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痴情女苦等负心汉,慧剑斩情丝获新生 钱塘江边,有一女子名唤婉娘,每日望江而立,苦等进京赶考的未婚夫归来。三年过去,人未归,音信全无。婉娘青丝成雪,仍不肯离去。
济公摇扇近前,取江水为镜,照出千里之外的景象:那书生早已高中状元,娶了宰相千金,此刻正锦衣玉食,早将婉娘忘却。婉娘见状,泪如雨下,欲投江自尽。
疯僧以蒲扇拦住,笑道:"女施主且看。"又照江镜,显现书生前世:原是一尾锦鲤,被婉娘前世所救,今生报恩三年情缘,缘尽则去。婉娘怔住,济公再道:"执着于逝水,不如珍惜眼前。"
恰在此时,当地一位常年默默关怀婉娘的渔夫,鼓起勇气前来送鱼。济公暗中施法,让婉娘看见渔夫前世竟是守护她的江神,因动凡心被贬人间。
婉娘幡然醒悟,接受渔夫情意。二人成亲后,发明新型渔网,造福一方渔民。后来书生获罪流放,路经钱塘,见婉娘夫妻恩爱,方知自己错过了真心。
(第二十五章完)
【第二十六章】
贪官强征"智慧税",巧破迷局安民生 某地知府突发奇想,要征收"智慧税":凡读书人皆须纳税,称"知识即是财富"。寒门学子苦不堪言,许多人家被迫焚书避税。
济公化作老学究求见知府,献上"征智妙计":让知府举办学问大赛,胜者免税,败者双倍纳税。知府大喜,自以为可大捞一笔。
大赛当日,济公暗中指点寒门学子作答。最妙的是最后一题,问"为官之道",知府得意洋洋写下"敛财富民"四字,学子们却皆答"清廉爱民"。围观百姓掌声雷动,知府羞愤难当。
此时钦差大臣突然驾到——原来济公早算得钦差巡访时日,特意安排此局。钦差见民心所向,当即革职查办知府,并奏请朝廷免除当地学子赋税。
后来寒门学子中多人高中,皆成清官。他们为感谢济公,在当地建"拐弯书院",传授"直道不通,曲径通幽"的处世智慧。
(第二十六章完)
【第二十七章】
富商囤粮抬米价,釜底抽薪解饥荒 某年大旱,粮商赵员外囤积居奇,米价飞涨。百姓饿殍遍野,赵员外却笑言:"物以稀为贵,此乃天经地义。"
济公施法,让赵员外连做三夜噩梦:先梦自己变成饿殍,再梦米仓生虫发霉,最后梦饥民破门抢粮。赵员外惊醒后疑神疑鬼,请疯僧解梦。
济公道:"此乃天谴之兆。施主若肯开仓,老衲可保米粮再生。"赵员外半信半疑开放部分粮仓。济公取灵符贴于粮囤,翌日竟见米粮自动增生,取之不尽。
原来济公早联系外地粮商,夜间运粮补充。更安排饥民以工代赈,修渠引水。待旱情解除,赵员外见善行得善果,从此改过迁善,成为义商。
后来当地建起"济公粮仓",丰年储粮,荒年平价出售,永绝粮荒之患。
(第二十七章完)
【第二十八章】
恶少强夺传家宝,以假乱真惩凶顽 金陵富少王某,仗势强夺林家传家宝——紫砂壶。林老翁气病交加,命在旦夕。
济公假扮古董商接近王某,夸赞紫砂壶乃稀世珍品,愿出千金购买。王某得意洋洋展示,疯僧却突然惊呼:"此乃赝品!真品早被调包!"
王某急请专家鉴定,果真如是(实为济公暗中施法)。恶少怒找林家算账,济公又作证道:"那日亲眼见林老翁将真品埋藏树下。"王某忙命人挖地三尺,果得"真品"(实为济公备下的仿品)。
后来王某持"真品"进京献宝,被识破获罪。而真紫砂壶早已由济公归还林家。林老翁康复后,将制壶技艺公之于众,使紫砂壶不再是一家之宝,而成百姓谋生之道。
济公笑对陈守墨道:"见人执迷不悟时,不妨让他撞撞南墙。有时撞疼了,自然就会回头了。"
(第二十八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