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三阅兵
作者:高德臣
铁甲洪流动地吟,环球翘首望昆仑。
雄鹰惊破倭贼胆,利箭直逼外寇门。
得道友邦齐助阵,强军自壮固国根。
屈人不战真良策,喜看长城向远伸。










铁血丹心映国威 和平之愿寄山河
——高德臣《中国九三阅兵》赏析
窦 宝
这首七律以九三阅兵为核心,将壮阔的军事场景、深沉的民族意志与坚定的和平追求熔于一炉,笔力雄健、意象鲜明,既是对阅兵盛景的生动纪实,更是对国家实力与民族精神的深情礼赞。
首联 “铁甲洪流动地吟,环球翘首望昆仑” 以全景式视角开篇,气象宏大。“铁甲洪流” 将装备方队的威武具象化,“动地吟” 以听觉通感赋予钢铁装备磅礴气势,仿佛能听见履带轰鸣震彻大地;“昆仑” 借中国西部巍峨山脉的象征意义,代指屹立于世界的中国,“环球翘首” 则巧妙勾勒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防实力的关注,开篇即奠定 “大国气象” 的基调。
颔联 “雄鹰惊破倭贼胆,利箭直逼外寇门” 聚焦军事力量,情感与力量感兼具。“雄鹰”“利箭” 分别对应空中梯队与导弹装备,意象精准且充满冲击力;“惊破”“直逼” 二词直击要害,既暗含对历史上侵略势力的警示,也彰显当下中国捍卫主权、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历史记忆与现实实力在此交汇,情感张力十足。
颈联 “得道友邦齐助阵,强军自壮固国根” 跳出单纯的军事展示,深入阐释国家强大的双重支撑。“得道友邦” 体现中国的国际道义立场与友好外交,说明中国的强大并非孤立,而是与世界和平力量同向;“强军自壮” 则回归根本,点明 “国防实力是国家根基” 的核心逻辑,一外一内、一远一近,辩证地写出大国崛起的底气所在。
尾联 “屈人不战真良策,喜看长城向远伸” 升华主题,将武力展示与和平追求统一。“屈人不战” 化用《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智慧,表明中国发展军力的终极目的是守护和平,而非穷兵黩武;“长城向远伸” 以 “长城” 象征国防与民族精神,“向远伸” 既写国防力量的稳步拓展,也寄寓中国守护和平、惠及更远地区的愿景,收束全诗时留下悠远的意境与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格律工整、对仗精妙,从 “铁甲”“战鹰” 的具象描绘,到 “昆仑”“长城” 的象征升华,再到 “不战而屈人” 的战略思考,层层递进、脉络清晰,既展现了阅兵的铁血雄风,也传递了中国热爱和平、维护正义的大国担当,是一首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爱国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