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鲁源文苑群谢长学老师长篇抗战纪实文学《尼山军魂》出版
文/刘友朋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山东泗水作家谢长学创作的长篇抗战纪实文学—《尼山军魂》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十九章,共300千字。
作者用纪实文学的手法,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鲁南沂蒙山尼山地区军民的抗日斗争故事。真实客观地描写了八路军战士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用他们年轻的血肉之躯与凶残无比的日寇汉奸展开殊死搏斗,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39年9月中共尼山第一委员会建立,第一行政公署民运部长兼曲泗县委书记夏风、中共尼山行政公署社会部长兼泗水县中心县委书记乔海秋。曲、泗、宁县委书记钱杰东尼山独立营营长冯长清等同志的战斗故事和牺牲经过。
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团(俗称老三团) , 团长王吉文率领老三团在尼山独立营及民兵的配合下,歼灭了皇协军司令张显荣部。老三团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解放了被日军占领的泗水城,歼灭了伪十军荣子恒部,军长荣子恒被击毙。把尼山地区和沂蒙山根据地连接在一起。老三团和团长王吉文的英雄故事在尼山地区广为流传,团长王吉文在济南战役中牺牲。
八路军尼山独立营二-连连长陈广山,绰号狗黑子连长,他所在的二连,被称为狗黑子二连,狗黑子连长陈广山,日伪军听到他的名字,吓得胆战心惊,闻风丧胆,不战而退,他在解放泗水城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当地的老百姓把他打鬼子的故事传为神话至今在民间流传。
尼山独立营四连在西故安大桥战斗中,把一个小队的日军包围在大桥下,全歼了日军- -个小队二十九人。连长杜嗣存、副连长李明德、排长乔尚海等九位战士牺牲。
小山战斗是发生在尼山地区的一次最惨烈的战斗,我八路军南下挺进支队在小山被十倍以上的日伪军包围,作战科科长王垄率领战士们掩护大部队转移,与日寇殊死搏斗,八十三位八路军战士牺牲在小山上,英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战斗英雄孔祥坦,爆破英雄马立训,被鲁南军区评为抗日英雄,罗荣桓亲自为他们颁奖,佩戴大红花,他们都牺牲了。
戈山村保卫战中的民兵队长李汉柱、民兵排长陈长德、民兵张志海、麻振乾、麻振山、李汉义等- -百多位民兵和村民,他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抗击日寇,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准确、全面地反映抗日烈士的英雄故事,作者查阅了抗战时期和烈士们一起参加战斗的老同志们的日记、书信、文史资料,如中共尼山第一委员会、第一行政公署专员周蓝田、挺进支队司令员赵杰、尼山独立营四连指导员萧剑秋、八路军- -一五师三团参谋长林毅、政委刘春、八路军尼山独立营营长黄作军、尼山行署公安局局长陈新、尼山独立营二连通讯员孙卫东、区委书记魏璧轩、敌工部长彭彬、张林夫、刘海岩等等老前辈的回忆文章。为了真实生动地描写抗日烈士的英雄事迹,对每一个抗日古战场进行考察论证,对有价值的物证进行了拍照保存,如戈山村被日寇烧死在地窖中的谭凤友-家五口人的地窖,摔死孩子的石头墙角。屠杀村民的麦场。西故安大桥战斗中日寇躲藏的桥洞,桥头古槐树.上的弹洞. .拍照近百幅,采访村民百多人次,抗战老兵萧立月,秦希提、退休教师秦传海、刘友坤等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故事和线索。
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了一幅幅气壮山河的诗篇,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用他们的战斗、理想、信念、担当,铸造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军魂这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人民之魂。
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完成了《尼山军魂》这部长篇抗战纪实文学,献给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和活着的战士们。
战争年代,从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不少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以及劳动模范;有的为沂蒙山区抗日斗争而献出生命,他们中间有早期革命活动家彭建华、钱杰东、夏风、尼山独立营营长冯长清、副营长陈广山、四连连长杜嗣存、四连副连长李明德、排长乔尚海,爆破英雄马立训;还有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战斗英雄和烈士。他们牺牲在沂蒙山区这块红色土地上。年轻师长王吉文,营长孔祥坦、县委书记乔海秋,他们没有牺牲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却为解放战争献出了生命。是他们,是无数的抗日英雄、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铸造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精神,创建了人民的军队,用中国军人的气魄和胸怀凝炼铸造了抗日军魂。
缅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继承先烈的遗志,让一代一代的青少年永远以英雄为榜样,学习英雄精神,争当英雄人物,牢记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崛起而奋斗。
《尼山军魂》,是沂蒙山抗日斗争的一个缩影,《尼山军魂》是民族之魂、国家之魂、英雄之魂、人民之魂,她将永远鼓舞我们这个民族和人民去战斗。
谢长学,男,一九五三年生,山东省泗水县尖山村人,山东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中共党员,泗水县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高级教师,作家,现已退休。
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被泗水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被济宁市委、市政府、市团委,评为“济宁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之余,从事业余文艺创作。
一九八二年创作的儿童文学《泰山剿匪》,发表在省级刊物《当代小学生》杂志上。《泰山剿匪》后又转载《铁司令探亲》儿童文学集子。
小说,《保安》发表在《山东青年作家》刊物,《仲子拜师》发表在山东《民间故事集》,小说《刘二大褂》,《儿女》等数十篇文艺作品发表在《济宁文艺》刊物。
报告文学,《心系教坛情悠悠》,《笑口常开的杨老师》,《她有金子般的心》,发表在《红烛魂》教育丛书。
散文,《从圣源湖出发》,《尖山寻古》《夕阳余辉别样红》等数十篇,在《泗水大众》、《老干部家园》发表,并被多家刊物转载。
一九八六年创作的儿童剧《四只水桶》参加了全国学校剧剧本评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奋发奖”。
一九八七年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电视台将剧本《四只水桶》录制成儿童广播剧,并在全国播放。
一九八九年,《四只水桶》荣获山东省济宁市委、市政府“太白文学奖”。
作者被山东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一九九五年被编入《山东作家辞典》并载入《泗水县志》。
刘友朋,山东泗水人,全国造纸行业优秀新闻工作者,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济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济宁散文学会会员,曾荣获北大荒文学馆开办的(耕读书会、耕读诗会)第38场,最具人气诗人网络大奖赛优秀奖。现从事企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