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9月2日,长春市关爱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协会运动联合会核心成员带着对英雄的尊崇,走进二道区东惠街道泰和社区,开展参战老兵慰问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社会温情,聆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他们为两位抗美援朝老兵送去关怀与温暖,用脚步丈量“铭记”的重量,用温暖诉说“从未忘记”的深情。
下午2时,联合会由戴言宇会长带队,王德腾、宋亮,郭超等同行,捧着满含心意的慰问品,轻轻敲开了老兵吴志彬与阚洪庆的家门。
“老英雄,我们来看您了!”一句问候,瞬间拉近了与老兵的距离。今年91岁的吴志彬老人,坐在沙发上,胸前的衣襟虽已有些褶皱,脊背却依旧透着军人的挺拔。1933年出生的他,1950年披上军装成为38军133师的一员,那年,他才17岁,却已扛起钢枪奔赴朝鲜战场。“云山战役时,夜里冷得能冻透棉衣,我们趴在雪地里,盯着敌人的阵地不敢眨眼……”老人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字字清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夜晚。当说起横城穿插战斗中,与战友们并肩突破封锁线的场景,他的手不自觉地攥紧,眼中闪过的光芒,是穿越七十余载岁月依旧炽热的信仰。协会成员们静静听着,有人悄悄红了眼眶,那些课本里的“英雄故事”,此刻就在眼前,鲜活而厚重。
而90岁的阚洪庆,1935年出生,1951年投身军营,加入沈阳公安总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虽未冲锋在一线战场,却坚守在中朝边境,默默为志愿军输送物资。“多送一份物资,前线的战友就多一份保障!”老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后方支援工作的重要意义,平凡的岗位上,他用坚守诠释着军人的担当,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战斗篇章”。“那会儿没日没夜地运物资,汽车灯不敢开,怕被敌人发现,就凭着经验摸黑走。”“多送一车弹药、一袋粮食,前线的战友就多一分胜算。”朴实的话语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最动人的坚守。
慰问中,协会成员围坐在老兵身旁,认真聆听他们的战斗故事,时而为英雄的壮举热泪盈眶,时而为岁月在老兵身上留下的痕迹心生感慨。大家紧握老兵的手,轻声叮嘱他们保重身体,让老兵们深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这场跨越时空的“致敬之约”,是长春市关爱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协会运动联合会全体人员对英雄的承诺,更是社会对老兵的深情回响。此次慰问活动,不仅是长春市关爱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协会运动联合会对老兵的贴心关怀,更传递着“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坚定信念。协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英雄从未被遗忘,后辈始终怀揣感恩之心,铭记他们为国家与人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这份尊崇与敬意,将永远传承下去。
军协传媒 徐秀荣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