的匆匆一见,因战事吃紧,他们不便多谈些什么?龙胜高问他俩是否给家写过信没有,他俩都摇头表示未曾想过,说要等这次松山反攻战胜利以后,再给家里写信报平安。
千言万语,无法将离别几年的战友情述说完毕,龙胜高因考虑部队晚间也许有任务,要立即返回部队,便依依不舍道:“甲保、老树表兄弟,等松山战役打胜仗后,但愿我们都活着,到那时我再来看望你们!”
麻氏两弟兄将龙胜高送出腊勐村外,逐渐隐没于远方,他俩还依然伫立村头凝望,直至身影消失才收回视线……
转身之际,两人不知不觉间泪水已从眼眶悄然流下。
二
荣一师师长王波,受命于李弥副军长,肩负此次松山反攻重任。七月中,李副军长亲临荣一师作战部督战,在一块空旷地上亲自做战前总动员,他慷慨激昂地说:“各位将士们,松山之战即将打响,我们势必要生死相依,将松山从日军手中夺回,将侵略者彻底歼灭!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人,我们都要战斗到底!”
话音刚落,瞬间点燃了官兵们的满腔热血,将士们高声呼应:“攻上松山,消灭日本侵略者!”
部队官兵情绪高涨,纷纷摩拳擦掌,表达了誓死必克松山的坚定信念。
松山战役之前,盘踞滇西的日寇芒市、龙陵、腾冲铁三角负隅顽抗,全面部署,准备持久坚守。不仅在龙陵门户的松山各山头修筑了坚固暗堡群,囤积了充足的粮食、弹药及生活物资,抽怒江上游江水实现了自流,更逼迫腊勐村的无辜百姓,替自己将弹药及军需品送上主峰。由于敌军工事巧妙地隐藏在山石之间,即便是运送弹药的当地百姓,也无法窥见这些防御设施的确切位置和构造。
为了切断赴远征军进攻松山及滇西的补给线,阻挠大军前进步伐,日军不惜炸毁关键桥梁和公路,下定决心长期固守,与松山阵地共存亡。
所以,远征军激战经月收效甚微。第八军上来了,进攻松山的战役又重新打响。第八军继续主攻日军松山主峰阵地。此时正值七月,雨季肆虐,天气变幻莫测,时而晴空万里,时而暴雨倾盆,行进艰难,举步维艰?战壕之中积水严重,淹踝更是常态。
进攻之际,士兵必须匍匐前进,周身泥泞不堪,在这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敌方堡垒的顽强抵抗,导致进攻部队受阻,一时陷入困境。
部队在大反攻战役中,战斗剧烈,进展极不顺利,步兵无法冲上滚龙坡,接近主峰。炮兵都将各类轻重炮火向日军阵地发射,连续数日猛烈轰击敌人阵地。
龙胜高和他的战友们英勇无畏,勇敢地跨越敌人的外围壕沟,仍难以将敌人的坚固堡垒摧毁。由于浓雾缭绕,继而狂风暴雨肆虐,进攻各部队不得不在敌阵前沿停滞。
到了夜晚,龙胜高和战友们悄悄向敌方阵地挖掘战壕,当战壕逐渐推进至敌阵前七十至一百米距离时,龙胜高和他的战友们迅速冲入敌方战壕,与日兵展开激烈的白刃战。由于伤亡过大,拼杀格斗持续不久,最终前线作战部不得不下令:各部撤出战斗。
在强攻松山的战役中,日军每天出动十余架次飞机对进攻部队展开猛烈的轰炸和扫射,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和坚固的堡垒工事,挫败了进攻部队的连续昼夜反攻,但始终难以接近主峰阵地。
部队每一次反攻,都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敌人的堡垒是用树木作掩护,外覆一层坚固的钢板构建而成。后来龙胜高回忆,他们最终冲上主峰阵地才发现,敌堡布局紧凑,工事的火力点极为隐蔽,给主攻部队造成极大的杀伤力。
他们在每一轮的反攻中,为了减少伤亡,都利用夜色的掩护进行偷袭,然而由于敌军碉堡密集分布,火力交织,互相支援,偷袭也难以接近敌堡。面对这样的困境,不得不采取拉锯战策略与日军周旋。
第八军在松山反击战中,得到美军支援的丰富物资和武器,尤其是大量的冲锋枪。龙胜高在作战中偏爱这种武器,因为在近距离的肉搏战中,可以用冲锋枪扫射,火力猛,特别在战壕中追击敌人时,对敌军的杀伤力大,对战局取胜起到关键性作用。
那个时候,龙胜高正值血气方刚之年,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在训练中又吃得苦,在全团的士兵中,要数他的军事素养最好,尤其在刺杀、拳击上技高一筹。
每当进入战场,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两件武器:冲锋枪和中正式步枪。中正式步枪配有锋利的刺刀,无论是远程射击还是近身格斗,让他的战斗力倍增,如虎添翼。他与日本兵屡次交锋,深受敌兵手持三八大盖长枪的威胁,日本兵拼刺刀比中国士兵会使技巧。
鉴于此,在近身肉搏的激战中,中国士兵必须确保枪膛上有子弹,以防不测。龙胜高紧握着他的那支中正式步枪,在近战中勇敢迎战敌人,并且能够充分发挥他迅猛的刺杀绝招,在寒光闪烁的刺刀逼视下,日本兵感受到了恐惧,不由自主地退缩。
第八军对日军已发起了三轮猛烈攻势,都未奏效,反而遭受了严重的伤亡。何绍周军长焦急万分,遂向全军下达命令:“务必攻克松山。”
经过精心策划,第八军在七月中旬集中重炮力量,对松山实施了连续三日的狂轰滥炸,发射的炮弹数以万枚,松山的各个山头阵地和堡垒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炮声过后,龙胜高与他所在的三团三营战友们,并肩从隐蔽处跃身冲出,在友军配合下,又向松山主峰发起了勇猛的进攻。
各团团长亲自在前线指挥作战,士兵们手持冲锋枪、步枪、火箭筒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近战,双方进行惨烈的肉搏战,阵地反反复复,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争夺白热化。
这天战斗结束后,天空忽然下起大雨,阵地上到处是牺牲官兵的遗体,将士们的鲜血浸透了这里每一寸土地,血流随着雨水汇入波涛汹涌的怒江之中,顿时染红了怒江的半边河。
至此,激战已经持续五日,尽管已经占领了日军的部分高地,但担任主攻的荣一师牺牲了三千多名官兵。
自多日反击以来,松山地区连降暴雨,减缓了大军的反攻势头,间歇五日之后,反攻再次出现高潮。炮兵部队推进火炮,部署于距敌仅百米的隐秘阵地,为步兵开辟近距离通道。
英勇的第八军官兵们,在此与日军展开了多日的白刃肉搏战,激战五天,龙胜高所在的第三团三营兵力锐减,只剩下不足二十人,有的连队兵力已经打光,师部不得不进行紧急兵员补充。
于是,前指又把后方执行保卫任务的其他部队紧急召回,增援松山战事。
前方反击部队,得到大量的兵力补充后,又对松山日军的阵地发起进攻,连续攻克主峰两翼的几处关键的阵地,但最核心、至关重要的松山主峰依旧未被拿下。
那主峰之上,堡垒构建异常坚固,即便在连番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依然坚如磐石。龙胜高所在连队的战友们,已逼近主峰半腰上了,却不幸遭遇日军侧翼火力的疯狂拦截,导致受困于山腰,部队攻打松山真是遇上了最难啃的骨头。
前线作战部,不得不再次下令:暂时撤出战斗。
司令长官部,已多次来电催促第八军尽快拿下松山阵地,李弥副军长着急了,在前线及时召开团以上的作战会议。
在会上,他与师长、团长们讨论进克松山的战略战术,最后他们一致认为:松山主峰只能智取,不能强攻,然而又怎样智取呢?
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叫王伯勋的师长在会上提出“坑道爆破法”,与李弥副军长不谋而合,被前线作战部采纳。
大家又为之献计献策,酝酿出了一个巧妙的“坑道爆破”方案,经各位长官反复商讨,达成一致认可:切实可行。
于是,师部调来数百名工兵队伍,自八月初便投身于这项艰巨的挖掘任务,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夜以继日地轮番挖掘。与此同时,荣一师与各部队紧密配合,为确保坑道作业的顺利推进,在正面阵地关键位置实施佯攻,迷惑敌方视线。
工兵队伍依靠着顽强不屈的意志,经过二十天的艰苦挖掘作业,最终成功完成了一条长达五百米的坑道。
地道完工,工兵们即在敌军坚固地堡下方布置了两条地道,并于其中填装了高达六千斤的炸药。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翌日早上,进攻部队针对松山主峰发起了一场结合坑道爆破与步兵协同的大反攻作战。
李弥副军长,置身于距离敌阵五百米开外的在荣三团指挥部里,正密谋坑道爆破奇计。
一会儿,随着李军长手臂一挥,一声令下:“点火!”
不到十分钟,松山主峰及周遭阵地顿时为之震颤,地面上发出轰隆隆的爆炸声,松山主峰上的日军堡垒化作冲天火光,浓烟滚滚直上,烟柱高达两百米。
此时,日军士兵的残肢断臂四处飞散,挂于树梢,散落各处山头上。浓烟未尽,主攻的荣三团二营、三营官兵作为突击队发起冲锋,龙胜高和战友们在一片冲杀呐喊声中,犹如一只只刚出笼的猛虎,朝着松山主峰冲去。
松山主峰经受爆破后,阵地很快被攻克,但日军仍不甘失败,趁夜间对荣三团占领的阵地发起突袭,又夺回了主峰上被占领的部分阵地。
李弥副军长眼看占领的阵地又丢失了,便火冒三丈,下令荣一师三团组建敢死队,他亲自给敢死队训话。
翌日早上,荣一师组织几百人的敢死队又冲上主峰,阵地上反复荡涤,争夺激烈。两日之后,荣一师才成功收复失守的阵地。
三
自实施爆破作业成功之后,至九月十几日,荣一师的将士们,在松山两翼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拉锯反击战。
松山战役进入决定性阶段,已到在胜败临界时分,仍弥漫着舍生忘死的激烈气息和英勇牺牲的悲壮情怀。此时的日军依旧执迷于对天皇的愚忠,固守着顽抗到底的信念。对于荣一师的将士们而言,只要松山阵地尚存一名日本兵,反攻的胜利便未圆满完成任务。
将士们齐心戮力,怒目喷火,搜寻着松山主峰上残余的日军阵地。龙胜高与战友王连山、涂夏先等人默默发誓:待到吹响总攻松山的冲锋号,自己就成为一把利剑,直接插入日军的核心阵地。
哪怕血染征衣,在所不惜!
龙胜高和战友们,已做好了牺牲准备。
期待的这天,就在一九四四年九月中旬,第八军第十次攻打松山的决战之时。炮兵部队向日军山头阵地猛烈发射了数千枚炮弹,隆隆爆炸声回响山谷,仿佛要将整座松山撼动。
就在这一刻,前方进攻的勇士们如同离弦之箭,在炮火的掩护下,荣一师二、三团士兵们如同猛虎般,迅猛地冲向硝烟滚滚的主峰两翼,迅速占领了日军阵地。尽管天空上不少的日军飞机在轰炸扫射,最终也无法挽救他们那些所谓的坚不可摧的工事与堡垒。
日军坚固的火力阵地,在进攻大军的猛烈炮火和敢死队壮士们的英勇爆破面前,逐一沦为废墟。步兵锋线攻近主峰两翼阵地的一刻,战士们的怒吼声响彻云霄。龙胜高带着敢死队勇士率先冲破敌阵,接着冲上来的便是他三营的战友们,在连长李文兵的带领下,英勇地突入敌人的核心阵地。
龙胜高和排长郭国兴,以及战友王连三、涂夏先等人,刚逼近日军阵地便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白刃战。刀光剑影之中,勇敢的士兵们端起枪上寒光闪闪的刺刀,喊杀声震天。日军士兵在他们的勇猛冲击下,一个个如同困兽发出凄厉的哀嚎,最终在刺刀尖下命丧黄泉。
两翼反攻战中,大量的日军火力点已被强大的炮火摧毁,但仍有部分坚固的地堡未遭到完全毁灭,日军仍在顽抗,迟滞了龙胜高的突击队反击。随着后方大炮对地堡目标一个劲地猛砸,突击队追着炮火尾子上才突破了日军防线,冲进战壕,凭借手中的冲锋枪,在距离日军仅数十米的战壕中发挥出惊人的威力。在猛烈的火力狂扫下,日军接二连三地应声倒地,最终攻克坚固的暗堡。
龙胜高心怀复仇之情,手持中正式步枪,在率先发起的突击攻势中,在敌军的战壕里,成功击毙了数名日寇。
双方的白刃肉搏中,龙胜高看见三名日本兵正在逃跑,他端着枪迅速追了过去,逼近面前时,三个日本兵反而转身把他围在中间。
龙胜高紧咬牙关,一时间双脚叉开,左右开弓,眼睛喷射怒火,使出全力一招制敌,一口气连续刺杀了这三名日本兵。龙胜高快如闪电的刺杀动作,更加激励了战友们英勇杀敌的斗志,随着龙胜高,勇敢地冲入日军阵地中纵横驰骋,转瞬间日兵便在刺刀下应声倒地。
战友们并肩作战,生死相依,在硝烟滚滚、战火连天的战场上英勇杀敌。龙胜高正喘口气时,前方两名凶残的日本兵又如狼似虎般向他扑来。
日本兵身材不高,绝非龙胜高的对手,此时正用日语大声哇哇地咆哮,龙胜高仅是淡淡地瞥了一眼,又端起他那支中正式步枪刺刀,在日本兵面前晃动几下,突然间一个猛刺,便将一名日本兵重重地撂倒在地上。
抽出刺刀,猛然向另外一个日本兵刺去,刺刀贯穿日本兵的前胸,喷出那殷红的血雾溅满了他军装前襟。剩余的日本兵见龙胜高持枪如风,动作敏捷,吓得晕头转向,立刻逃跑。
龙胜高杀红眼了,已将生死置之脑后,哪能容许侵略者轻易从他的枪下逃脱?他用衣袖抹去溅在脸上的血迹,满脸血红,又去追击溃逃的日本兵,一个日本兵吓得颤抖不已,步步后退。
龙胜高挺起枪上刺刀猛然刺去,正中鬼子腹部。当他刚拔出带血的刺刀,眼角余光便捕到另一名日本兵手持带血的刺刀,正朝战友王连山的背后偷袭,不由怒火中烧,发出几声苗语怒吼。
那名日本兵猛然一愣,惊惶失措,龙胜高已是蛟龙出水,连贯刺杀动作出手,像股旋风,日兵招架不住,连连后退,龙胜高又将对方撂倒在地上。
见到躺在地上的敌尸,他与王连山相视一眼,又如猛禽捕食,迅速追击那些落荒而逃的日本兵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战友们看见他身上军装都粘满了血,皆认为他负了重伤,大家在他身上反复的摸索按捏,没发现哪不对,最终才确认他身上留下的都是日本兵的血迹。
在这场决定性的反攻战中,龙胜高与日敌的白刃肉搏战,尽显出:他从寨子龙现廷师傅学得的刺杀武艺刀法绝活;还有他多年刻苦军事训练所铸就的不凡身手;他在整个松山攻坚战中,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多刺杀几个敌人,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这一整天的激战,他已击毙了数十名日本兵,然而在战火硝烟中无暇他顾,以至被日机投下的炸弹擦伤了右膝、左腕和右耳根。
这四处鲜明的疤痕,一直伴随了他的下半生。
硝烟渐渐消散了,松山重归往日的宁静。打扫战场的时候,松山阵地上,漫山遍野都是尸体,有日军的,也有战友的,横七竖八,头东脚西,残肢断腿,奇形怪状。
有的战友刺刀穿刺日兵的胸膛还未抽出,但突然遭到另一名日军侧面刺中,双手仍紧紧抓着枪而愤然死去; 有的士兵脚和手已被炸断后,又飞落在自己尸体身旁;有的士兵手中的枪及刺刀仍留在日军的身体中……
龙胜高看到那各式各样、如此悲壮的身姿时,对于这些无畏的敢死队士兵,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和悲壮的场面,无不心生敬意。
龙胜高与幸存下来的战友们,乘着西下的余晖,快要离开这腥风血雨的松山了,不禁迈着轻轻的脚步,走到那些为国献身的敢死队员、牺牲的战友面前,向他们行了庄重的军礼。
战前苍翠的松山,到处是一片葱绿。战火硝烟过后,只幸存下来几棵树木,四周也如同死去的战友们一样,没有一处是完整的肌肤。虽然还有几株仍在硝烟中站立着的阔叶树,可无数弹片擦伤了树身上下,幸存的几片树叶,也被飞来的子弹擦烂,整座松山处处是让人难闻的焦土味及血腥味。
松山反攻战,历经三个多月时间,日军苦心经营两年的松山防线已被第八军彻底摧毁了,山下的滇缅公路部分路段得以恢复通车,远征军的后勤给养得以保障,更有力地推进了整个滇西反攻战的进程。
在光复松山的一个星期后,龙胜高和幸存战友一步两回头,遥望着这座埋葬着我七千多名抗日将士忠骨的松山,无不摘下军帽,一一向安息长眠在这里的战友深深地鞠上一躬。
有的士兵,因一时无法控制对失去战友的极度悲痛一直在哭,队伍已经走远了,还在不停地边走边抽泣。为了不让那止不住的泪水遮挡视线,只好停下来,走到不远的水沟边将两眼的泪花洗净,又跑着追赶前去收复龙陵的部队。
攻克松山,龙陵的门户打开了,左右两翼部队相继回击龙陵,形成夹击态势,誓将滇西各大战略要塞全部夺回。
龙胜高与荣一师三团幸存战友,并肩作战,接着又参加了对腾冲、龙陵入侵之敌的猛烈反攻。在这场胜利的狂欢中,他与战友们分享到了胜利的喜悦。
在龙陵县城街道上,有的人兴奋地欢呼雀跃,有的人则默默流泪,龙胜高也是泪水与欢笑交织的一员。此时他忽然惦记起了麻甲保、麻老树两位同寨的战友。两位麻氏兄弟与他同在荣一师与日军交战,同生共死。龙胜高在三团三营,他两个弟兄在一团的二营。
在松山的激烈反攻中,荣一师三团士兵大多数都英勇牺牲了,大多是松桃籍的士兵,龙胜高所在三营幸存者寥寥无几,麻甲保和麻老树所在二营牺牲尤为惨重。龙胜高想再见到两兄弟,不知他们是否还活在世间,或已为国捐躯。
龙胜高走在喧嚣的人群中,焦急地搜寻着麻开保、麻老树的身影,却始终未见。龙胜高没有气馁,他心里明白,如果不在这关键时刻查明他们的下落,一旦全面反攻战结束,队伍重新编排,想要寻找他们就是大海捞针了,徒劳。
随即,龙胜高不厌其烦地向一位又一位素未谋面的战友探询,他们是不是一团二营的队伍,多人回应是二团,直到他遇到一组相隔较远,人数寥寥的小队,是一团二营的老兵。
龙胜高向他们提及麻甲保和麻老树的姓名,三位士兵目光显露出惊讶之色,其中一个士兵忍不住问:“这位战友,你与他们有何关系?是否同出一个寨子?”
龙胜高立即感觉到,这位士兵的回应似乎出于好奇,让他心中紧张感愈发强烈,就开门见山地追问道:“我只想要打听一下,你们是否同属二营,现在他俩情况如何?”
面对这样的问题,两个老兵无奈惋拒,一个老兵告诉他说:“他俩在九月七日的松山反攻战中,曾在主峰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连续刺杀数名敌人,不幸被敌人从侧翼击中牺牲。这两个麻氏弟兄作战勇敢,在进攻主峰时,总是冲锋在前。”
稍作停顿,龙胜高沉着脸,默默不语,一时间浮想联翩,又想起战死在昆仑关战场上的麻老友、吴喜贵、麻玉六三名战友,不禁昂首对着苍天长叹不止。
龙胜高喃喃自语道:“兄弟啊!我们无法一起回水田坝苗寨了。”
两颗晶莹的泪珠,顺着脸颊悄然落下。战争的残酷,莫过于此。从水田坝苗寨走出的六位战友,如今已有五位壮烈牺牲,血洒疆场。
他在悲痛中蓦然回首,太阳偏西了,急忙又赶回部队……
四
在松山反攻战役以及腾冲、龙陵两战结束后,龙胜高因其卓越战功,特别是松山战役中的英勇作战,获得了三团赵团长的破格提拔,晋级副排长。
荣一师回到了保山县城休整,这段时间里,龙胜高不仅熟练掌握了南腔北调的汉语,还结识了许多军官,尤其是团长赵发毕对他尤为器重。
某日,赵团长向三营的连长李文兵询问:“李连长,听闻贵连有位叫龙胜高的苗族士兵,刺杀高超,本事了得,在松山战役中,一天之内连刺十名日寇,此话当真?”
李连长听后连忙回应:“赵团长,确有其事。龙胜高不仅在松山战役中毙敌十名,自他入伍以来,亲手消灭日军的数量,连他自己也难以精确计数。他参加过昆仑关、松山、腾冲、龙陵战役,战场上表现非常出色,杀敌动作迅捷如雷电,无论是射击还是刺杀,都让人目不暇接。因此,对其歼敌数量的估算,恐怕不下五十人。这只是基于他近八年军旅生涯的粗略估计。”
闻听李连长对龙胜高的推崇备至,赵团长敦促说:“速领我前往,我要亲自见识这位苗族壮士。”
李连长闻令而动,赵团长紧随其后,他们沿途打听,径直朝龙胜高所在的连队行进,一路上询问并未发现,幸好得到一位与龙胜高交好的战友指点,他们才发现龙胜高正在耐心教授两名士兵擒拿术。
赵团长来到龙胜高的身旁,一看这位肤色黝黑,身姿挺拔的年轻士兵,内心深处已经深信无疑了。
赵团长打起手势示意,李连长便悄悄将龙胜高唤至一旁。赵团长以温和的口吻询问:“年轻人,你就是龙胜高,老家在何方?家中尚有何人?”
龙胜高听罢,面如晚霞,原来他素来胆识过人,但还是首次面对赵团长的询问,不禁有些局促不安,在心中默默推测,今日两位长官特意找他,究竟有何要事相商?
聆听团长那饱含暖意的语气,凝望着他那脸上的和蔼笑容,龙胜高毫无保留地回答了团长的提问。
赵团长不禁好奇地追问:“你可有涉猎过学业之路?心中是否有过所爱之人?”
龙胜高坦诚相告,自己未曾有过读书的际遇,家里贫穷,唯有放牛与做零工的过往,至于是否有心爱的人,瞬间他选择了沉默。
他心中一直在惦念着:寨子那位麻氏姑娘,也是在松山上牺牲的麻老树的堂妹。自从离开水田坝,已过了数载,或许那位麻氏姑娘已经嫁人了。
赵团长察言观色,已注意到龙胜高脸上的细微变化,谈及女友的话题竟显出一丝羞赧,于是温和地鼓励道:“你年龄不小了,假如你还未遇到令你心动的人,我愿意代你执笔,书写家信,寄回家乡,让家人给你寻找一个备受称誉的贤惠妻子。这难道不是一件美事?你已破格晋升为副排长了。”
赵团长又说,“在我看来,你在休战期间亲自教导和训练士兵的擒拿拳击,精神尤为可贵。你能保持这份热忱,希望培养出一天能杀敌十名的英勇壮士。”
龙胜高听着团长溢于言表的赞扬,胸中涌动着澎湃的激情,最终他鼓起勇气向团长提出了请求:“报告团长,关于我女友的书信,恳请您不用书写了。至于指导士兵训练的任务,我会坚持每天教练。”
两位长官握着龙胜高的手,满意地走了……
就在两位长官离开不到三十分钟的时侯,激越的军号声吹响了,龙胜高赶紧收起枪,带着训练的士兵回到营房,他们打起背包,又踏上征程,再赴抗击日寇的疆场!
2025年2月29日于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