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明月长终】
纳兰明月倒在桃花雨中,唇角却含着解脱的笑意。明心将她揽入怀中,灵台镜自发从心口浮现,镜光如水波般荡漾开来。众人都看见镜中显现奇景:明月原是灵台镜守护灵转世,历代守护者临终时都会将一缕精魂注入镜中,故而她能三世不昧本性。
"原来...这就是灵台不昧的真谛。"明月轻触镜面,镜中忽然映出万千星辰,"每一颗星都是一个觉悟者,我们从来都不孤独..."话音未落,她的身形渐渐化作流光汇入镜中。明心悲恸欲绝时,镜面浮现偈语:"明月照大千,来去皆自在"。
桃花夫人突然拔剑划破掌心,以血为墨在镜背书写古老咒文:"灵台弟子听令!结九九归一阵!"八十一位灵台遗孤应声列阵,诵经声震彻山谷。镜光冲霄而起,明月的身影在光中重现——她以自身魂飞魄散为代价,彻底唤醒灵台镜"照见众生善念"的神力。
【第十四章:镜渡苍生】
锦衣卫大军在镜光中怔立,许多人想起家中老母待归的眼神,幼儿学语时的笑脸。指挥使手中钢刀"当啷"落地,忽然面向少林方向叩首:"末将愿卸甲归田..."三千将士相继弃械,有人甚至相拥痛哭——灵台镜照见的不是罪业,而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善念。
明心于镜光中彻悟"用而不住"的至高境界。他踏着镜光走向京城,所过之处枯木逢春,病者痊愈。百姓传言"活佛显世",却不知他每用一次神力,发间便添一缕银丝。至黄河决堤处,他毅然将灵台镜投入洪流,镜光化作长堤拦住怒涛,自己也因神力耗尽昏死岸边。
醒来时身在破庙,忽见镜影浮动显出明月容颜:"痴郎君,镜本非镜,何须舍身?"明心抚心感悟,发现灵台镜早已与己心合一。窗外传来孩童歌声:"灵台本是镜,明镜亦非台..."他推门望去,只见黄河两岸杏花如雪,百姓正在重建家园——原来真正的神镜,是众生向善之心。
【第十五章:菩提新枝】
十年后的寒山寺,桃李满天下。明心已创办"灵台书院",将武学禅理与百工技艺相结合。当年那个眉间朱砂痣的幼童,如今已是书院首席弟子,正带着孩子们用镜光原理研制"千里明灯"。
元宵灯会上,万盏明灯升起如星河倒映。明心在人群中看见熟悉的身影——纳兰明月转世为农家女,正踮脚挂一盏莲花灯。四目相对时她嫣然一笑:"先生,我们可曾见过?"颈间玉佩在灯下泛着温润光泽。
忽有快马惊奔直冲孩童,明心正要出手却见那女子下意识踏出灵台步,袖中飞出绸带卷开惊马——前世武学竟成本能。她怔怔望着自己双手,明心含笑递过半块菱花镜:"姑娘可愿往寒山寺听一段镜中因缘?"
月光洒在合并的镜面上,映出三世情缘。女子泪落镜面却含笑点头:"原来佛说的'不昧',是教人记得每一个当下的善念..."寺钟悠扬中,两人身影渐行渐远,唯有空中明灯如镜照见大千。
(终章)
【第十六章:照影长明】
又十年,寒山寺古松下。明心将毕生所悟刻于"无字镜壁"上,唯有心性澄明者能见字迹显现。最后一笔落下时,他白发尽墨,容颜重返少年——原来彻悟"体用不二"之境者,可脱胎换骨。
当年惊蛰堂旧部前来寻仇,却在镜壁前看见自己此生善行恶业皆现其中。首领先是怒吼挥刀,继而呆立流泪,最终弃刀长跪:"求大师度我!"明心轻抚镜壁微笑:"度你的,从来都是自己那颗明明不昧的心。"
是夜,明心与转世明月坐看星河。女子忽然指向天际:"你看,每颗星都在照见其他星辰。"明心颔首:"众生皆镜,互照互明。"二人双手交握时,周身泛起温润镜光,渐渐化作万千光点汇入星河——原来灵台镜最高境界,是將自身化作照彻尘寰的明光。
寒山寺钟声长鸣,小沙弥发现师父留书的贝叶:"莫寻镜,莫觅台,灵光独耀照尘埃"。风中传来笑语声声,有人看见明月峰顶有两道虹光冲天而起,映得夜空中星月交辉,永照人间。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