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长歌》
文/刘殿祥/首发作品
八十年前,卢沟晓月溅起血色星芒,石狮子的怒吼撞碎东瀛战舰的幻梦。张自忠将军的战刀劈开汉水,刀锋所指,汉江水倒卷成三十里红绸,裹住侵略者的铁蹄。杨靖宇胃袋里的棉絮在白山黑水间生根,长城通向胜利的青铜阶梯,每级台阶都刻着“宁死不降”的誓言。
赵尚志的头颅悬在长春城门,双目化作两柄激光剑,斩断伪满洲国的经纬。赵一曼的遗书穿透七十年风霜,字字化作带刺的藤蔓,缠住篡改历史的黑手。薛岳的天炉在长沙城烈焰熊熊,八百里炉火将日军精锐锻成青铜鼎中的祭品,火光里跃出“天炉战法”四个篆字。
江南蚕娘的银丝缠进子弹壳,让每颗弹头都带着苏绣的柔韧;四川挑夫的扁担挑起太行山,走成移动的烽火台,辣椒与火药在箩筐里炸开春雷。十万青年脱下长衫,骨骼与长江浪头相撞,溅起的浪花里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简谱,音符化作刺刀上的寒光。
台儿庄的断壁在春雨中拔节,砖缝里钻出的不是野草,而是刺刀尖上凝结的晨露,露珠里映着平型关的晨曦。滇缅公路的残骸长出铁杉,驼峰航线的云雾里飘着中美军士的英魂,每片树叶都刻着“不朽”的碑文。
今日,量子卫星掠过卢沟桥上空,石狮子的瞳孔闪过二进制的光点;南海的浪花拍打永暑礁,每朵都带着台儿庄弹壳的纹路。十四亿双手攥紧八十年前的战旗,旗面弹孔化作星辰,经纬线是杨靖宇胃里的棉絮与松针编织。
当历史的长镜头拉近,我们看见:每个中国人的瞳孔里都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烽火,这火种自八十年前点燃,至今仍在民族血脉里奔涌,照亮人类文明最坚硬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