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痴心工匠琢假玉,点石成金悟真谛 扬州玉工李师傅偶得一块璞玉,坚信内藏绝世美玉,耗尽家财研磨三年,妻离子散仍不放弃。这日正要最后一搏,济公摇扇而至。
"施主且慢!"疯僧以蒲扇轻抚玉料,"此石无心,何苦痴迷?"说罢引李师傅至后院,指着一块被弃的顽石:"此中方有真趣。"李师傅将信将疑剖开顽石,竟现出天然山水纹路,稍加雕琢即成传世之作。
原来济公早算得此地乃古河道,顽石中多蕴奇纹。李师傅召集失业玉工,专研纹石雕刻,开创"天成玉雕"新派。其作品巧夺天工,成为贡品,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收藏。
三年后,李师傅成为玉雕宗师,妻儿归来团聚。他常对弟子说:"当年若执着剖玉,早成枯骨。幸得大师点拨,拐弯见天地。"
(第三十三章完)
【第三十四章】
贪官巧立名目税,智破迷局安民生 某地知府创"清风税",美其名曰净化民风,实为巧立名目盘剥百姓。甚至行人微笑都要纳税,称"喜乐税",民不聊生。
济公让陈守墨假扮钦差,大张旗鼓入城查税。知府急忙设宴招待,席间"钦差"突然发作:"本官笑颜满面,该纳多少喜乐税?"知府冷汗直流,连称不敢。
当夜,济公施法让知府噩梦连连:先梦百姓变成索税冤魂,再梦金銮殿上被剥官袍,最后梦自己沦为乞丐,反被税吏追打。醒来见枕边真有税吏催税单,吓得魂飞魄散。
次日,知府急忙废除苛捐杂税,开仓赈灾。有趣的是,他在清点税册时,发现前任知府私藏的金库,足以弥补亏空。百姓疑为天意,其实乃济公暗中指引。
后来此地民风淳朴,百姓自发捐建"清风亭",纪念这段"歪打正着"的佳话。
(第三十四章完)
【第三十五章】
恶少强抢民女,将计就计惩凶顽 金陵纨绔赵公子强抢卖扇女小娥,逼其成亲。小娥宁死不从,被关绣楼。济公化作喜娘混入赵府,对小娥耳语:"假意应允,自有妙计。"
婚宴当日,新娘子突然"鬼上身",指着赵公子历数其罪状。满堂宾客哗然之际,济公现出真身,取铜镜照出赵公子前世:原是贪官,小娥是其害死的冤魂。
赵老爷急忙开释小娥,捐出家产赎罪。更妙的是,济公指引小娥发现制扇秘方,所制"济公扇"不仅能纳凉,更有药用功效。小娥成为扇坊东家,收养孤女传授技艺。
赵公子后来洗心革面,竟爱上小娥养女,诚心求娶。小娥笑道:"缘分奇妙,拐个弯,冤家成了亲家。"
(第三十五章完)
【第三十六章】
奸商造假祸百姓,釜底抽薪正本源 某地盐商以泥沙掺盐,牟取暴利。百姓食用后腹痛不止,医馆人满为患。济公化作买盐老叟,当众将盐撒入水中,泥沙沉淀,真相大白。
盐商欲贿赂官府压下此事,济公早算得钦差将至,让百姓联名上书。最妙的是,他指引贫苦渔民开发海滩盐田,产出优质海盐,价格仅为假盐一半。
盐商破产那日,济公现身道:"施主可知,你祖父本是诚信盐贩?"取祖传账本示之,上面写着"童叟无欺,薄利多销"。盐商羞愧难当,从此改行当起盐质检验师。
后来当地成立盐业公所,订立"济公规约",成为江淮盐市标杆。百姓感念道:"直击要害不如釜底抽薪,大师拐的这个弯,救了千万人性命。"
(第三十六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