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秦岭赋
随和仙
伟乎哉,秦岭矣!蔚蔚乎徜徉于天地,峨峨乎耸立于苍穹。里逾八百(1),横亘兮如巨龙之飞跃;丈称四万(2),纵深兮似骏马之奔腾。肩挑江河,提携浊渭;身负重峦,襟带嘉陵。洛水湍流,幽幽兮源于箭峪(3);汉江秀丽,巍巍兮经历重峰。
忆兮盘古开天辟地,重峦嵚崟以显。肇始乾坤,山川初现。于是秦岭横空出世,挺华夏之脊梁;屏障神州,展江山之画卷。群峰东去,登华岳而瞰人寰;险隘西来,攀太白而摘星汉。七十二峪口(4),彰显鬼斧神工;六条栈道途(5),实为先人经典。
伟哉秦岭!乃是仙家之地,神圣之庄。曾闻女娲攥土造人,肇生机灵动于世;炼石补天,营物阜鲜活于荒。于是秀岭西峰,谒女娲之圣殿;骊山庙会,祈老母之灵光(6)。更有紫气东来,老子骑牛释义;传经授道,伊喜函谷索章(7)。楼观台拜谒老君,五千言光耀寰宇;赵元帅招财进宝,四神仙赐福城乡(8)。镇宅圣君,犹记钟馗;华山论剑,再觅重阳。汉钟离屡试洞宾,居终南而为道;姜子牙磻溪垂钓;遗磐石而佐王。华岳可闻老祖,救母何觅沉香。律宗祖庭,净业寺梵音飘渺;华严祥地,至相寺禅意悠长(9)。秦岭群山,乃为儒释道之圣地;翠林秀巘,多有天地神之庙堂。
伟哉秦岭!因中分而物种繁多,缘气候而资源丰富。南温而北寒,珍奇荟萃;南缓而北陡,天然宝库。林生巉峻,藏走兽而隐百禽;花绽葳蕤,匿珍稀而生万物。特产遍布山峦,药材聚成良圃。更有大熊猫闻名于世,羚牛出没其间;金丝猴名传遐迩,朱鹮蹁跹山谷。异草奇花可馥郁嵯峨,仙葩硕果能飘香岳麓。
伟哉秦岭!兵家之地,岁月之魂。昔日领雍州,收巴蜀;征韩魏,越楚津。始皇帝以秦岭之势,纵横捭阖;统神州之土,叱咤风云。后则高祖烧栈道而蓄锐,子房助汉室而垂勋。月下萧何,夜追韩信以成全大业;蜀中丞相,营造木牛流马而难寻。六征出岐山,诸葛亮欲伐曹魏;五丈原殉命,杜少陵热泪满襟(10)。哥舒翰被迫出关,唐玄宗避难巴蜀;李闯王八进商洛,宋吴玠两度破金(11)。以至智取华山,发起秦岭攻势;国军败退,往逃川北山林(12)。见诸硝烟,子午、褒姒、陈仓、傥骆诸道条条可证;历经战火,武休、阳平、石羊、大散诸关座座留痕。秦岭巍巍,存历代复兴之遗梦;雄关历历,记运筹谋略之轶闻。
伟哉秦岭!文化之山,史诗之域。嶙峋飞瀑,每见诗文;御苑上林,多闻遗趣。烽火城楼,盛传褒姒之笑;温泉圣水,每闻长恨之曲。骊山绣岭,不忘一骑红尘;太乙海偶,能记千秋妙语。诗仙叹蜀道之难(13),韩愈感蓝关之虑。骚人见景生情,翰墨携风带雨。
伟哉秦岭!商贸之途径,物阜之富饶。旧日交通,历代多修栈道;往来商贸,溪流屡建虹桥。古镇楼台,演民俗于山涧之处;商船帮会,经贸易于丹江之涛(14)。禽兽珍奇,能成贡品;茶茗林木,出自山峣。如今蜀道不再难登,座座隧道绘出憧憬;深山不再闭塞,条条国道穿梭云霄。开垦旅游,生态公园应时遍布;农家致富,餐馆旅店展示新潮。
嗟乎!仙风道骨,感华夏父亲山之钟灵;生态景观,赏都市后花园之毓秀。龙脉溯源,缘秦岭而永恒;历朝文化,炳春秋而不朽。依天而生屏障,膺八百里之繁荣;从地而见雄关,佑十三朝之丰厚。苍山之莽莽,可养育而见根基;碧水之滔滔,惠恩泽而为成就。枝繁叶茂,须树大而根深;华夏永昌,如江山之长久矣!
注:
(1)、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400—500公里,故称为800里秦川。
(2)、秦岭南北宽达100至150公里,约合30000至45000丈。
(3)、洛河,古称雒水,是黄河下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源出陕西蓝田县东北与渭南、华县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
(4)、秦岭七十二峪指北坡东起潼关,西至宝鸡较大的峪囗,大多河水源于分水岭,有比较长的川道,自古有小路川道通行。
(5)、穿越秦岭的主要川道有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峪谷道和武关道。
(6)、传说女娲在骊山攥土造人,炼石补天,于是骊山有老母圣殿和庙会。
(7)、传说老子骑牛过函谷关,关令伊喜向老子问道,于是写下五千言《道德经》。
(8)、周至有楼观台,内有《道德经》石碑,还有赵公明及众财神庙宇诸多建筑。
(9)、杜甫曾写过“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著名诗句,缅怀诸葛丞相。
(10)、秦岭是儒释道的圣地,传说中的钟馗,全真圣祖王重阳等及多种庙堂遍布。
(11)、李自成曾在商洛整兵养马,从商洛八进八出。南宋名将吴玠在秦岭和尚原、饶凤关等处多次大破金兵。
(12)、1949年8月,解放军十八兵团发动秦岭攻势,实现毛泽东“吸引、抑留胡宗南集团于秦岭山区”的部署,最终胡宗南向川北败退。
(13)、对于“蜀道”众说纷纭,这里指翻越秦岭广义上的蜀道。
(14)、丹江航道,自春秋战国时始即为“贡道”;为建都长安之历代王朝主要补给线。根据形势成立了船帮商会,并建有很多商会馆,古迹至今可见。
【作者简介】:
孙民随,西安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辞赋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作协、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陕西省散文学会、西安市及碑林区作协会员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顾问,特邀评论员,《陕西诗词》原副主编,“长安诗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