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载耕耘磨剑,十三载春华秋实。回望十三个春秋,从晋北荒坡的第一锹垦荒,到现代化产业园的拔地而起;从单一畜牧养殖的蹒跚起步,到三产融合的稳健前行,每一步足迹都浸着黄土与汗水的交融,每一份成果都凝着同心与坚守的重量。一幅属于祥和岭上 “成长长卷”,正沿着晋北的岭脉徐徐铺展。
从“荒坡起步”到“养殖标杆”:黄土坡上的蜕变之路

2012年 ,祥和岭上产业园区羊舍初建
时间的刻度,清晰标注着祥和岭上的每一次跨越。2012年,当第一锹垦荒的泥土落在沉寂的晋北荒坡,第一座羊舍的地基缓缓筑牢,祥和岭上的故事便与这片黄土地深深绑定。彼时,仅有几间简易厂房、数十只羊只,而“让荒岭变沃土,让乡亲有奔头”的信念,早已成为开拓者们心中最坚定的方向。

2013年 ,祥和岭上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2013年,祥和岭上产业园建设初见雏形:曾经的杂草坡变成了平整连片的种植区,简陋的土坯棚升级为标准化羊舍,机器的轰鸣与劳动者的笑语交织,彻底唤醒了沉睡的岭坡。

2015年,祥和岭上产业园区标准化、集群化建设成型
2015年,“标准化、集群化”建设全面落地,物联网监控系统覆盖全养殖区,精细化加工车间建成投用,祥和岭上彻底告别粗放式“散乱差”,正式迈入“科学养殖、规范生产”的新阶段。

如今的祥和岭上产业园全景图
十三载春秋流转,祥和岭上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蝶变。昔日贫瘠的荒岭薄田,如今已是集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产业园;曾经单一的畜牧养殖,已升级为“生态种植→自然散养→精细加工→品牌营销”的全链条闭环。这片土地的变迁,不止是视觉上的“旧貌换新”,更是产业维度的“质的跃升”。
以“全链思维”树“晋肉品牌”:田间到餐桌的品质坚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十三年对黄土的深耕,让祥和岭上在产业创新的赛道上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如今,“万只羊・万亩地”的规模已然落地,一条贯穿“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成为企业稳健发展的“硬核支撑”。

沃土育珍,顺天而种,生态化种植



自然滋养,科学管控,智能化轮牧
在产业链上游,祥和岭上始终顺循黄土高坡的自然节律,坚持“生态种植、科学养殖”,万亩种植区里,玉米、牧草等作物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静静汲取着黄土的天然养分;养殖区推行“智能化轮牧”,羊只在开阔草场自由觅食,物联网设备实时捕捉羊只的体温、采食、活动轨迹,既守住了羊肉品质,也护好了岭上生态。
加工环节,企业以“零添加、鲜直达”为底线,将精益标准贯穿每一道工序。从羊肉的精准分割,到冷鲜包装的无菌处理,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多重严格检测,确保每一份产品都带着黄土的鲜醇。


品牌建设上,祥和岭上更走出了“双品牌差异化驱动”的特色路径。以“祥和岭上”主打有机功能羊肉,精准对接高端消费需求;以“千户侯”聚焦标准化右玉生态羊肉,全面覆盖大众市场。这份对品质的坚守,2024年迎来权威背书,企业成功入选“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右玉羊肉”同步跻身中国农产品品牌目录,让山西羊肉的“鲜、嫩、香”,有了全国性的响亮名片。


为了让消费者“看得见品质、尝得到新鲜”,祥和岭上搭建起“线上+线下”的立体体验网络。线下以太原、朔州为核心,开设千户侯全羊宴连锁餐厅,全羊宴的醇厚、烤全羊的焦香、涮羊肉的鲜嫩直抵味蕾,羔羊肉馅、羊排、脊骨等冷鲜产品更让美味可“带回家”;线上打通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入驻右玉农产品体验馆,每届全国农展会,企业都以晋肉代表、朔州龙头企业的身份亮相,让“右玉羊肉”从黄土高坡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以“右玉精神”绘“未来蓝图”:乡村振兴路上的同心同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十三年发展的新起点,祥和岭上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的方向愈发清晰:以标准化散养羊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依托,打造右玉生态肉羊标准化产业园区,以点带面辐射全县,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创新,让“祥和模式”成为右玉肉羊产业的“新样板”。
这份蓝图的核心,藏在“让乡亲更增收”的承诺里。祥和岭上计划构建“农户种草+公司收草+科学加工+政府补贴+农户养羊+公司收羊”的复合产业模式。让农户既能靠“种草”稳获一份收入,又能靠“养羊”再添一笔收益,真正实现“卖草卖羊双增收”;同时,企业将统一养殖标准,持续擦亮右玉生态羊品牌,提升“右玉羊肉”的全国影响力与竞争力,让更多乡亲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祥和岭上的根,深扎在右玉的黄土里;企业的魂,浸润在“右玉精神”的血脉中。十三年来,那份“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坚守,那份“守土有责、兴业为民”的担当,始终是企业前行的动力。祥和岭上不仅要做“山西高质量羊肉品牌”的推动者,更要做“乡村振兴”的践行者,让晋北的岭上,永远充满“祥和”的生机。

来 源: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为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