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1812.10.10—1885.9.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县左家塅人,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记得好象是2014年,张步真组织岳阳老年文学协会会员去瞻仰过一次左宗棠故里,因此对左宗棠的生平有所了解。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任湖南巡抚幕僚、参赞,后由曾国藩保举,特旨为四品京堂,建立楚军,历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封二等恪靖侯。光绪元年(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失地。
左宗棠戎马一生,立下赫赫战功,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湘军),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同治三年(1864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左宗棠力主海塞并重,提出“先北后南”,“缓进速决”的战略思想,率西征军仅一年多时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清朝末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被誉为“晚清三杰”其中曾国藩、左宗棠同为湖南人。
陈善军主席在2025年8月28日在京举行的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研讨会后,撰写了《我们为什么推荐<左宗棠收复新疆>》既是对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肯定,也是对纪录片的发行,历史、历史人物,以及各方面协作,选材、编导的全面肯定,亦是对湖南的肯定,树立了高大上的湖南形象。
陈善军主席广泛引用各位专家学者的权威发言为佐证,至少从六个方面对影片的策划,编导,制作,并取得巨大成功进行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湖南形象的肯定。
首先,是对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充分肯定。这部以左宗棠力排众议,自筹粮饷,抬棺出征,动员各族军民团结一心,痛击反寇收复新疆的重要历史,进一步澄清了历史认知,端正了历史观,讲好左宗棠故事就是讲湖南故事,讲中国故事。2025年在湖南卫视、湖南金鹰纪实播出,全媒体受众了4亿人次,社会反响强烈,出现了纪录片领域罕见的追更盛况。
其次,是对历史人物左宗棠的再次肯定,左宗棠虽为湖南人,但他长年东征西战,收复新疆长达16年之久,很多历史事件,历史细节鲜为人知,通过影片的宣传,让国人再次认识左宗棠,认识不屈不挠的左宗棠精神,使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升华。
第三,是对选取历史题材创作优秀剧本的肯定。左宗棠在国家民族满目疮痍,内忧外患之际挺身而出,赴汤蹈火,建立了彪炳史册的旷世奇功,由于各种原因,这段历史社会了解不多,《左宗棠收复新疆》纪录片的推出,是对历史负责的行为,是对时代召唤的担当。
第四,是对编导创作和制作态度的肯定。在创作《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中,历经了3年时光,拍摄行程近万公里,以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严谨态度,不解辛劳长途跋涉,克服重重困难,视艺术为生命的精神。
第五,是对跨省协作,制作历史题材纪录片成功的肯定。湖南与新疆通力协作,为制作《左宗棠收复新疆》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成功完成了这部大型纪录片的制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江涛说,为跨省合作打造精品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
第六,是对湖南各部门重视文学,重视文艺创作的充分肯定。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湖南广播影视集团通过这部纪录片的制作,播出,让人们认识到讲好左宗棠故事就是讲好湖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一致性,也可以说,《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成功,是湘人之福,国人之福。
总之,读过李主席的这篇《为什么推荐<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我们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纪录片的成功,对左宗棠的非凡一生,对湖南省委宣传部重视文艺,对创作(制作)历史题材文艺,对湖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新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