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名誉社长:谭丽华
特约顾问:张振林 孟祥忠 岳新华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岳新华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乡愁系列之
勾沉往事
一一忆苦思甜轶事
口李凤廷
时光冉冉辗转度春秋,岁月悠悠往事再回首
一九六六年五月,中央下发《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八月毛主席在人民曰报上发表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一场史无前列,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以反对修正主义,反对资本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为宗旨;以阶级斗争为纲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捍卫红色政权,捍卫人民江山永不变色为目地。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华夏大地轰轰烈烈展开,并推向高潮。
大鸣大放;大辨论;大批判蔚然成风,势如破竹,席卷大江南北。革命洪流滚滚向前,荡涤污泥浊水。爱国主义教育,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教育刻不容缓。在深入开展针对封、资、修、地、富、反、坏、右的大批判斗争的同时,在全国农村,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忆苦思甜革命思想教育,树立爱憎分明的正确人生观迫在眉睫。
一九六七年春季开学后,旭日学校组织学生们,观看电影《白毛女》,和《半夜鸡叫》故事片。通过看电影,让师生从中了解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老财骑在穷苦百姓头上作威作福,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认清其穷凶极恶的蛇蝎心肠,和狰狞面目。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有斗争"。不甘心受奴役欺凌的劳苦大众,为寻求民生自由,以各种不同方式反抗剥削,与欺压劳苦大众的地主阶级进行斗争。自从来了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推倒了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打土豪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让人民当家做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可是那些被打倒了的地主阶级和反动势力,不甘心灭亡。企图反攻倒算,东山再起。从他们保留地契,和变天账的行为,足以证明反革命分子,图谋复辟的贼心不死。提高革命警惕,分清敌我。充分认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让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刻的了解解放前,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史,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旭日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参加由旭日生产大队组织召开的忆苦思甜大会。
一九六七年六月一日,我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两名同学抬一条板凳,排着整齐的队伍,到距离学校一华里的生产大队会议礼堂,参加忆苦思甜会。
大会礼堂布置得庄严隆重。主席台上方悬挂着,《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横幅,横幅下面并列挂着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丶周恩来丶陈云的巨幅彩色画像。《旭日大队忆苦思甜大会》的横幅张帖在伟人画像的下方。礼堂粉刷一新的两侧的墙壁上,张贴着毛主席语录,和宣传标语口号。
上午八点半钟,主持人宣布忆苦思甜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唱国际歌,然后,大队革命委员会主任,发表主旨讲话。一阵掌声过后,全场齐声高唱《不忘阶级苦》。"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
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
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汗
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我的心
止不住的心酸泪挂在胸
不忘那一年
爹爹病在床
地主闯进我的家
狗腿子一大帮
说我们欠他的债
又说欠他的粮
地主黑心
地主黑心抢走了我的娘
可怜我的爹爹把命丧
不忘那一年苦难没有头
走投无路入虎口
给地主去放牛
半夜就起身回来落日头
地主鞭子
地主鞭子抽得我鲜血流
可怜我这放牛娃向谁呼救
天上不满星月牙亮晶晶
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
万恶的旧社会
穷人的血泪仇
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我的心
止不住的心酸泪挂在胸
忘阶级苦
牢记血泪仇
世世代代不忘本
永远跟党干革命
不忘阶级苦啊牢记血泪仇
不忘阶级苦啊牢记血泪仇"
”下面请老贫农杜文录,讲血泪史"。主持人话音未落,杜文录手捧毛主席语录本,坐在主讲席上。
”革命派的战友,红卫兵小将们,同学们:我苦哇!我十岁就给地主家放猪,十二岁给地主家放牛。记得那是一九三八年的夏天,山东地界的天气要比咱东北这嘎哒炎热一些,有一天,我赶着地主家的六头老牛,到山上去放牧。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怕牛走散丢失,把牛赶到地主家的枣园子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老牛用身体蹭枣树,蹭掉一地枣。为这事儿,我挨了地主狗腿子的毒鞭子,抽得我遍体鳞伤,疼得我死去活来,坐立不安。十四岁那年,我就给一户刘姓的地主扛长工。干活起早贪黑的,两头不见日头。吃的是早晨一个窝窝头,一碗地瓜汤,晚上喝糊糊。真是咸菜酸,大酱臭。地主老财黑心肠,不拿咱穷苦人当人呐。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们穷人闹翻身。让我们过上今天的好生活"。说到这里,杜文录老人家热泪盈眶,激动的放声歌唱:"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口号声在礼堂里回荡。
第二位讲述身经苦难史的是老贫农,霍秀財老大爷。当年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霍大爷是驻旭日校贫农代表,同学们都熟悉他,爱戴他老人家。
霍大爷的遭遇,和杜文路老人的遭遇有很多相同之处。挨过地主的皮鞭子,被地主放恶狗咬伤过。霍大爷吃的苦,受的罪要更多一些。霍大爷十三岁给地主打短工,只管吃饭,不给劳济(工资)。干活慢了就得挨骂挨打,经常吃一些变了味的剩饭,有时地主婆不高兴,还不给饭吃,受尽虐待。
地主和霍大爷同姓又同族,是当年霍地房子大地主之一。对付穷人,心狠手辣。他不单单在雇佣长、短工方面盘剥伙计(雇工),还趁着各家各户缺粮食糊口的时机,放高利货,剥削压榨穷人,包括他雇佣的伙计。谁家没有粮食吃时,向地主抬粮(借粮)吃。例如春天抬一斗粮,十个月为一个期限,秋后要偿还给地主一斗五升,十升合为一斗。就是百分之五十的利息。如果逾期偿还不上,就利滚利,层层加码。更有甚时,地主还采取小斗借,大斗还方式盘剥穷人们。面对黑了心肠的狗地主,穷苦百姓敢怒不敢言。真是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年复一年辛苦劳作,流血又流汗,在无边的苦海里挣扎,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霍大爷自幼惨遭欺凌,倍受奴役之苦。老人家回忆说:"由于家里穷,买不起衣裳。十四五岁了,卡裆兜块遮丑布。人们给他起外号(绰号)“霍光腚子"。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在恶霸地主的剥削压迫下,霍大爷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霍地房子(今红旗镇),是东碱沟方面人马,去往泰康镇的必经之路。由于路途较远,往来之人都要在霍地房子打间(临时休息),吃饭或住宿,喂牛马。于是在霍地房子,有一家霍姓开的大车店,便是东来西往人们的临时落脚之处。
一九四四年春天,霍大爷的腿让地主的狗腿子打伤,干不了重活,地主就把他赶出门外,另雇伙计。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霍大爷到大车店里打更,挣点小钱,一天伍角国币。
这年初冬的一天,从大东碱沟王怀山屯(今旭日三屯),来了两台装满粮食的大马车。掌包的姓洪,人们都叫他洪先生,是"地主"的管家。之前他跑行头(跑行头:押运货物),常在此打间或住宿。他看霍大爷人本分,老实忠厚又勤快。就串联霍大爷,跟他一起到东碱沟,给他的主人扛活。并且说:"树挪死,人挪活。换个地方,生活或许会好过一些"。霍大爷心中暗想,天下乌鸦一般黑,穷人走到哪还不是都得受欺负。可眼下干一天,挣不来一碗下锅的米。在洪掌包的再三劝说下,霍大爷还是同意了搬家到东碱沟。
一九四五年农历二月初二,洪掌包赶一台二马车,把霍大爷一家四口,接到王怀山屯。还给霍大爷的两个儿子起了名字,洪掌包说:"穷人要有志气"。于是他给霍大爷长子取名志刚,老二取名志强,喻意刚毅坚强。霍大爷身体虽然单薄,干农活是把好手,东家也很看中他。让霍大爷感到不解的是,这个新东家不但待人和气,还起早贪黑跟伙计一起下地里干活。霍大爷回忆道:"活儿是挺累,不比别人家轻快。但伙计们能吃饱,每天都能吃上热烀的饭菜。小粘豆包蒸得焦黄……"。霍大爷喝口茶,笑着说:"孩子们,你们是觉得这老头有点老糊涂了吧。让我给大伙诉苦,咋说起地主的好话呢?"然后用手一指《忆苦思甜大会》,
“你们听我把话说完就全明白了"。霍大爷又呷了茶后,接着说:“陈文礼,家有耕地三方子(1方=150亩),杨世发、田锡久家有四到五方地,解放后,都被人民政府定性为地主分子,而被专政了。而我的东家,有八方地,四台大车,十八匹马,家业比他们都大。没有划为地主成份,也没被斗争。孩子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把每年打下的粮食,除了给伙计分劳济(劳动报酬),留够再种地的种子和马料。绝大部分粮食,都让洪掌包运到太康,在小蒿子火车站,发往前线支援打仗。我就赶着大车,和洪掌包一起,往小蒿子火车站,送过支援打仗的粮食,亲眼看到了这个事儿。洪掌包就是抗战时期的一名地下党员。我们和洪掌包一起运粮的四个老板子(赶马车的人),都是他信得过的人。解放后,洪掌包离开了王怀山屯。
毛主席领导咱们得解放,过上今天好日子,来得不容易呀,不是谁用嘴说出来的,是前线将士用血和命换来的呀,是多少个跟老东家,洪掌包一样的好人干出来的"。
过去咱们穷人受苦受难,现在当家做主人了,日子比吃蜂蜜都甜,我们能让那些地主恶霸翻天,再欺负我们吗?我们能不感谢毛主席共产党吗"?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毛主席万岁!
!共产党万岁!在一片口号的欢呼声过后,忆苦思甜会结束了。遗憾的是,霍大爷没有说出当年他东家的姓名。致敬老东家,致敬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