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至猕猴桃的岁月长歌
——记述倪育德秦岭黄金果的蜕变
文/淡乃智
翻手机,偶逢倪育德老先生的访谈视频,共分上、中、下三集。入神的我,皆因猕猴桃人的丰润经力与担当风范所触动,勾起动笔的念头。心向之,拙文为中国猕猴桃的岁月立传,让更多人读懂周至猕猴桃从青涩到丰美的蜕变历程。

(倪育德)
屏面影像,柳树轻摇,平房静卧地面。倪老坐在院中高椅上,白短袖束进黑裤,银发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思维清晰,侃侃而谈,一开口便牵出周至猕猴桃几十年的故事。话语像秦岭深处的溪水,缓缓有劲,细细道尽一颗野果从山泉滋养的林涧生长,到炊烟缠绕的村口飘香,再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流芳。
东洋远客寻果
上集中,倪老记忆的碎片,最先落到1972年夏天。他清晰记得那年7月,初秋暑气蒸腾。他受县官方指派接待远道而来的日本客商山田(日本参议院议员,时年56岁),携教授、翻译一行3人,来周至预订毛桃。
起初打算从周至、眉县、户县、长安4县中选定猕猴桃来源。殊不知周至本就占着天赐的好底子。山是秦岭余脉的褶皱,水是渭水支流的脉动,土壤里藏着肥沃,天生就适配猕猴桃扎根生长。可那会儿,这般好的果子还藏在深山里,攀在树丛石缝间,青褐的果子缀满枝头,没有人把这“野果”当回事。谁料到?它竞招引外邦客商专程跨海寻购。

偕往,倪老陪山田进赵代山里考察。一路且行且念,一份朴素心愿,不虚此行。考察组驻足田峪沟的大清水深山,藤蔓缠绕林冠,果藏叶间。伸手触之,茸毛细腻,捏着便觉果肉饱满。山田仰头细察,足以震撼,眼里满是惊喜,心里更是甜!
中午1时许,日头正烈,山里充满着氤氲的热气。歇息间,倪老背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挎包,装的是家常烙饼;山田带的是矿泉水、罐头。他怀着赤诚的家国情怀,婉拒对方送来的矿泉水与罐头,转而扒开山涧一处山泉滴水处,待水清透后,便用手掬起饮用。这清冽的泉水引得山田嗟羡,跟着掬水喝起来。正是这秦岭山水的甘润与这片土地的滋养,才孕育出毛桃独特的美味。

1972年秋,接省商业厅批复,周至承担为日本山田收购毛桃的任务。“此项工作由县供销社统一组织,一方面统筹收购事宜,另一方面协调山区村民与学生采摘。”
是年凋零的秋天,沿山一带的村民积极性高涨,天不亮就上山,多是举家出动。“当时毛桃收购价为每斤3分,品质上乘可达5~6分钱。事后据悉,周至供给山田毛桃26吨,省上按每斤2角6分来出售。”
倪老尤赞:“从日本运来的装果箱,设计格外精巧。箱内配有乒乓球般的薄壁小壳,轻轻一扳就能打开。每个小壳刚好裹装一个毛桃,每箱装20个,果子全程不磕不碰。”运输环节更是争分夺秒,汽车转运火车,再一路向东抵港入日。开箱时,毛桃仍带秦岭的清新灵气,于东瀛市集绽放中国周至猕猴桃独有的甘醇滋味和原生风采。

时势使然,这趟生意的后续却多了几分波折。1973年山田再次赴陕重提收购毛桃之请,最终被省农业厅驳回。彼时,虽在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这档口,两国尚未开启实质性的政治与经济往来,建交更多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邦交正常化。官方更顾虑本土稀缺资源外流,“华夏独有之珍,岂容轻予?”故而山田此行人愿落空。

海沃德(新西兰)
即便如此,山田仍未气馁。于1974年他三番登门求购,依旧未能得偿如愿。
转机出现在1975年。山田审时度势,主动言明:昔年承蒙贵地售我佳果,今愿引新西兰猕猴桃种苗相赠,以作回馈。实则为长远合作之计。随后他托付定居美国之子,从新西兰购种苗 “海沃德”,先运抵香港,再经上海转运至西安,由倪老与张青明接回。这段辗转的路程,至今仍能从倪老口中忆起当时的情景:“种苗全部用木箱装封,扦插苗。每颗苗价高达125元。山田捐赠赵代1200颗;周至猕猴桃试验站260多颗。由张青明站长主事。”

秦美(中国周至)
“秦美”及名号的由来。“恰在此时,沿山普查中㠇峪一黄姓农人送来单果毛桃重量达111克,试验站便将此种毛桃定名为‘周至111’。后经省上鉴定,需正式命名,张青明取‘秦岭之源,美味之知’之意,定名‘秦美’。”自此,周至猕猴桃人工规模种植的序曲正式奏响。
“至1991年,秦美收购价格每斤可达4元多,出库价每斤7元。这般可观的收益,让周至人真切尝到了猕猴桃的甜头。”也让“周至猕猴桃”的名声渐次在陕西乃至全国打响,拥有了响亮的声量。
亚特翠香溯源
中集,倪老的讲述转至1998年冬。彼时,他调任哑镇长兼党委副书记。履职期间,邂逅商慎明向其提及:“山里有一种猕猴桃,我移栽回来。虽然貌不惊人,味道真好!”倪老闻之心动,当即前往实地考察。待果熟后,商给他送了几枚桃,尝后发现这桃确实不错。他立刻联系县委宣传部报道员张伟,提议以图文形式将其刊发在了《科技报》上。为完善稿件,倪老取“本地选育佳种”之意,定名为“亚特”。这一发现,成为周至猕猴桃发展史上,继“秦美”之后的第二个品名,也为“翠香”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报道一经刊发,《陕西日报》等媒体争相转载。“亚特”之名迅速传遍乡野。市场上的亚特种苗价格随之暴涨,从每株1.5元飙升至6元。农户们争相引种,一时蔚然成风。

亚特(中国周至)
然而,倪老并未止步,深知品种选育需精益求精。此后数年,他仍往返于山间、农舍,寻访良种。虽陆续发现“西选2号”“华优”等品种,惜其抗病性较弱,终难成主流。

华优(中国周至)
逮至2005年,转机再至。友人之子蒋小平初入单位,向倪老提及楼观台荫沟有一株猕猴桃,乡人唤其“酸骨酪”,果小如酱果,入口却清香异常。倪老急道:“快拿果子来我看看!”之后,蒋小平携7枚果子赴约。待首枚果有手感时,他拨开品尝,只觉甜中藏酸,香气沁透果皮。以测糖仪检之,其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8%,远超当时常见品种。他遂将此果归纳为“甜酸型,”与此前同类品种“酸甜型”明确区分。获取种芽5颗,精心嫁接于自家园中。
2006年,新株出芽,枝繁叶茂,长势喜人。
2007年,倪老耗时一年整观察新株挂果。总结出十大优点、三大缺点。优点如早熟(可在中秋节前上市,较晚熟品种抢占先机)、味醇、肉细等。缺点则为产量偏低,果型不够规整。
为推广新品种,他携调研成果面见县农业局长及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吴凤棋。吴县长听罢,力主召开“品种”研讨会,邀各方人事共议。是年冬,研讨会如期召开。倪老作该品种《报告》。却遭部分人质疑:“果小如酱果,‘尖嘴猴腮’,何以上市?产量微薄,农人何以获利?”
倪老从容对答:“往年育种求稳,故重产量;今日市场求质,当重风味。此果上市早、味甘醇,恰能填补市场空白,何愁无销路?”
此际,县果业局长李玲玲(西北农学院毕业,当时是科长),深谙农技,当即起身力挺倪老。县府随机定策,由他栽培20亩试点,对原“海沃德”(新西兰品种)果树进行高枝嫁接,并设3年期限。要求其完成三项主要任务:(1)总结配套栽培技术,攻克高枝嫁接难题;(2)育种芽以备推广;(3)普及、培训由倪老负责。为弥补农户伐树损失,政府给补助费5万元。
试点成功后,相关成果公之于众,向社会征名“翠香”,“翠”喻其色,“香”显其味,精准契合品种特质。自此,翠香成为周至猕猴桃的“金招牌”。这不仅让农户的腰板更硬、底气更足、腰包渐鼓,更吸引阿联酋等不少外商纷至沓来,为周至猕猴桃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翠香(中国周至)
守根拓新育种
下集中,倪老谈及与猕猴桃相伴的岁月,话题始终离不开“守根”与“拓新”,“守”的是翠香等本土品种的根基,“拓”的是”育丰”“甄香”等新品种的发展之路。而在这段漫长的育种历程中,藏着不少与海外相关的难忘故事。
早年,意大利农业机构闻倪老培育翠香的实力,更钦佩他那无痕嫁接的技艺,专门向他发出邀请,还把细节安排得十分妥帖:来去路费由对方出;吃住由对方负责;翻译由对方解决,工资由对方承担;讲课收入全归倪老。”高秋日月清。”可当对方话里话外提及能否带翠香种牙供研究时,倪老当即坚定拒绝,没有丝毫商量余地。“讲课没问题,把咱翠香的种植门道、嫁接技巧讲给外国人听,让他们知道咱中国的猕猴桃好,这都可以。但带种牙绝对不行,国家也不允许,这是稀特品种,真带出去被查了要负刑事责任,这可不是小事。”

而后,省政府着力做强猕猴桃产业,组织人员赴新西兰考察学习,倪老也在其中。至今,他清晰记得在新西兰的日子。当时住在奥克兰,每天坐车去罗托鲁瓦猕猴桃园,种植者多是金发英国后裔。考察团里他提问题最多、最细,连新西兰的专家都打趣:这些人中,没有人比你提问题又多又细。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询问当地黄金果的来历:“我当时就问,你们国家没有黄金果,这品种咋来的?”对方坦然回答:“是从北京买来的。”这话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更坚定了守护本土品种的想法。“咱中国的好品种,绝不能轻易外流!”
在新西兰的果园里,他摸清了当地果子“压穗长”的生长规律。这里的土壤是火山灰,用手一捏轻飘飘的;且当地100多年未人工灌溉,仅靠海洋性气候的雨水,便足以支撑果树生长。正是得益于土壤有机质充足、水分供给稳定,当地果子的果型才自然饱满周正。

回国后,倪老立刻参照这一思路,改进自家园子的土壤管理方式,不仅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还优化了肥水结构,力求让本土猕猴桃也能达到这般优质水准。
事实上,国内四川、湖北、广西、湖南、贵州等省份均有猕猴桃种植,尽管产地不同,但所有优质猕猴桃的培育都遵循着一个核心技术:确保土壤有机质充足;果树生长不缺水分;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光照通风适宜。这样才能实现猕猴桃自然饱满、色泽艳丽、果型圆润挺括。
立心启志,良种研新。为守好翠香的根基,倪老马不停蹄地启拓新途径,潜心培育新良种。近年来,他先后栽培出“育丰”“甄香”两个新品种。
“育丰”,是优质本土良种。其榨汁的维生素含量远超秦美,制果脯的出片率达84%(秦美仅73%)。此品种单果重量在半斤以上,一亩地丰产可达七八千斤。若植于黄土地,高产可达上万斤。桃型两端规整,切片匀称,无需拣弃边角小片,便可直接出口。
“甄香”,则是以翠香大叶长桃为母本,新西兰“玉雄8号”花粉为父本,历时13年杂交培育而成。其产量较翠香翻番有余,甜度也更胜一筹。
时序流转至今,倪老的果园里已成功嫁接“育丰”“甄香”两个新品种。望着果园长势蓬勃、生机盎然的种苗,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当年“秦美”猕猴桃热销市场、广受青睐的光景。而眼下培育的这两款新品种,同样展现出亮眼优势。果皮色泽黄亮诱人,且耐储运性显著提升,尽显优良品质。
一段岁月沉淀的历史,一份牵挂果业的情愫。面对网友的殷切愿景,倪老动情道:“感谢大家这么多年来对我的支持与厚爱!等明年育丰、甄香挂果后,我一定拍个视频让大家看看这果子的模样,也让大家尝尝它的味道。”这般记挂念及,这般为果业倾注心血的执着,让闻者动容,思之不已。而这正是倪老身上最动人的笃信、赤诚与坚守。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尚望未来,愿有更多如倪老这般的“金斧园丁”扎根土地,用心守护生态,发展优良品种,不仅让果实香飘国内,更能凭借过硬品质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让“周至猕猴桃”这枚金招牌,真正成为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2025.9.3

淡乃智。陕西周至人,小学教师出身,当兵27年,从业地炮军事。曾进3个军事院校学习,荣立三等功4次。正团转业西安工商双生分局,负责《工商理论研究》,调研员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