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时光荏苒,烽火岁月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的回响始终在中华大地激荡;八十年山河巨变,民族抗争的精神从未褪色,始终如明灯照亮民族前行的征程。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那场持续十四年的艰苦卓绝抗争,回望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并肩作战的壮阔史诗,心中激荡的不仅是对胜利的礼赞,更是对历史的敬畏、对英雄的缅怀、对和平的珍视。
那是一段山河破碎、风雨如晦的岁月。从“九一八”事变的炮声打破东北的宁静,到“七七”事变点燃全面抗战的烽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生灵涂炭,家国蒙难。但中华民族从未屈服——从杨靖宇“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的坚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的壮烈;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新四军“皖南事变”后仍坚守信仰的不屈;从正面战场的浴血拼杀,到敌后战场的游击纵横,亿万中华儿女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决绝,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民族赞歌。这抗争,是“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众志成城,是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爆发出的磅礴力量,更是人类正义与邪恶较量中,弱小民族敢于战胜强权的伟大壮举。
这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更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荣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壮阔画卷中,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支援,到美国“飞虎队”援华作战的情谊,再到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志士的并肩奋斗,正义的力量跨越国界,汇聚成摧毁法西斯暴政的洪流。这场胜利,终结了侵略的肆虐,捍卫了人类的尊严,更让“和平”二字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信仰——它昭示着: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侵略行径,终将被正义的力量击败;任何妄图奴役他国人民的野心,终将被人民的意志粉碎。
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礼赞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为了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当年英雄们用生命守护的山河,如今已是繁荣昌盛的景象:从“两弹一星”的惊天突破,到“嫦娥探月”“蛟龙深潜”的科技腾飞;从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到乡村振兴的蓬勃推进;从守护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人民正以自己的方式,续写着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这复兴之路,承载着先烈的遗愿,更凝聚着当代中国人的使命——我们深知,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能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才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站在八十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应懂得:和平不是与生俱来的礼物,而是需要一代代人守护的珍宝;民族的精神不是陈列的标本,而是需要在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光芒。今天的我们,当以史为鉴,坚定理想信念,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担当——军人守卫家国安宁,医者守护生命健康,学者探索科技前沿,普通人在平凡中坚守责任,每一个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便是民族复兴的磅礴动能。
八十载风雨兼程,八十载初心不改。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胜利的光芒永远照亮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让和平的种子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作者简介:
孙成贵,笔耕不辍,退休后专注书法创作与文化公益志愿事业。现任哈尔滨滨江书画院、松滨书画苑院长,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等多家书画组织成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院签约艺术家,中哈爱心书画艺术联盟副主席。同时为中华志愿者协会、黑龙江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多家志愿及慈善组织成员。其文学、书法作品多见于《都市头条》《百花齐放网》等媒体。
来源 |作者
编审 |黄现
编辑 |长久
出品 |海内外文学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