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涅盘之路
山风肃杀,剑拔弩张。岳擎天与清虚子为首的“正道”人马,目光锐利如刀,死死锁定被云襄护在身后的慧心,空气中弥漫着不信任与杀机。
“岳掌门,清虚道长,还请听我一言!”楚天遥踏前一步,青袍无风自动,虽经历恶战,威势依旧迫人,“慧心姑娘虽是玄灭之女,但自幼离散,由静缘师妹抚养长大,心性纯善,从未涉足魔道。方才在落魂峰顶,更是她身负净化之力,冒险弥合幽冥裂隙,阻止浩劫扩大!其功其德,岂可因出身而一概抹杀?”
静缘师太也合十道:“阿弥陀佛。善恶之分,在于心而不在于血。慧心为救众人,力竭昏迷,诸位皆是武林耆宿,岂能不辨是非,行那恩将仇报之事?”
岳擎天冷哼一声,不为所动:“楚大侠,静缘师太,我等敬重二位为人。但魔教妖人,诡计多端,最擅伪装。焉知此女不是玄灭苦肉之计,故意安插的内应?那净化之力,或许正是操控幽冥之力的另一种法门!今日若心慈手软,他日必成大患!”
清虚子附和道:“正是此理!即便她此刻无心为恶,魔血深种,谁能保证她日后不被力量蛊惑,乃至被玄灭以血脉秘法控制?届时谁能制她?为了武林安危,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荒谬!”云襄气得浑身发抖,将慧心护得更紧,长剑直指众人,“你们口口声声为了武林安危,可知峰顶裂隙未消,邪气仍在蔓延!真正能解决祸患的慧心,你们却要诛杀?这就是名门正道的所作所为吗?与那玄灭何异!”
“放肆!”岳擎天身后一名华山弟子厉喝,“哪里来的小子,敢对掌门无礼!”
岳擎天摆手制止弟子,目光冷冽地看着云襄:“云少侠,你云家亦遭玄灭毒手,更应深明大义,斩草除根之理。切莫被儿女私情蒙蔽双眼,误入歧途。”
“我所明的大义,是恩怨分明,是护持善良,而不是滥杀无辜!”云襄毫不退缩,体内《龙渊》心法自发运转,气势节节攀升,竟隐隐与岳擎天这等一派掌门分庭抗礼,“今日谁想动慧心,便先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慧心看着挡在身前那坚定不屈的背影,听着他掷地有声的话语,原本冰凉的心渐渐回暖,恐惧被一股勇气取代。她轻轻拉了拉云襄的衣袖,从他身后走出,面向众人,虽然脸色依旧苍白,眼神却异常平静坚定。
“诸位前辈。”她声音清晰,带着一丝颤抖,却无比认真,“我知你们顾虑。我体内流着他的血,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也害怕,害怕这股力量,更害怕有一天会变成自己都不认识的样子。”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但是,静缘师父教我慈悲,云大哥信我护我,楚前辈、悲弘大师愿给我机会。他们让我明白,我是谁,不在于我的父亲是谁,而在于我选择成为谁。”
她抬起手,指尖再次凝聚起那柔和而圣洁的白光,这一次,她主动控制着,使其并不强烈,却充满了宁静祥和的气息。
“这力量,源于我的母亲。它让我感到温暖和平和,它渴望去治愈,而不是破坏。峰顶的裂隙,我能感受到它的痛苦与混乱,我也渴望去安抚它,弥合它。”她看向岳擎天和清虚子,“若诸位前辈仍不放心,我可立下誓言,此生绝不以此力量为恶,并愿受诸位监督。若有一日我心性有变,危及他人,无需诸位动手,我自当……自当了断。”
她的目光最后落在云襄身上,充满柔情与决绝:“但我请求一个机会,一个能用这力量,去弥补我父亲造成的罪孽,去帮助他人的机会。而不是在它尚未绽放时,就被扼杀于猜忌之中。”
一番话语,出自肺腑,真诚而坦然,竟让不少原本义愤填膺的各派弟子面露动容,手中兵刃微微垂下。
岳擎天和清虚子对视一眼,脸色变幻,显然也有所触动,但顾虑仍未完全消除。
就在气氛僵持之际,远处一道灰影疾掠而至,声如洪钟:“阿弥陀佛!岳掌门,清虚道长,且慢动手!”
正是悲弘大师去而复返!他显然感知到山下冲突,急忙赶来。
“大师来得正好!”岳擎天道,“此女之事,您看该如何处置?”
悲弘大师环视众人,沉声道:“老衲以少林数百年清誉担保,慧心姑娘绝无恶意,其心可昭日月!峰顶裂隙,确需她的力量方能真正弥合。若此刻因无端猜忌而自毁长城,岂非亲者痛,仇者快?玄灭虽重伤遁走,但未必没有后手,武林正值用人之际,岂能因噎废食?”
他目光如电,看向岳擎天和清虚子:“更何况,若我等今日因出身而枉杀功臣,与魔道何异?此事若传扬出去,天下英雄如何看我等名门正道?人心若失,正道又何存?”
一番话,掷地有声,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更点明了利害关系。
岳擎天和清虚子沉默良久,最终,岳擎天长叹一声,收剑入鞘:“罢了!既然大师以少林清誉作保,岳某便信一次!但此女必须严加看管,若日后有丝毫入魔迹象,休怪岳某剑下无情!”
清虚子也拂尘一摆,不再多言。
一场冲突,总算暂时平息。
云襄紧紧握住慧心的手,两人相视一笑,皆有一种劫后余生之感。
此后数月,武林群雄于落魂峰下设下联营,共同监视幽冥裂隙,并四处寻访能彻底弥合裂隙的圣物或方法。慧心在悲弘、楚天遥、静缘的护持和指导下,潜心修习,逐渐掌控体内净化之力,每日都会上山,以自身力量缓缓滋养弥合裂隙,虽进程缓慢,但裂隙确实在一点点缩小,逸散的邪气也日益减少。她的善行与坚持,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尊重与认可。
云襄陪伴在侧,同样刻苦修炼,《龙渊》心法日益精深,武功渐臻一流高手之境。他与慧心历经磨难,感情日益深厚,虽仍有世俗眼光,但已无人能再将他们分开。
楚天遥与静缘师太则联手江湖,继续追查玄灭下落,虽再无其确切消息,仿佛人间蒸发,但江湖中一些零星的邪功事件,似乎都隐隐指向某个潜藏的阴影,提醒着众人威胁并未完全消除。
一日,慧心在弥合裂隙时,忽有所感,于峰顶一处僻静石壁下,发现了一行以指力刻下的潦草字迹,似是玄灭遁走前所留:
“素雪,终是我负你。幽冥非吾愿,唯力量是求,然镜花水月,皆空……若有来生……”
字迹至此而终,充满癫狂后的萧索与一丝悔意。慧心默立良久,最终轻轻一抹,将字迹抚平,心中最后一点执念也随之散去。她选择了原谅,不是为了那个父亲,而是为了放下自己内心的重负。
春去秋来,落魂峰顶的裂隙在慧心日复一日的努力下,终于彻底弥合,天空恢复了澄澈。虽然邪气侵蚀之地恢复缓慢,但浩劫终告一段落。
武林群雄逐渐散去,但经此一役,各方势力更知团结之重,也记住了那个以德报怨、身负魔血却心向光明的女子,以及她身边那位坚韧不拔的青年侠士。
云襄与慧心辞别众人,与楚天遥、静缘师太一同返回了已成废墟的龙泉寺。他们在旧址旁结庐而居,守护着这片充满伤痛与传承的土地。
云襄取出那已破裂的玄铁令牌与《龙渊》心法残片,郑重埋于寺基之下:“力量无善恶,人心定正邪。师兄,玄慈大师,你们的传承,不会断绝,但将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他牵起慧心的手,望向远方青山如黛,轻声道:“江湖路远,你我同行。”
慧心嫣然一笑,如莲花绽放,清净无瑕:“嗯,同行。”
(全书完)
后记
《龙渊涅盘记》至此,暂告一段落。然江湖风波,从无宁日;人心善恶,亦非书卷所能尽述。
落魂峰裂隙虽弥,然天地间阴阳失衡所遗之细微创伤,非一日可愈。邪气偶有逸散,化为山间精怪,或引人心魔,此皆后话。慧心之力,虽能净化,然终需世人自净其意,方为根本。云襄与她携手,非止于儿女情长,更在于以自身所为,践行另一种“守护”。龙泉寺废墟之上,或有新芽破土,然其所承载之厚重过往与未来希望,皆系于人心一念之间。
玄灭生死,成其一谜。其或重伤不治,湮灭于荒山野岭;或蛰伏极深,以待他日卷土重来。其执念所化之阴影,或许仍潜藏于江湖某个角落,提醒着世人,对力量的贪婪,永是祸乱之源。楚天遥与静缘,乃至整个武林,对其之警惕,未尝一日松懈。
至于那《龙渊秘典》之全貌,终随玄灭之遁走与核心祭祀之破坏,复归于传说。其所载之力,毁誉参半,引人追逐,亦引人深思。或许,真正的“秘典”,并非书中文字,而是世人于磨难中对本心之叩问、对善恶之抉择、对超越力量本身之领悟。云襄埋下令牌与残片,非为湮灭,实为一种更为深远的传承——将力量之钥,化为智慧之种。
江湖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旧的故事落幕,新的传奇必将上演。云襄与慧心之路途,亦不会永远风平浪静。然无论未来风雨几何,曾共历生死、共明本心之人,其心灯已燃,足以互相温暖,照亮前路。
此书之作,不过撷取岁月长河中一段波澜,录下几许爱恨情仇、侠骨柔肠。看官若有所得,或叹命运无常,或赞情义千金,或惕人心鬼蜮,便不负灯下疾书之愿。
搁笔之时,窗外晨光微熹。正所谓:
龙渊深锁孽与缘,涅盘火里见真颜。 侠影萍踪今犹在,江湖何处不青山。
—— 作者谨识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