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孝文化》
作者:蔚 华
早在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忘八端”,回归到俗语本义,“八端”原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都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之本。“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其中“孝”排在“八端”之首,是情感基础与价值动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层面。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和精神命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华民族才能以更强大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华孝道文化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我国是一个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悠久历史的文明之邦。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更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暮年在子孙的不闻不问中度过。如果自己能够孝顺父母,你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子孙,将来子孙也会孝顺你。我们不仅需要关心家里的老人,社会上更有很多老人需要帮助,我们也要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关爱今天的老年人,也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孝行天下,共建和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天下可运于掌。孝文化,让爱生生不息,也会让社会更加和谐与美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而备受人们推崇和礼赞,具有良好的认知度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漫谈孝乃和谐之本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作有道德的良善人是作人的底线。有种无私永恒的大爱,叫母爱。当孩子在体内孕育一刻起,她付予全部的爱。十月怀胎揣着希望忍受痛苦,一朝分娩凤凰涅槃,经历血火的考验迎来她内心至高无尚的宝贝。与孩子签下无怨无悔的终身契约,用乳汁,心血将幼苗灌溉成长,经历了千辛万苦,哺育孩子长大成人,极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孝敬作为一种美德,在中国已延续了几千年……
近年来由于传统文化的断层,物欲横流,贪欲膨胀,因为钱,市长可卑躬屈膝于商贾,钱,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钱,能让文化艺术蒙羞,钱,能让学术造假,让教育蒙尘,让高尚的东西变得低微。把老祖宗的伦理、道德、因果、智慧、教育都丢失了。胎教没教好,家教没跟上,学校教育落空了,社会教育不得当,致使我们的教育失败了。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给予自己生命的人在世的时间有限。当她们不再麻烦我们时,已永远离开了我们,子欲孝而亲不待。已没有尽孝的机会了,当前社会上出现了父子、母女、兄弟、夫妻、朋友为财反目,对簿公堂。聚集了太多的误解、怨恨、仇恨、和互不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已被金钱所奴役。孩子仗着父母对自己的无限疼爱和溺爱,耍横,顶撞,辱骂,甚至还有儿子,儿媳打骂虐待父母的,我曾看到一段,儿媳阳奉阴违殴打公婆的视频,情不自禁地写下:
看完视频心胆寒,
眼中无泪血淹满。
恶媳耍尽高演技,
夫前夫后两重天。
甜言蜜语貌似贤,
拳打脚踢发揪完。
忍气吞声不敢言,
痛儿怕儿两头难。
含辛茹苦几十年,
天理人性是非颠。
自古忠孝皆为徳,
优良传统何日还?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这个字已经烙刻在我们生命里,指导着我们的言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父母的更要身教重于言教,孝是做出来的不是要求出来的,要多给孩子做好榜样,原件如不孝复印件能好吗?作父母的应反省自己对长辈公公婆婆父母有无孝心?
一等父母,以身作责为楷模,百善孝为先,开悟教育儿女,作孝心善良诚实的人。把大爱智慧和懿德传给孩子。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有责任感,有担当,有诚信。
二等父母,帮孩子立业,教儿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做有作为的人。
三等父母,拚命挣钱,为儿女积攒财富,让孩子睡在家产上坐吃山空,溺爱骄纵,目无长辈,只知索取不知奉献。
四等父母,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自我享受不尽父母之责,不顾孩子安危,不管不问不教育。居然还出现离婚卖孩子分钱,这些猪狗不如的怪事!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孝如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父母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文凭高不等于人格高,心高不等于德行高,脾气大不等于志气大,服饰好不等于修养好。要学好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忠孝乃国之坚,民之富,家之和的根基。羔羊有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恩,子欲孝而亲还在是人之大幸。为官者不孝,岂会忠国爱民?
为父母者自己不孝,何来有孝顺的子女?让我们把爱找回来,把彼此心的距离缩短,回归真爱,孝字为先,以实现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
蔚 华: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院士。作品获得第十一届<古韵新吟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二等奖。专家评审优秀奖。荣获2024年第二届<屈原杯>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甘肃诗词学会会员。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秦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24万字的<生命之音>及<跪乳集>,<桑榆余韵>,<亲情如歌>等长篇小说,散文诗词在甘肃诗词,陇上曲苑,秦州文艺,孔学纵横,天水日报、晚报,老年大学报,南街乡音,卡伦湖等网络平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