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田克清,男,土家族,中共党员,1952年10月生人,1980年参加工作,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网络学会会员,湖南省盈联诗词学会会员,张家界市作家协会会员。只是文学爱好,喜欢咬文嚼字,好在心态清静,坐看风起云涌,品世态炎凉,悟世事无常心自安,待日出日落时光悠。用我笔写我心,留下岁月的痕迹。
红嫂的信仰
田克清
送郎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这天,天空阴沉,在刘家坪老层场,一万多桑植儿女在这里举行红军长征仪式,贺龙老总宏亮的声音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红军战士,在贺老总的号召下,举行庄严宣宣誓。他们穿着红嫂们赶制的家机布衣服,穿着乡亲们做的千层布鞋。在我们桑植习俗,穿着千层布鞋,走过千山万水,牵着家里人的心,牢记心中的使命,不忘家乡闹革命。队伍出发了,家乡的父老乡亲,红嫂们站在路的两边,目送着自己的亲人奔赴遥远的地方,为了亲人们过上好日子,他们跟着贺老总踏上长征路,解放全中国。在行进的队伍里,王月姑带着自己六岁的儿子紧紧地拉着男人的手,纵有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话,跟着贺老总打天下,她塞给男人几个烤蕃薯嘱咐他路上饿了好逮,王月姑狠狠的在男人的手背上掐了一佼,用一种特有的送别方式让男人永远疼在心里。
那悲壮的场面,那雄壮的场面,那浩荡的场面,那与亲人离別的场景,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任何的形容词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有多少个像王月姑这样的红嫂纵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情愿,脸上仍强露出微笑,挥手告别。
后来王月姑这些红嫂们根据当时红军长征时的场面,你一句她一句唱出了脍炙人口的桑植民歌《十送红军》:
一送红军下了山,冷风细雨扑面寒。
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
……
十送红军望乡台,武陵山岭搭高台,
盼望红军打胜仗,盼着亲人早回来。
二
当好红军的红嫂
王月姑,一个普普通通地道的农民,我们桑植农村的习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与丈夫结婚后,她挑起了家庭主妇的重担。在那年代,丈夫给地主家做长工,王月姑起早贪黑、勤劳苦做,家里还是穷得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没下顿,好在王月姑人肯做勤快,人缘好,遇事冷静,主意多,乡里邻里有什么事都愿与她商量解决。
自从贺老总闹起了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王月姑第一个站出来参加农会妇救会,大伙推荐她当农会主席,与冯炳姑等十多位红嫂帮红军做衣服,打草鞋筹军粮,凡是红军交办的事她与红嫂们积极想办法完成。她与红嫂们先动员自己的男人送到红军队伍,并动员亲戚朋友的男人们参加红军闹革命,将全村百余号男人们参加了红军队伍。
桑植是山区,旱地多,稻谷少,蕃薯包谷是主粮,红军要长征了,王月姑她把六岁的小孩关在家里,与红嫂们两个一组分片不分昼夜一户一户的筹粮筹物。一回回背到当时农会所在地珠玑塔。后来王月姑要求红嫂们和各家各户,把包谷推成粉做成包谷蕃薯粑粑干粮,让红军在行军的路上饿了拿出来啃,并且放个十天半月不坏,王月姑的办法在红军根据地推广,为红二方面军长征途中筹军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打不像草鞋,王月姑利用晚上时候向公公请教,公公死活不教,说,哪有姑娘嫁打草鞋的,莫出丑。王月姑口苦婆心的给公公做思想工作,“红军要长征了,那么多人,不能打赤脚行军吧,我们总要为红军做点事,况且我们是红军家属更应常好头”。
公公拗不过她,只好手把手的教她打草鞋。王月姑手艺学到后把红嫂们集中起来,给她们传授,使得她们人人都会打草鞋,王月姑为了自己的男人在行军路上有草鞋穿,她把打草鞋的技术能授给男人,好在行军路上草鞋穿烂了,随时可以打草鞋穿。为红二方面军爬雪山过草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王月姑及红嫂们随口唱出了
桑植民歌《红军穿草鞋》:
红军穿草鞋
双双都是爱
走过千山万水
英勇杀敌又轻快
只盼亲人早回来
……
三
血染鹰嘴山
红军长征后不久,国民党部陈策勋团防军,反扑革命根据地,凡是有红军联系的一律搜捕追杀。对红军家属一个也不放过,立誓赶尽杀绝。
寒冬腊月,万物萧杀,北风怒吼,雪花时不时地飘凛,白色恐布笼罩在红色土地上。
在珠玑塔一所私塾学校二楼,就是当时的农会工作的地方,从洪家关传来诉消息,洪家关农会主席冯才姑已被捕羁押在枫坪一民房内,上级要求各农会及时作好安排,防止国民党的追杀。这天,时任农会主席的王月姑要求姐妹们如何避免国民党的追杀,各自分散带领红军家属安全转移,王月姑将所有有关红军资料全部烧掉,正准备离开,不料由于叛徒的告密,国民党兵已团团将农会处围住,王月姑不幸被捕,被国民党兵五花大绑,被三个国民党兵押往红家关与关押冯才姑的囚禁地。当被押至鹰嘴山上的岩门垭,这里荒无人烟,树木参天,三个国民党兵将王月姑押在小路边的一棵大枞树下,奉上司命令在这里秘密处死,他们个个拿着马刀逼着她说出其它红嫂的下落。
“说不说,不然一刀砍死你”。
一个满脸横肉的家伙凶声杀气的吼着。
“你就是砍死我,我也不知道”。
“你们这些赤匪,死到临头嘴还这么硬,不信你就是铁石心肠”。
其中一个个子较小的匪兵说。
“把她的儿带上来”。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家伙说。
这时,小路上两个押着王月姑的小孩出现在她的面前,“妈,妈”!六岁的小孩谷志林哭喊着朝妈扑过来,可是被两个兵匪死死的拽住,一动也不能动。
你们这些畜生,遭天杀的,,连小孩都不放过,我就是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王月姑心如刀绞。
“林儿,别怕,你爹一定会回来救我们的。别怕,林儿,红军一定会替我们报仇”!
原来,王月姑为了农会的事,把六岁大的小孩放到谷家坪婆家,不想,国民党到处搜捕红军家属,欲斩草除根,′连小孩也不放过。将她的小孩捉住,押往鹰嘴山来逼迫王月姑说出红嫂们的下落。
王月姑横下一条心,趁靠近身边的一个家伙不备,一头撞下去,一同与敌人掉下几十米的悬崖同归于尽。鲜血染红了鹰嘴山的岩头,王月姑用一个红嫂的英雄气概壮烈牺牲,长眠于鹰嘴山。
青山作证,日月可鉴。
几个国民党兵吓傻了,他们几个将小孩的舌头割了下来,将晕死的谷志林扔在树脚里,灰溜溜的跑了。
第二天,被路过此地的一姓朱的老人看见,偷偷的将王月姑用几块岩头埋好,救下了谷志林。
从此,谷志林没了舌头成了哑巴,只能用手势与人们打哑语。终身一人至去世七十年代前,谷志林每年清明都要爬上岩门垭母亲牺牲的地方送亮祭祀母亲,,寄托哀思。
鹰咀山,是一座英雄的山,一座光荣的山,
更是一座红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