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南麓,在山阳县西照川镇石佛寺社区,麻庄河水库的氤氲水汽滋润着230亩连片的猕猴桃基地。这里生长的“瑞玉”猕猴桃,糖度高达20度,年产量超过3万斤,已成为当地市场备受追捧的“黄金果”。更值得关注的是,以这颗猕猴桃为起点,石佛寺社区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生态赋能+产业联动”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政策赋能,产业提质。西照川镇党委、政府致力于将石佛寺猕猴桃产业打造成镇域精品特色产业,近年来积极向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争取扶持资金300余万元,专项用于果园基础设施提升、技术推广和品牌建设,切实将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地上”。
技术引领,品质升级。村党支部书记龚清春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三双鞋书记”——穿雨靴踩遍基地泥泞,穿运动鞋赴周至学技,穿皮鞋进农产品推介会。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成功引进喷雾授粉、“四改五提升”、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使猕猴桃优质果率从63%跃升至90%以上,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溢价能力显著增强。
机制创新,共享共赢。社区创新推行“集体经济+劳务合作社+农户”模式,优先带动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024年,共计带动就业96人,其中脱贫户32人,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双赢”。
石佛寺社区的生动实践表明:推进乡村振兴,既要依托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也要借助政策与机制破解发展难题,更要让广大农民成为产业链上的主要受益者。这颗小小的猕猴桃,正如一把闪亮的“金钥匙”,为陕南山区乡村振兴开启一扇充满希望的大门。(杨坤、葛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