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孙波 徐秀溱 韩兴 牛在坤 周桂萍
郭永臣 徐三笨 刘正齐 路良玉
你……(三十六)
孝妇河的七夕
孙波 淄博临淄
夜色漫过堤岸
是谁又在桥头独望
思念裹着七夕的风
把一个独字吹得好凉
天边那一颗牵牛星
映着河里的银霜
故乡孝妇河的水声很软
涟漪载着心事漫向远方
银杏叶在风里翻涌
月亮把素白的纱铺在河面上
那年的那些诺言
是否还在荷的残蕊里隐藏
河湾里的那只白鹭
仍在对着流水低吟浅唱
你可还记得桥头看过的流星雨
还有随风溜走的旧时光
想找片莲叶写下牵挂
让河水带它漂向有你的地方
又怕我的惦念
最后只剩下坠入故园秋寒里的一声轻响
2025.8.29
《愿·七夕》——致敬人间行者
徐秀溱 淄博临淄
她站立成银河的一枚刻度
背影浸透千年鹊羽的微光
不数归期 不裁云笺
将长河般的眺望捻成线香
供在宇宙慈悲的案上
星子坠入眼眸时
她捧出体内全部露水
浇灌人间荒芜的根系
愿痴者识得爱别离苦
愿怨者读懂求不得章
让每滴眼泪都成为慧海的初潮
当乌鹊驮走最后一句情话
她拆下自己的肋骨为桥
——此岸是烈焰红莲
彼岸是清冷月光
而桥身镌满《金刚经》的偈语:
“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
夜风掀起素衣时
有菩提子落地的轻响
她将掌心星河缓缓摊开
化作万家灯火里的茶香
那升腾的伞 为所有迷途的雨引航
终有青鸟衔来答案:
“你要成全的团圆
不在银河宽度
而在心灯闪亮
她含笑散开发髻
任三千青丝
垂作接引众生的绳梯
——此身愿作无瑕镜
照见长夜 亦照破长夜
直至人间每一个“相遇”
双向奔赴
皆成为智慧与温暖的光
恩情
韩兴 济南
说恩情 道恩情
冥冥两廂情
一边他思她
一边她恋他
思恋人心疼
议恩情 论恩情
谁人说得清
织女知耕苦
牛郎望星空
怎诉相思情
七夕夜 鹊桥会 紧相拥
相拥喜泣诉衷情
一年三百六
爱恋分分钟
并蒂花郁蓊
男有情 女有愛 共有梦
美梦成真梦难醒
恩情育爱情
爱情结恩情
恩爱度一生……
惜缘
一一欣赏《七夕视频》即兴随笔
牛在坤(青州)
茫茫人海觅知音
如果无缘岂能寻
慨万千涌波澜
三生有幸得恩君
一曲驰情黄梅戏
三魂七魄痛谁悯
谁知
孤雁无奈别泪吞
渴望
今夜银河会缘人
金风唱
喜鹊吟
唯有那半轮明月
最懂我的心
情绵绵意切切
难止泪纷纷
秋将去待梅笑
惜缘梦里唤新春
鹅绒藤花开
周桂萍 青州
在熏风里邂逅
那细碎的花朵
如云如雪的白
以伞的形状
撑起一片片光阴的天地
一只橘黄色的虫
在花蕊中吟诗般沉醉
仙女裁剪的碧绿的叶子
是多少颗圣洁的心啊
脉络里流淌的
是乳白色的汁液
纯净的底色中
有梦一样的故事
永恒的、炽烈的情
从未改变
我在相遇的触动中洗礼
在回忆中打滚
好像童年吹散的
那些轻柔飘摇的
带着羽毛的种子的
兄弟姐妹……
生命的力量
团结的力量……
在时光的隧道里注脚
在脑海中拓印
诠释着美好
在人间
《等你/》
郭永臣(山东菏泽)
七夕这天下着雨
我在雨中等着你
几十年来这座桥
见证着咱俩的朝和夕
上学咱俩从桥上过
立下誓言要创佳绩
你发奋,我努力
互帮互助争第一
谁知天有不测事
你嫁到天外几千里
临走那天我来送你两双眼睛泪凄迷
假如今生有来世
你我还要在一起
从此你一去不复还
从此一去无消息
年年我都到这里来
年年都是空欢喜
亲爱的你块回来吧
我在雨中等着你
等着你
元宵节的我
作者/徐三笨
匆匆流过岁月
还没从年的忙碌中醒来
璀璨的烟花
却已染红了元宵节的夜空
孩子们已回城
热闹的小院,又变得冷冷清清
我的心冷得生疼
咬一口雪白的汤圆
甜到心底的甜,也不觉得甜了
花灯在屋檐下摇晃
酒杯举起一轮圆月
今夜,我用月光酿酒
饮下一杯寂寞,醉了几多忧伤
雨中随想
作者: 刘正齐
今年的雨季来了。雨时而小,时而大,时而缠缠绵绵,下个不停。缠绵的细雨,有去年的影子,但却不像以前的轻柔。它会让光线变暗,还发出一种淅淅沥沥的响声,但花楼听雨总是情不自禁地把人带入美好的思念中。
我喜欢缠绵的细雨,它不只是滋润万物,也能温润我的心灵,让人产生遥远的思念,思念往昔,思念梦中的你…
雨点滴在雨棚上,就像是最轻的鼓点,带着留恋和缠绵,而鼓手好像就是你,一下一下,不让人安生,脑海中又再现那过往的情景。我不会想你不在,只知道寂寞的雨里更想你,想你在时时刻刻,点点滴滴,想梦中百般缠绕的情谊,…….想你的音容笑貌;想你醉人的舞姿和抒情的歌声;想你甜润的话语以及聪明灵动的眼睛;想你瀑布般的秀发;想你一切的一切……
缠绵的细雨还在下,虽有少许的愁怅,但最多的还是眷恋。花草树木,生机勃勃,清新盎然,田野一片可人的碧色,充满着希望。些许的愁绪虽被勾起,但在清纯的香茶和濛濛细雨的冲淡中,过往的一切回忆渐行、渐远……
滴嗒,滴嗒, 雨还在下着,远方的挚友在相互思念,而我的思绪像长上了翅膀,飞到了更美的远方……
春游九龙峪与药王谷柿子林和石村的邂逅
作者:路良玉
春,这位神奇的画师,总是在不经意间为大地勾勒出绚丽的画卷。在这个温柔的季节里,我约了仨俩朋友走进了青州九龙峪景区,邂逅了药王谷,百亩柿子林和石屋古村,收获了一场关于春天的绮梦。
踏入九龙峪药王谷,仿佛闯入了一个被岁月遗忘的仙境。石头垛墙下,一艘老玉米装饰而成的大船,静静地躺在墙角跟下,风儿吹过,玉米穂间的摩擦发出索索的响动,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老船的沧桑。山林间遍生着百年药树,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每一口呼吸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相传,华夏药王孙思邈曾长住此处采药治病,药王谷也因此得名。
农历三月的药王谷,是野花的主场,那紫色的苜蓿花,黄色的蒲公英花,宛如从古老的诗篇中走来的仙子,带着 “报恩及纯真的爱” 的花语,桃花在枝头肆意绽放。它们形态独特而高贵,花瓣的颜色丰富得如同天边的云霞,从粉红过渡到深紫,又从白色渐变到粉红,每一朵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花瓣簇拥着,仿佛在向大地诉说着生命的倔强,
风,是春天的使者,药王谷的风掠过山脊时,总带着些草木的清苦。药王庙就静卧在这云雾深处,青瓦覆着苔痕,飞檐挑着岁月。孙思邈的雕像矗立在院子的中央。雕像前的香炉里,青烟常年不散,像一支蘸着光阴的笔,在天地间写着古老的注脚。
相传此庙址曾是药王孙思邈辨药草、制汤剂的医馆,石案上的药碾子还留着研磨的痕迹,殿房的墙壁上似乎还藏着《千金要方》的残章。药王庙旁的岩壁间,苔藓漫成了《唐新本草》的字迹,雨滴落下时,恍惚能听见孙思邈与山风的对话。香客们带来的红丝带系满树枝,新绿与旧红交错,像是现世与往昔的叠影 —— 有人求安康,有人寻心药,而庙宇始终沉默,只让药香在时光里慢慢发酵。
穿过庙后的竹径,百亩柿子林在阳坡铺展开来。三月的风是把软梳子,梳开了新芽的鹅黄,也梳醒了树干里沉睡的年轮。柿树们盘根错节,皲裂的树皮像被岁月揉皱的纸,却在枝头举着星星点点的灯 —— 那是藏在叶间的柿花,米粒大小,却裹着蜜似的甜,引着蜜蜂在光影里跳八字舞。
到了五月,青柿就坠满枝头,像无数枚绿宝石坠在翡翠帘幕间。石村的老人常坐在林边的石凳上,用粗粝的手掌摩挲着拐杖:“等霜一打,这柿子就软得能吸溜着吃。” 话音未落,山雀扑棱棱掠过,惊落一片光斑。记忆里的秋天总与甜蜜相关 —— 孩童们举着竹竿打落熟柿,汁液染黄指尖;妇人把晒干的柿饼串成串,挂在屋檐下,像悬着一嘟噜一嘟噜的琥珀。
柿子林尽头,石村像块被岁月磨圆的鹅卵石,卧在山坳里。石墙由青灰色的片石垒成,缝隙里钻出野草,在风中轻轻摇晃。石屋的门楣上,褪色的春联还剩半副,“五谷丰登” 的 “登” 字被雨水冲淡了笔画,却冲不淡门墩上晒着的干辣椒的红火。
古老的石村已少有人居住。村东靠路边那座石屋住着一对老夫妻,老两口很热情的邀我们进家喝茶。走近门口见得大门的门槛被磨得发亮,推门时 “吱呀” 一声,像在说一个很长的故事。堂屋的墙上挂着玉米串,窗台上摆着晒干的艾草,墙角的陶罐里装着自酿的柿子酒。大爷招呼我们坐下,就忙不迭的给我们倒茶。大娘则坐在屋檐下择菜,阳光透过石窗的棱格,在她脸上织出明暗交错的网,仿佛把几十年的光阴都织了进去。门前的石磨盘生了苔,却还留着磨豆子的气味,偶尔有小猫跳上去打盹,尾巴扫过石缝里的蒲公英,绒毛便飘向远处的柿子林。
告别两位老人。我们一直转到暮色漫上来时,药王庙的钟声惊飞了归鸟,柿林的枝叶沙沙作响,石村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我们走在山间的小路上,看山岚从药王谷漫过来,给柿子树镀上一层柔金,听石墙里的虫鸣与庙中的经声应和。原来山水间的时光从不会真正流逝 —— 药王庙的青烟是千年的药香,柿子林的甜意是几代人的守望,石屋的每块石头都刻着生活的褶皱。
风掠过石村的瓦当,带来远处的药香与近处的柿香,恍惚间,仿佛看见药王背着药篓穿过柿林遍野采药和在石屋前晾晒草药的身影,而某个孩童正踮脚去够枝头的青柿。这些跨越时空的身影,在山水的褶皱里重叠成永恒的春天,让每粒尘埃都沾着岁月的温软。
夕阳西垂了,我们带着对药王谷、柿子林和石村石屋的眷恋踏上了归途。难忘啊这温柔春天的邂逅。
红绿云新诗编委会
名誉总编:宋显炳 白恩杰
总编:庄兰香
执行总编:孙波 周桂萍 温明平 唐行玉 张民
执行副总编:张秀芬 张宇娟 芳玲 李佰清
初审:孙波
终审:周桂萍
制刊: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