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世人都道直如箭,
我言弯似月。
撞破南墙血染襟,
拐过柳岸风拂面。
疯僧笑摇破蒲扇,
点化痴愚现青天。
四十五回逍遥遊,
写尽人间百种缘。
——录济公偈语为序
【第一章】
南墙根下痴心汉,疯僧一语破迷障 江南梅雨初歇,泥泞小道上蹒跚着个青衫书生,名唤陈守墨。他攥着本破旧典籍,口中念念有词:"十年寒窗,岂能因三试不第作罢?定要苦读至金榜题名!"忽见路旁歪脖柳树下卧着个破钵僧,衲衣褴褛,蒲扇半掩面,哼着俚曲:"南墙硬似铁,撞破头流血;不如拐个弯,笑看云追月......"
陈守墨蹙眉欲绕行,却被僧人以蕉叶拦住去路。疯僧眼透澄光:"施主眉间黑气缠绕,可是执念成痾?"书生梗颈道:"圣贤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疯僧哈哈大笑,蒲扇指向远处:"且看那蚂蚁搬山——竖爬三日跌岩壁,横绕半刻登峰巅!"
正说间,天色骤变,乌云压顶。陈守墨抱紧书箱疾行:"晚生还要赶路,大师莫要戏言。"疯僧也不阻拦,只将蒲扇往东南方一指:"施主若执意前行,不妨看看天意。"
书生行不过三里,忽见山洪奔泻而下,冲毁前路。正彷徨间,听得身后笑语:"如何?老衲说的可准?"回头见疯僧不知何时已跟在身后,正拿着酒葫芦畅饮。
"此乃天灾,与人无尤。"陈守墨仍自嘴硬,却不得不随疯僧改道而行。二人绕至山后小径,忽见崖壁被雨水冲塌一角,露出个铁匣。疯僧以杖击之,匣中竟是一叠前朝状元郎的读书札记,墨迹如新,见解精妙。
陈守墨翻阅之下,如醍醐灌顶,许多经义疑难顿时豁然开朗。正待道谢,忽闻远处哭喊震天。
二人循声至枯井边,见一老妪捶地痛哭。问之方知其子王屠户因执意低价强买邻人田产,反被恶霸设套讹尽家财,现欲持刀寻仇。
疯僧掷笠化金钟罩住屠户刀锋,嬉笑唱偈:"报仇雪恨火燎原,烧完他人烧自己;止损如同快刀水,斩断孽缘生新机。"说着从破囊掏出一锭假银,教屠户假意服软归还地契。恶霸贪心收下,三日后假银变朽叶,官差恰至查获其多年罪证。
夕阳西下,书生怔立良久,忽然对疯僧长揖到地:"原来拐弯非屈服,竟是柳暗花明之智!"疯僧趿拉着破鞋摇向炊烟处,漫声应和:"执着原是好舟楫,偏航不知变通即成沉船锚哟——"
是夜,陈守墨宿于破庙,梦中见自己连续九次名落孙山,最终郁郁而终。惊醒时分,见疯僧正在火堆旁烤芋,香气四溢。"大师,我愿随您云游,学习变通之道。"疯僧笑而不答,只将烤芋分他一半。
(第一章完)
【第二章】
墨砚潭畔善恶镜,止损快意恩仇录 话说济公引陈守墨行至墨砚村,却见深潭边围满乡民。原是大户周老爷欲填潭建宅,断了下游百亩良田水源。村中老石匠跪地苦求:"此潭乃龙脉之眼,动之必招灾祸!"周老爷甩袖冷笑:"我重金购地,岂容尔等刁民阻拦?"
疯僧醉步跃上青石,掬潭水泼向周老爷衣襟。霎时锦衣显影——竟浮出数年前其勾结漕帮沉船夺宝的罪证!乡民哗然间,济公又解下腰间葫芦倒酒入潭。潭水骤明如镜,映出周家少爷明日狩猎将坠崖的凶兆。周老爷面色惨白,疯僧翘脚点拨:"止损三策:一退地还潭积阴德,二捐粮平佃户之愤,三送子修道赎前愆。"
当夜周老爷辗转难眠,忽闻窗外梵唱声声:"祸福无门惟自招,善恶到头终有报!"惊坐而起,见案头砚台竟裂开细缝,渗出黑血似的墨汁。他猛想起当年被自己逼死的账房先生,终长叹一声,清晨即刻宣布永护墨砚潭。
未出三日,周少爷果然马惊坠崖,却恰被潭边老柳挂住衣带逃生。周老爷自此深信因果,不仅退还地契,还开仓济贫。有趣的是,周家行善后,原本贫瘠的后山竟发现优质陶土,周家改行烧制陶器,反较从前更加兴旺。
疯僧却拉着书生蹲在村口看热闹——原来曾被周家欺压的佃户们组成"拐弯帮",专帮人化解执念困局:劝回投河绣女开染坊助孤儿,点拨武夫弃私斗办镖局护商旅。其中最妙的是个叫翠姑的女子,原欲毒杀负心汉,经点拨后反将其负心事迹编成曲艺,四处传唱,竟成知名说书人,那负心汉则无处容身,惶惶如丧家之犬。
书生抚掌顿悟:"原来止损非怯懦,快意恩仇未必刀光剑影!"济公啃着鸡腿模糊笑道:"痴儿悟矣!你看那潭水——拐得过万丈深渊,汇得入浩荡江海!"
(第二章完)
【第三章】
桃花渡头识幻局,破执方得真逍遥 墨砚潭事毕,济公携书生北行至桃花渡。但见渡口悬榜征勇士——镇远镖局总镖头悬赏千两寻回被劫的龙凤镖,其子已带十名好手追凶三日未归。书生热血上涌:"此正需锲而不舍之志!"疯僧却扯住他袖口,指向渡尾老槐树:只见总镖头幼女正教乞儿们编草蚂蚱,银铃笑声荡开愁云。
忽有满身血迹的镖师踉跄奔来:"少镖头们中了贼人诱敌之计,困在黑风洞绝水断粮!"总镖头急火攻心欲亲身赴死,疯僧以打狗棍点地画圈:"施主且看——"圈中显影:那龙凤镖匣内竟空空如也!原来此镖本是总镖头为扬名设的虚局,真镖早由暗线送达。此番劫镖乃对手商行请绿林演的戏,只为耗尽其家底。
总镖头骇然瘫坐,济公却掏出一把桃核撒入土中。顷刻间桃树疯长,结满硕果坠入溪流,恰漂至被困镖师处解其饥渴。又见疯僧对渡口石狮拍掌三声,狮口吐出一封密信——正是商行勾结匪类证据。总镖头恍然顿悟,当即撤赏报官,另辟商道专走冷门货殖,反成北疆毛皮第一大贾。
月下书生问禅:"大师早知虚实,何不直言?"济公卧舟酣饮:"人呐,自个儿撞疼才知墙是墙。拐弯之妙,在似迂实捷、似屈实伸——"忽听水面裂响,原是被困镖师们循桃溪走出迷洞,正赤脚踩月高歌归来。其中少镖头竟携回一位女子,正是黑风寨主之女,二人患难生情,反倒促成镖局与绿林和解。
疯僧翘指笑叹:"瞧!止损止损,止住蠢念便是赢家;变通变通,变过死路即见通天大道!"说罢将酒葫芦掷入江中,那葫芦忽化作一叶扁舟,载着个落魄书生顺流而下,正是新故事的开始......
(第三章完)
【第四章】
金玉坊中迷眼局,舍得之间见真章 济公二人行至金陵府,忽见街市骚动。原来本地首富金员外为嫁女,特请天下巧匠打造九九八十一件金玉嫁妆,不料昨夜不翼而飞。金员外悬赏万两缉盗,捕快们却将穷书生赵文渊当嫌犯——因他曾与金家小姐有私情。
赵文渊在公堂上大喊冤枉:"学生虽贫,岂会行鼠窃狗偷之事!"知府正要动刑,济公摇扇而入:"大人且慢,老衲倒知真凶所在。"说着引众人至金家后园,指着一株海棠笑道:"这树下埋着八十一个金玉匣子。"
家丁掘地三尺,果见嫁妆完好。金员外恼羞成怒:"定是这穷酸埋藏于此!"济公却以破扇轻点嫁妆,那金凤冠竟化作锈铁,玉如意变成顽石。众人大惊间,疯僧长笑:"执念幻化镜花月,舍得方见真性情。"
原来金小姐不愿嫁与权贵,求赵文渊私奔。书生虽深爱小姐,却不愿她与家族决裂,遂拒绝所求。小姐伤心之下,自己藏起嫁妆想逼父亲悔婚。济公对金员外叹道:"施主若执意联姻,不过得虚名;若成全真情,反得佳婿。"
正当此时,门外马蹄声急——原定迎亲的权贵之子竟被查出贪赃枉法,已被押解进京。金员外冷汗涔涔,终点头允婚。更奇的是,那些化作铁石的嫁妆忽然重现光华,且较从前更加璀璨夺目。
新婚夜,赵文渊在洞房发现一纸婚书,竟是三年前济公所批:"金玉良缘,舍得成全。"方才明白今日之果,早有前缘注定。
(第四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