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荷凝案青灯语,器纤晚毓不争龄 1275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雾锁秋原兰蕙幽
飞英叠径尽幅收
清风朗月美辰在
余韵千重绕玉楼
暮染江村荻漫洲
萍踪侠影自风流
冰蟾宫魄蕴仙籁
菊傲霜枝为君留
九月松风满竹亭,器纤晚毓不争龄,功名若许从来早,天下何其道汹汹。月岭无限宽,心许不负言,袅袅过江汉,重重燕绕檐。时节嬗焕,碧波凌天,遥问归雁,书锦可传?人如松筠,几许志添,翠衣将去,风骨峭岩。秋色幽径,徜徉其中,万籁俱寂,无声胜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常用“黄山归来不看山”来喻譬人生境界的达观至尚与同气连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高瞻远瞩者,难穷千里之目,心情四海者,必怀大爱无疆。《孟子》云:“观于海者难为水,观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芭绿橘黄,春秋如梭,人生通达绝非春色满园时的百花艳世,也非盛开在浓墨映瓶中的一抹幽兰,若用人生价值物态缤幻去衡量自身的丽达与芬芳,则将落入庸庸之腹!天道无情,万物在道法自然昭示着一种自信与淡泊,遥望着一袭匆匆往来与轮回不息,体悟着循环往复且生生不息的永恒光芒,超越物欲琐碎与世俗尘流,冥冥之中竟生出别样的风彩,不仅是芙蓉出淤泥而自性不染,亦非善恶不执,这也许就是道法自然之心即“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其心”。
孤鸿倥偬几经秋,荻瑟扶风意何休,浪迹天涯志未改,岁月峥嵘度风流。《中庸》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修行并非目中无物禅静如水,而是走过红尘不染其心。若超然物外,则宇宙自然的兴衰壮老皆有道可寻,世界固然“大到无外,小到无内”,其实道术之分罢了,道谓本体,术为现象,不着术欲,与道同行,故而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四季变化有常亦无常,春夏秋冬之中似乎春中有夏,夏中有秋,然后秋中又含冬象,万物皆为己心所化,此乃境随心转,我与万物同归一体,此乃天人合一。
昼夜互推卷香浓,诗澜华月过轩楹,秋荷凝案青灯语,桂影斑驳道心明。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若人心中有道,则我与万物同呼吸而共命运,人生更多的意义是在秋寒之中复感来年的信息,此非前知,规律使然,天道法则之下即使身居陋室不遮风雨,依然弹琴鼓瑟,洞彻九天,居泥淖毛湖而不失其志。老子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此乃哲学正途,明者似昧,进者似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高鹏宇举,不逐霞虹之美,燕过留声,不恋旑旑之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命之旅就是一场修行,莫言“名利最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其实最终我们必将抛弃一切,唯有灵魂与道同行!青春逝去方惜春,多情长被无情临,潮起潮落如梦令,待降梅雨馥城深。幽涧清华映乾坤,朝花夕拾蹉跎心,渭水访贤有钓客,林花谢尽方逢君。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九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