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唐·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作为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作以雄浑豪放、情感深沉而著称。《古意》一诗,虽题为“古意”,实则借古喻今,深刻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真实面貌与诗人对战争中人性的深刻洞察。
《古意》以边塞征战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位戍边将士的英勇形象与内心世界,展现了战争与人性情感的复杂交织。诗的前半部分,以豪迈的笔触勾勒出将士的勇猛无畏,他们“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视死如归,奋勇杀敌,展现了唐代尚武精神的辉煌。然而,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通过“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的苍茫意象,以及“辽东小妇”的琵琶歌舞与羌笛出塞声,触动了将士们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使得全诗情感跌宕起伏,刚柔并济,既歌颂了戍边战士的爱国精神,又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思乡之苦。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点明主人公的戍边身份,展现了唐代青年男子以从军报国为荣的社会风尚。“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进一步刻画了将士们争强好胜、视死如归的勇猛形象,体现了唐代尚武精神的深入人心。而“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则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将士们的威猛与不可战胜,是对唐代边塞将士英勇无畏精神的颂扬。
然而,《古意》并未停留在对尚武精神的单一颂扬上,而是通过“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的意象转换,将笔触深入到将士们的内心世界。黄云与白雪的对比,既暗喻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与荒凉,又象征着将士们身处异乡、归期未卜的无奈与哀愁。“未得报恩不能归”一句,更是直接抒发了将士们因未立战功而无法回家的愧疚与坚定,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的引入,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温馨而哀伤的色彩。这位年仅十五的辽东少女,以其精湛的琵琶技艺与歌舞才华,成为了边塞军营中的一抹亮色。然而,“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却将这份温馨瞬间转化为无尽的哀愁。羌笛的悲凉音色,触动了将士们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使得全军将士泪如雨下,实现了个人情感向集体共鸣的升华。这种情感的爆发,不仅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也揭示了将士们内心深处对和平与家园的渴望。
《古意》善于运用意象对比的手法,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黄云陇底白雪飞”黄云与白雪的对比,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与荒凉,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营造出一种苍茫而悲壮的氛围。“辽东小妇”的柔美形象与军营的肃杀氛围则形成了鲜明的刚柔反差,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古意》在声景交融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羌笛出塞声”的运用,点明了边塞的地域特色,以其悲凉的音色,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哀婉的听觉画面。羌笛作为边塞诗中的典型意象,其声“出塞”既指向具体的乐曲内容,又以凄凉音色触动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达到了“以声催泪”的艺术效果。这种声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歌在视觉与听觉上均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作为一首拟古诗,《古意》在传承古代乐府传统的同时,融入了唐代边塞诗的现实元素。“七尺轻”“报恩”等语,体现了唐代尚武精神,暗含对功业理想的追问,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征戍题材的创新与发展。诗中对戍边将士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突破了传统边塞诗单一化的英雄叙事模式,使得诗歌在思想深度与艺术表现上均达到了新的高度。
“须如猬毛磔”以生动的比喻手法,刻画了戍边将士的勇猛形象。猬毛磔张,象征着将士们的威猛与不可战胜,使得诗歌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这一比喻符合边塞将士的身份特征,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他们的英勇与无畏,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黄云陇底白雪飞”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苍茫而悲壮的意境。黄云与白雪的对比,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与荒凉,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哀婉的氛围。这种环境描写不仅为全诗增添了画面感,更通过意境的营造,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戍边将士的艰辛与无奈。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是全诗情感爆发的顶点。羌笛的悲凉音色,触动了将士们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使得全军将士泪如雨下。这种情感爆发的艺术处理,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揭示了将士们内心深处对和平与家园的渴望。诗人通过这一情节的设置,实现了个人情感向集体共鸣的升华,使得诗歌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李颀的《古意》是一首充满苍凉与深情的边塞诗,它通过生动的形象刻画、鲜明的意象对比、巧妙的声景交融以及显著的拟古特质,展现了唐代边塞生活的真实面貌与诗人对战争中人性的深刻洞察。该诗颂扬了尚武精神与报国情怀,深刻反思了战争与人性的关系;通过意象对比、声景交融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古意》在唐代边塞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边塞题材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本诗评独家首发,选自史传统《再评唐诗三百首》第二辑:七言古诗。本书稿寻求合作出版商)
作者简介:史传统,诗人、评论家,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人民网人民智作认证创作者。著有评论专著《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20万字)、评论集《再评唐诗三百首》(60万字),诗集《九州风物吟》,散文集《山河绮梦》、《心湖涟语》。发布各种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