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揽山水灵韵入怀
衔古今雅趣修心
天府游记(六)
作者:张志江(北京)

六
咏都江堰
蛟龙倦意姿妍俏,
虎豹柔情骨峻遒。
玉带飞来清瘴海,
瑶琴骤起满沧洲。

注:都江堰是必须要写的。但不能写散文。因为我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都江堰》。坦白地说,我怕我写不好。因此才有了《咏都江堰》这首小诗。

“咏都江堰”这首诗,围绕都江堰的自然与人文意涵展开,兼具格律之美与意象之丰,可从格律对仗、意象塑造、情感主旨三方面解析:
一、格律工整,对仗精严
全诗遵循格律诗平仄与对仗要求,字句间呼应紧密:
平仄合规:四句平仄依次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完全符合七言绝句“起承转合”的平仄范式,尾字“俏(仄)、遒(平)、海(仄)、洲(平)”,平仄交替,读来朗朗上口。
对仗精妙:前两句“蛟龙”对“虎豹”(均为猛兽名,属“动物类”工对),“倦意”对“柔情”(均为抽象情态,义近且词性一致),“姿妍俏”对“骨峻遒”(均为并列结构形容词,状形态风骨,一柔美一刚劲,互补且工整);后两句“玉带”对“瑶琴”(均为精致器物,一为自然喻体、一为人文乐器,属“器物类”工对),“飞来”对“骤起”(均为动态动词短语,表动作突发且轻盈),“清瘴海”对“满沧洲”(均为动宾结构,一“清除”一“布满”,动作相反却意境相融),对仗兼顾“词性对”、“义类对”,尽显炼字之巧。
二、意象层叠,融景入情
诗人以多重意象串联,既暗合都江堰特质,又赋予画面灵动与厚重:
1. 前两句:绘水之“刚柔并济”,
以“蛟龙”“虎豹”喻岷江水流——“蛟龙倦意”写江水经都江堰疏导后,从奔腾汹涌转为从容舒展,“姿妍俏”凸显其蜿蜒流淌的柔美形态;“虎豹柔情”则藏江水本质之力,“骨峻遒”暗指水虽平缓,仍有冲击排沙、滋养万物的刚健风骨,恰对应都江堰“乘势利导、刚柔相济”的治水智慧。
2. 后两句:拓境之“清宁悠远”
“玉带飞来”将江水分流后的河道比作飘飞的玉带,“清瘴海”既暗写都江堰消除水患(如“瘴”般的灾害)、净化水环境的功用,又拓展出“平定恶劣环境”的深远意境;“瑶琴骤起”以琴声喻水流之声——江水奔涌、拍岸或穿堰的声响,如瑶琴奏响清越之音,“满沧洲”则让这声音与意境铺满水边之地,将听觉与视觉结合,营造出都江堰周边清幽、开阔的氛围,暗含对其自然与人文之美的赞叹。
三、主旨暗藏,以物咏志
全诗未直接提及“都江堰”,却处处紧扣其特质:从江水的“刚柔”,见工程“顺势而为”的智慧;从“清瘴海”的功用,见其利民济世的价值;从“瑶琴满沧洲”的意境,见其滋养出的安宁与生机。诗人借自然意象与器物之喻,既赞美了都江堰的自然之美与实用价值,也暗含对“刚柔并济”“顺势而为”的哲理认同,情感含蓄而深沉,余味悠长。

张志江,字乐天,号观潮散人。北京八大处。
偶有小作散见于相关载体。其【叙事史诗《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三国演义〉欣赏》系列作品】等,被优选进《百度》、《今日头条》等数十家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