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头镇
作者/惠武
窑头镇,是一个地方的旧称。现在的全称是华亭市安口镇。
说起安口镇的旧称,有好几个。比如老窑,窑头镇和安口窑等等。她是甘肃省四大古镇之一,曾经是闻名遐迩的陇上瓷都。
据传,窑头镇是以烧制陶瓷的陶窑和采煤的煤窑而起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之所以又名安口,顾名思义,有安家糊口的意思。这主要是指在那个贫穷而蒙昧的时代,这里有容纳劳力的机会,只要你肯出力干,就可以安家立业,糊口活命。
我不是安口人,对她的人文历史和社会沿革了解不多,遂就不能班门弄斧地加以妄议。但我可以对我所看到的和知道的一点亲身经历,做个粗浅的赘述。
我家和安口这个地方隶属于两个县,但却和安口镇是离得很近的邻居。两地中间只隔了一个牌坊岭,大约二十公里左右。过去步行去安口翻山走捷路的话,也就三四个小时,如今开车也不过几十分钟。
在我的经历中,安口,对我有过几次很深刻的印象。
初次的印象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我的母亲和家门的大人们嘴里时不时地念叨着“窑头镇”这个话,当时也不明白这到底是一个人名还是其它的什么物件。及至稍长一些,才清楚他们所念叨的窑头镇是什么意思,她在哪里。
原来,在大炼钢铁的年代,我们这里的人包括我的父亲,都去窑头镇那里参加过大炼钢铁的运动。而我的父亲自打去那里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才知道,他已殒命他乡,离开了我们。
如今,只要站在安口的南梁上向北望去,就可看到在古窑头镇(如今的高镇村)的北山顶以及后山梁上,到处布满了一排排一行行口径大约两米左右的小窑洞。据说,这都是当年大炼钢铁时,炼钢人住过的地方。
再后来,我的哥哥因病在我们当地无法医治,我的母亲又背着他一次次地翻山过岭,冒雨穿林去窑头镇的“大医院”里给他看病。在母亲的辛苦奔波下,哥哥的疾病终于好转。当然,这些曾经的故事,都是已经翻过篇的陈年往事了。
我第一次去安口这个“大城市”,那还是在十岁左右的事。那一年,家里宰了一头猪,准备卖掉一半。因为,不敢在本地的市场去卖,只有偷偷地到安口去卖。据说,安口的工厂多,人多好卖。于是,我和哥哥两个人背着几十斤猪肉,夜里四点就启程赶路,于天亮前到了安口。在那里,我们害怕被市管人员没收,专门挑了一个比较僻静的小巷子,哥哥拿出一小部分蹲在巷道口卖,其余的被我收起来,躲在很远的地方。待他卖完后,我再给他拿去一点。很快,我们卖完了猪肉,揣着钱就回了家。
后来我在社会上混生活的时候,安口镇几乎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那时候的安口,是名副其实的陇东工业重镇,其热闹红火与繁华的都市不相上下。由于几个大型的煤矿和陶瓷厂,发电厂与灯泡厂以及矿山机械厂等都云集于此(这还没把小庄子,石堡子和土谷堆的那些当时还是国防企业的工厂包括在内)。加上安口镇是南北东西通衢枢纽的特殊位置,这里长年累月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产出的煤炭,运往四面八方。南来北往的客商,有的在安口汽车站中转搭乘去宝鸡平凉或者华亭的班车,有的把这里的陶瓷,灯泡和机械制品等特产源源不断地销往各地。
我们开拖拉机的也经常来这里凑热闹。去平凉拉运水泥,去安口西边八里庙的油库拉柴油都要经过这里。大家停车吃饭逛市场,又去陶瓷厂的门市部那里,替左邻右舍捎带好缸碗盆罐,才开着拖拉机往回走。
而我们那里的人,都以走一回安口为兴奋的事。谁要是能去安口逛一回,那大家都很羡慕的说:“啊呀!你还去安口逛了一回啊!”
在我到煤矿工作任采购员后,安口几乎是我常年的驻驿之地。华亭矿务局的物资供应处,就设在杨家沟煤矿(二号井)那里。去供应处和矿机厂为矿上采购设备,去安口煤矿(一号井)和马蹄沟煤矿联系其他井巷工程业务,去小庄子华丰机械厂和土谷堆那里的丰收机械厂为煤矿维修加工回采支架与配件等等工作,就成了我干的主要活计。为了联系和完成这些业务,必须住在安口,有时一住就是四五天乃至十多天。一个月内,有近半的时间在这里耽延。
那时的安口镇,因为四周都是煤矿,加上火电厂废气的排放,整个街道到处是煤灰。天不刮风倒还好,天若稍微一刮风,扬起的灰尘,铺天盖地。早上很干净的白村衫穿在身上,不到下午衣领口比下井的煤矿工人的衣领还要黑。一天出去在几个单位转一圈,回到旅社,鼻孔和耳朵里灌满了灰尘,一盆洗脸水黑的与墨汁相差无几。
尽管如此,安口的工业地位和由其所延伸的经济链条的重要性,丝毫不为撼动。人们照样在这里经商做生意,街面上购物办事的人流,照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马路上排队装煤的车辆一如既往地前拥后挤,鱼贯而行。这就是被誉为陇上煤都与瓷都的安口最繁华与热闹的鼎盛时期。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除了有时去安口采买生活必需品之外,我就再很少去那里了。原因是随着工作的变动,加之煤矿设备经营的多点化,已无去安口的必要了。
最后一次的安口之行,还是一个那里的亲戚邀请我去参加孩子的婚礼才去的。而这次的安口之行,又使我对这个熟悉的地方发生的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感慨不已。
进入本世纪以后,由于安口的煤矿资源枯竭,陶瓷厂等企业因改制停业,发电厂和周边所有的国防企业军转民后搬迁他处,使这个曾经车马喧嚣,热闹繁华的陇上古镇,在一夜之间变得落寞僻静,寂寂无声了。
最显眼的就是杨家沟至发电厂以西至一四六地质勘探队和陶瓷厂与一号井这两块地方。过去那种白天人流如梭,商铺林立,晚上万家灯火,金碧辉煌的景象,如今变成了人走楼空,了无生气,晚夜漆黑一片,清冷森煞的境地。久负盛名,引为荣耀的陇上瓷都,一时间退场落幕,路静人稀。就连新建时间不长,居于镇中心的气派豪华的安口宾馆,也是门可罗雀,住客寥寥。
这是每一个资源型的城市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到的。时髦话叫做“阵痛”。
经历过低谷和阵痛后,必定会迎来一个新兴产业的大发展和再繁荣。这是安口这个千年商埠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所决定的。
随着宝中铁路的通车运营和银昆高速与灵华高速的建成过境,都为安口地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换挡,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
安口,这个千年古镇,将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青春与活力,将会更加美丽富庶,辉煌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