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林凤
一米二是他的身高,亲手杀死多名日本高官是他的经历,今年101岁的他,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耳聪目明,能说、能唱、能写、能画、能跳舞,他被中央电视台邀请上过节目、在天安门亲吻红旗的小个子大英雄——李安甫。
走过一个世纪,撒下一路辉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他屡立战功,他先后被授予“一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等十多个荣誉称号。晚年的他又走向红色教育的基地,用真挚的情感关心下一代,用鲜活的故事教育下一代,他又被德州市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特殊贡献奖”。
我有幸拜访这位大英雄,亲耳聆听他老人家讲革命故事,有过两次机会,我之所以有拜见老人的机会,是因为我和老英雄生活在同一个县城——山东省乐陵市。
李安甫出生于1925年4月,原名李正西,2025年4月已过100周岁生日。老人生日那天,我还和老英雄通了电话,李老的身体和精神都非常好。
李安甫出生在乐陵县城一个富裕的家庭,更是一个革命家庭,大伯李平林跟随冯玉祥,曾任陕甘省委员长;父亲李锦林追随吉鸿昌,长期在山东组织地下活动;他的姑父更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宋哲元;李安甫两个哥哥也都是军人。李安甫从小生活在爱国主义的氛围中,这为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安甫4岁那年,听幼儿园同学们说他爸是土匪,他回家后不吃不喝不睡,李安普很疑惑的问母亲:“我父亲为什么当土匪?”父亲解释说:“父亲不是土匪,父亲是共产党,因国民党污蔑共产党,称共产党为‘赤匪’”。李安甫又问父亲:“你当共产党干啥呢?”父亲对他说:“你看到街上哪些要饭的来吗?全国多数是这样的穷人,共产党就是为这穷人服务的。”“我当共产党行不?”“行啊,但你现在还小,你长大了可以。”“长大我当共产党。”一颗种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鬼子进入中国,炮火连天,硝烟四起,李安甫所在的师范班课和其他地方一样,不能上课了,这样12岁的李安甫在师范二年级就失学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让这位小小少年恨之入骨。又加之他的两位表哥也在台儿庄战斗中牺牲,这更激起了李安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我要打鬼子!”为打鬼子,李安甫默默锻炼身体,加强练拳,父亲知道后对他说:“你光练拳不行,你还得学射击。”“学射击,跟谁学?”“父亲教你呀。”打麻雀,打飞禽,苦练本领。父亲看李安甫的胳膊肿了,有时手连筷子都拿不住,问他:“疼不疼?”“不疼!”李安甫咬牙坚持,天天锻炼。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李安甫的水平是短枪射击弹无虚发。
李安甫亲眼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行为,当兵打鬼子的念头日趋强烈。不久,一个更大的浪头也向李安甫袭来,身负重伤的父亲被送回家中,并带来二哥和四哥战死沙场的坏消息。家仇国恨,无法让李安甫心中平静:我一定要去打鬼子!
1938年,八路军总部命令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兼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驻冀鲁边区,乐陵是冀鲁边区的中心。1938年9月27日,部队抵达乐陵县城。
李安甫听说萧华部队招兵,李安甫马上去报名。当兵报名并不顺利,李安甫因个子太小,部队不收他。在李安甫恳请下,萧华指着旁边的军号,对李安甫说,看看能不能吹响?这可难不倒他,李安甫原本在学校中吹过号的,接着,一阵嘹亮军号声响起。萧华看他决心坚定,号吹得又好,且字写得漂亮,就将他留下了,职务是号兵兼文化教员。这年李安甫才13岁。
李安甫非常聪明,又十分用心,很快在1939年7月的一场战斗中,他就初露锋芒。一向谨慎的李安甫在清理战场时,听到了一声微弱的呻吟,好像是日军的声音?原来这名日军伤得不太严重,此时正努力用手去够不远处的手枪,看来是想搞偷袭。李安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过手枪。隔着老远对日军开了一枪,这颗子弹十分精准射进了敌人的心脏。这日军不是别人,正是黑田一郎。
由于李安甫这次优异的表现,部队认准了他的能力,不久又派给他刺杀日本宪兵队长茨谷五雄的任务。李安甫也对这次任务十分看重,他先是通过惠民内线,大致掌握了茨谷五雄的活动轨迹,在进行一番准备工作过后,谨慎出发了。那是在文昌阁北面一条胡同里,随着李安甫的一声枪响,茨谷五雄应声倒地。
两次击杀,两次成功。
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后的一场爆破任务,李安甫负责将炸药包抛出去,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没有来得及撤离,炸药包就在不远处炸开。巨大的气浪将李安甫掀倒在地,虽然性命保住了,但他的右眼被炸瞎,左耳再也听不见了。更为可怕的是,李安甫就连脑垂体也受到了严重损伤,这意味着他的个子将永远停留在1.2米了。李安甫没有被灾难所吓倒,经过治疗和自己内心的调整,思想很快恢复了正常。
李安甫老人说,最危险的一次任务是刺杀日军军事教官川岛谷川。一天清晨,李安甫扮成小学生的样子,找到川岛谷川后却假装偶遇。待川岛谷川走过几米远,李安甫立刻朝他背后连开两枪,川岛谷川一命呜呼。
李安甫执行任务时,经常遭遇危险。1943年,李安甫奉命刺杀叛变的伪县长,被伪县长的随从发现,刺杀任务失败。李安甫当机立断选择撤退,他混进人群寻找躲避的地点,竟意外的来到了自己的小学。在小学里,李安甫遇到了自己两个儿时的老师。老师们一看他的模样,便什么都了解了,赶紧将他藏到了小学的厕所里。但很快追兵还是搜查到了小学,李安甫为了躲避跳进了粪坑。在粪坑里时,他一直紧紧的握着一枚手榴弹,预备自己一旦被发现,就与敌人同归于尽。藏在粪坑里,敌人哪会想得到,敌人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李安甫。鬼子走后,两位老师从粪坑里将李安甫拉了出来。
李安甫杀死7名鬼子高官,每次都濒临死亡,但他总化险为夷,最终活了下来。
1983年,李安甫离休后没有闲着,关心关爱下一代,义务担任红色教育辅导员,经常到中小学等单位作爱国主义宣讲,这些年来义务作报告200多场次,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红色的种子,为祖国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李安甫的妻子,也是他的战友,因积劳成疾,离开了李安甫。李安甫是悲痛的,但他没有消沉。他积极调整,他拿起了另一个战斗武器——笔,将经历过的残酷战争、烽火岁月,书于纸上,写成回忆录,目的为传下去,教育下一代。
我两次拜访,都得到老人送我不同版本的回忆录,几十万字,全是手写,放上复写纸,一式好几份。字迹端正,刚劲有力,怎么也不像百岁老人所写,况且还是一只眼睛。
那天去拜访老英雄时,我们问及老人当下的生活状态,老人和儿子说,吃饭很有规律,饭量不减。白天写回忆录,傍晚去广场跳舞,晚上看电视,电视爱看新闻和战斗片。100岁还每天还去跳舞,对此我不可思议,试着问,能不能现场跳两步?能!儿子和老人异口同声。我说只跳两步就行,谁知,老人嘴里哼着音乐,脚下步履轻松的跳了“一个章节”。老人跳舞,不光锻炼了自己的身体,更带动了周围人的锻炼身体,当有些人因种种理由不想坚持时,一想到百岁老人每天坚持,就有了劲头。老人还会画画,还会唱京剧,那天就给我们唱了《三娘教子》,有板有眼,味道十足。
我想,老人这么好的身体,这与他从小苦练杀敌本领是分不开。
我们经常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当我真正面对叱咤风云、出生入死的英雄的时候,对那句话理解的就更加透彻了。
作者简介:
孙林凤,女,61岁,山东省乐陵市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