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少尉》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抗战小说,因为叙述了人生的壮怀激烈和情深意长。这本书曾经入选东方出版社“情节丰富的中国近现代小说精选”,又被中共张家界市委遴选为供参阅交流的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文艺作品。
主人公原型滕周权,慈利江垭人。2015年,90岁高龄的他,作为当时本市唯一的抗战老兵,受邀参加抗战胜利日阅兵。当年,本市健在的抗战老兵,光慈利就有三十多位,乘坐阅兵车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无疑是党和人民给予滕周权的殊荣。
那么,当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英勇故事呢?
八十多年前,他是中国驻印军战车部队一名普通士兵,在兰姆伽经过美军安排的集中训练后,他被确定为8号战车射手,开赴缅北战场,先后在孟拱河谷、密支那、八莫、腊戍等地作战。
时间回溯到1939年。那年滕周权在县城读初中。他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慈利青年抗敌工作团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也是那年,一架苏联战斗机因油尽迫降在放马洲河滩上,慈利军民救下飞行员。日本军机跟踪而至,包括滕周权在内的师生目睹了县城蒙难的惨景。轰炸中,他的族兄被炸死。在国仇家恨面前,他毅然选择投笔从戎抗战救国。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那年,他不到15岁。
班主任王老师送行说的几句话,他一直记得。持重的王老师特地为他倒酒。王老师说:“我看出来,你心有大志向,不达目的不罢休。祝愿你凭着这股劲,到了军队里刻苦训练,到了战场上狠狠打鬼子,为惨死的中国人报仇!”
滕周权决心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洪流中,但最初几年,一直没能走上抗日疆场。他不断寻找机会。终于机会来了,他报考驻印军机械化部队被录取。
在印度训练期间,中方最高指挥官、石门人郑洞国同滕周权私下见面。郑将军说:“我过几天就要上前线,同你见面,算是同老乡辞行吧。这次,我们下了决心,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出缅甸。”郑将军勉励小老乡克服炎热气候,练就过硬军事技能,以便上了战场,能狠狠打击敌人。他回味郑将军的话,心里久久不平静。
上战场前给父母的诀别信中,这样写道:“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挽救民族危亡而死,值!只有赶跑日寇,才能避免沦为亡国奴的命运,才能重新过上祖祖辈辈沿袭的自在日子。”
在缅北作战的岁月里,多少战友慷慨赴死,多少英烈埋骨他乡。他参加了多次战斗,其中,八莫之战是一场恶战。在天崩地裂的爆炸声中,在夺人魂魄的冲锋号声中,步兵呐喊着端枪向硝烟中勇猛冲击,战车轰隆隆地向前开进,协助步兵攻击前进。途中通讯兵牺牲。滕周权取代他继续战斗。激烈的战斗中,滕周权腹部受伤,被空运至雷多空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回国后,滕周权和战友们奉命马不停蹄地运载军火物资支援广西抗战。这期间,滕周权被邀请到西南联大演讲,向师生们介绍在国外训练作战的情况。他从参加远征军第一教导团讲起,讲到驼峰航线上的生死航程,讲到兰姆伽的魔鬼训练,讲到缅北烽烟中与美英盟军并肩作战,讲到回国路上的艰难坎坷。师生们为他的鲜活故事所吸引所震撼,热烈欢呼,掌声雷动。
慈利这样一个山区小县,当年为抗战出兵达到一万五千多人,只有少数生还。讲述滕周权的抗战故事,追忆前辈所经历的流血苦难,会更加珍惜像滕周权这样一批又一批抗战英雄为和平付出的努力;会使更多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广大人民,感受到安定平稳的生活来之不易。
讲述滕周权的抗战故事,就是为了弘扬保家卫国精神。弘扬保家卫国精神,反对侵略战争,是对那些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先烈们的最好怀念,对于提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也有巨大的作用。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保家卫国精神,就是在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就是将对民族的热爱投入到对国家的建设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