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固执渔夫守枯潭,另辟蹊径得鱼丰 洞庭湖畔有老渔夫,世代在某深潭打渔,近年来却收获寥寥。儿子劝他换个渔场,老渔夫却道:"祖辈都在此打渔,岂能轻易更改?"眼见家中断炊,仍不肯变通。
济公至此,见老渔夫面黄肌瘦仍坚守枯潭,便笑道:"老施主,鱼儿都搬家啦,你何不跟着挪个窝?"说着取出葫芦倒出几尾活鱼,"此鱼来自下游新河湾,肥美无比。"
老渔夫固执摇头:"祖宗之法不可变。"济公也不强劝,只是夜里托梦,让老渔夫梦见父亲:"儿啊,祖宗若知你饿死不知变通,定要骂你蠢材!"
次日老渔夫犹豫着来到新河湾,果见鱼群踊跃。但他用旧渔网总捕不到鱼,正懊恼时,济公现身教授新式撒网法。老渔夫一试,日获百斤,喜极而泣。
后来老渔夫成为新渔法传授人,被尊为"渔王"。他常感慨:"守旧不如创新,拐个弯另寻他路,天地更宽。"
(第三十七章完)
【第三十八章】
贪官强征"美景税",妙计破局护民生 某地知县突发奇想,要对境内山水美景征税:"既享天地精华,当纳供奉之资。"甚至行人驻足观景都要收钱,百姓怨声载道。
济公让陈守墨假扮风水先生,对知县道:"大人可知,美景征税破风水?"遂指出县衙几处"破财布局",知县急忙请教化解之法。济公故作神秘:"须先免去美景税,积攒福报。"
知县半信半疑免除税收,果然接到升迁调令。临行前夜,济公托梦:"所谓破财布局,实乃提醒大人莫贪眼前利。"知县恍然大悟,上任后成为清廉好官。
而当地百姓为防后任官员再起贪念,依济公指点成立"山水诗社",文人墨客题咏美景,使其成为文化胜地,反而吸引游客带动民生。
三年后,此地因山水诗文名扬天下,当初的"美景税"成了笑谈。
(第三十八章完)
【第三十九章】
恶奴欺主夺田产,计破奸谋归原主 富商外出经商,家中恶奴勾结账房,欲将小姐嫁与侄儿霸占家产。小姐誓死不从,被软禁闺中。
济公化作算命先生入府,对恶奴道:"此女命带煞星,谁娶谁亡。"恶奴疑信参半,济公取出一面"照妖镜",镜中显现恶奴侄儿三日后暴毙之象(实为济公施法)。
恶奴大惊失色,急忙退婚。此时真凶显现——竟是账房先生想独吞家产,故意挑唆。济公早算得账房私藏真账本之处,引得小姐取得证据。
恰在此时富商归来,人赃俱获。恶奴与账房皆获罪下狱,小姐继承家业。她依济公指点,将部分田产分给佃户,成立互助社,反而收益更丰。
后来小姐嫁与真心待她的穷书生,夫妻同心经营,成为当地首善之家。
(第三十九章完)
【第四十章】
药商垄断抬药价,妙方普惠济苍生 某地药商垄断药材,漫天要价。百姓有病难医,苦不堪言。济公现身街头,免费施诊,所用皆是山野常见草药。
药商派人捣乱,济公笑道:"施主可知,你库中名贵药材,不如路边野草?"取蒲公英、车前草等普通野草,竟治好疑难杂症。百姓纷纷上山采药,药商垄断不攻自破。
药商气急败坏,欲烧山毁药。济公早算得此事,让采药人"偶然"发现山洞古医书,记载数百种常见草药用法。众人争相传抄,药商彻底破产。
有趣的是,药商改行开发药膳,反获成功。他常感慨:"当初若不死守药铺,早发现药膳商机。幸得大师点化,拐弯另有天地。"
(第四十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