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9月3日,中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这一盛大活动吸引了全球目光。
本期推出的《铭记历史,迈向未来——2025年9.3大阅兵的多维审视与时代意义》一文,由强军撰写。文章从历史、军事、外交、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此次大阅兵的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回顾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阐述了阅兵的历史传承。同时,详细介绍了阅兵的基本流程、规模以及新型装备的展示,彰显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成果。
本文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大阅兵的时代价值,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值得广大读者深入阅读。(286字)
【9.3大阅兵】
铭记历史 迈向未来
——2025 年 9.3 大阅兵的多维审视
与时代意义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摘 要】
2025年9月3日,中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此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庄重回顾,更是面向未来的有力宣示。本文从历史、军事、外交、社会心理等多维度深入剖析此次大阅兵,阐述其在彰显国家实力、弘扬抗战精神、维护国际秩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揭示其对中国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2025年9.3大阅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家实力;国际秩序
一、引言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此次阅兵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不仅是对那段艰苦卓绝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国家实力的展示,对和平理念的坚守,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通过对此次大阅兵的研究,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责任与担当。
二、2025年9.3大阅兵的历史背景
2.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就踏上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历经14年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军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不屈不挠,进行了无数次英勇战斗,如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百团大战则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这些战役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精神,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大决战。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人 ,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同时,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家也在不同战场与法西斯势力展开激烈战斗。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纪念抗战胜利阅兵的历史传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多次举行阅兵仪式,其中不乏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阅兵。例如,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风貌;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这些阅兵不仅是对军队建设成果的展示,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2025年9.3大阅兵继承了这一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了纪念活动更深层次的内涵。
三、2025年9.3大阅兵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3.1 阅兵的基本流程与规模
此次阅兵活动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时长约70分钟。受阅部队在长安街列阵,光荣接受中共中央ZSJ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检阅。分列式环节,按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包括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各军兵种的力量,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全面建设成果。
3.2 新型装备的展示与意义
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也是第一次对外展示。例如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等,这些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高,代表了中国军事科技的最新发展水平。新型装备的展示,不仅彰显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也展示了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提升国家的战略威慑力具有重要意义。
3.3 体现历史传承与时代特色的设计
阅兵注重抗战元素、历史元素融入设计。参阅部队大多从具有抗战部队血脉的单位中抽组,涵盖了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抗战主力,传承了抗战血脉。同时,遴选解放军抗战时期的功勋荣誉旗帜,由所在单位官兵擎旗受阅,崇尚功勋荣誉。在纪念氛围烘托上,把奏唱抗战曲目融入到纪念大会的暖场环节,由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现场奏唱《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反映抗战时期的经典曲目,重温历史经典。此外,还注重把“14”“80”等特定数字融入到阅兵设计中,营造浓厚的纪念氛围,体现了历史传承与时代特色的有机结合。
四、2025年9.3大阅兵的多维度意义
4.1 军事维度: 展示国家军事力量与现代化建设成果
此次阅兵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成果,体现了中国军队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的能力。新型装备的亮相,以及按作战模块进行编组展示的体系作战能力,表明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作战理念、指挥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不仅增强了中国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也对潜在的威胁势力形成了有效的威慑,为国家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军事保障。
4.2 历史维度: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抗战精神
阅兵是对历史的铭记和缅怀,让人们牢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和付出的巨大牺牲。通过展示抗战部队老番号、老功勋和特有精神,以及奏唱抗战经典曲目等方式,弘扬了抗战精神。这种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抗战精神,能够激励当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3 外交维度: 向世界宣示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此次阅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军力,同时也表明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兵彰显了中国坚决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4.4 社会心理维度: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阅兵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当人们看到威武雄壮的受阅部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时,心中涌起对国家强大的自豪和对民族未来的信心。这种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能够转化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促进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阅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五、2025年9.3大阅兵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5.1 对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维护
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础。然而,近年来,一些势力试图削弱联合国的权威,歪曲二战历史,挑战战后国际秩序。中国通过举行9.3大阅兵,郑重宣示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这有助于凝聚国际社会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共识,抵制破坏和平稳定的行为。
5.2 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其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展示对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此次阅兵展示的强大军事能力,能够有效震慑地区内的不稳定因素,如恐怖主义、极端势力等。同时,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理念和积极参与地区事务的行动,也为地区国家树立了榜样,促进了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5.3 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推动
阅兵吸引了众多国家的关注,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契机。通过与各国分享阅兵成果和军事建设经验,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这有助于推动国际军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如恐怖主义、海盗、气候变化等。同时,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入发展。
六、结论
2025年9.3大阅兵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会,它在历史、军事、外交、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阅兵,我们铭记了历史,缅怀了先烈,传承了抗战精神;展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为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此次大阅兵也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激励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和平、正义与发展。(3316字)
共3614字 2025年8月24日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