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边城烽烟
京城之乱虽平,边关烽火又起。
金狼王亲率十万铁骑压境,连破三城,边关告急。太子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金狼王此次南下,绝非寻常寇边。”兵部尚书凝重道,“据探子回报,军中似有中原人士出入,恐有内应。”
萧寒舟沉吟道:“莫非与逆天龙会有关?”
太子颔首:“孤亦有所疑。如今朝局初定,需派得力之人前往边关,既要御敌,也要查清内情。”
林子涵挺身而出:“殿下,晚辈愿往!”
萧寒舟、冷凝月等人纷纷请命。
太子大喜:“好!就命林少侠为钦差,萧大侠、冷仙子为辅,前往边关督军。楚少侠与白大侠可同行相助。”
又对林子涵道:“孤另予你密旨一道,可调动边军,先斩后奏。”
众人领命,即刻准备出发。
临行前,萧映雪为林子涵整理行装,忧心忡忡:“边关凶险,千万保重。”
林子涵握住她的手:“待我归来,便与你完婚。”
萧映雪俏脸微红,从怀中取出一枚香囊:“这是我亲手缝制的,内有昆仑还魂草叶,可避百毒。”
二人依依惜别。
一路快马加鞭,不日抵达边关重镇雁门关。
守将李将军迎出,面色凝重:“钦差大人来得正好!金狼军连日攻城,我军伤亡惨重。更奇怪的是,敌军似对我军布防了如指掌,恐有内奸。”
入夜,林子涵独上城楼眺望。但见远处金狼军营连绵数十里,灯火如星,杀气腾腾。
忽然,一道黑影从城角掠过,身手矫健。
林子涵悄然跟上,见那黑影潜入将军府,与一人密会。借月光看清那人面目,竟是李将军副将!
只听副将道:“...明日寅时,开西门迎大军入城...”
林子涵大惊,正欲出手,忽觉背后风声骤起。急闪避时,已中了一掌,吐血倒地。
一个蒙面人冷笑:“小子,管闲事的下场就是死!”
副将闻声赶来,见状惊道:“你怎么把他杀了?他是钦差!”
蒙面人冷哼:“钦差又如何?正好祭旗!”
正要下杀手,忽然剑光一闪,蒙面人急退数步。楚云飞飘然落地,白玉堂也从暗处转出。
“早知道你们有鬼!”白玉堂笑道。
顿时府中大乱,官兵涌来。副将见事败,欲逃走,被萧寒舟拦住去路。
蒙面人武功极高,独战楚云飞与白玉堂竟不落下风。冷凝月赶来助战,三人合攻,方将其制住。
揭开面纱,众人大惊:竟是已“死”的幽冥教主陆炳!
“你居然没死!”林子涵惊道。
陆炳狞笑:“幽冥神功岂是那么容易破的?今日就算死,也要拉几个垫背!”
突然暴起发难,直扑林子涵。萧寒舟及时挡在前面,中了一掌,重伤倒地。
林子涵怒极,龙渊剑法全力施为,终于将陆炳斩杀。
副将被擒,供出明日寅时开城的计划。
李将军冷汗直流:“多谢钦差大人识破奸计,否则雁门关不保!”
众人商议将计就计,设伏擒敌。
次日寅时,西门悄然开启。金狼军先锋部队涌入城中,忽听号炮连响,伏兵四起。城门轰然关闭,入城敌军成了瓮中之鳖。
激战至天明,全歼入城敌军,俘获金狼王幼子。
金狼王大怒,亲率大军攻城。箭如雨下,炮石纷飞,战况惨烈。
林子涵等人身先士卒,浴血奋战。龙渊剑法在战场上威力尽显,所向披靡。
然而金狼军兵力占优,连日猛攻,城中守军死伤惨重,粮草渐乏。
这日,金狼军阵中突出一员小将,银甲白袍,连败数名守将。
李将军惊道:“那是金狼王义子银狼将,据说师出中原,武功极高。”
林子涵请战出城,与银狼将交锋。
二人战至百余合不分胜负。银狼将忽道:“你使的是龙渊剑法?林正雄是你何人?”
林子涵一怔:“正是家父!”
银狼将收枪后退:“我不杀故人之后。告诉你,金狼王军中确有中原人士,自称逆天龙会使者。你好自为之。”说罢拨马回营。
林子涵疑惑不已,回城与众人商议。
萧寒舟沉吟道:“银狼将或许是友非敌。但逆天龙会与金狼王勾结,此事非同小可。”
楚云飞道:“当务之急是解围。城中粮草仅够三日,援军至少需十日才能赶到。”
白玉堂忽然道:“或许可行险计:擒贼先擒王!”
是夜,林子涵、楚云飞、白玉堂三人潜入金狼大营,欲行刺金狼王。
营中守卫森严,三人费尽周折方接近王帐。
忽听帐中有人说话:“...只要王爷依约出兵,助我取得天龙会主之位,中原江山半壁相赠...”
另一人道:“使者放心,本王一言九鼎。只是雁门关久攻不下,如之奈何?”
先前那人笑道:“王爷不必忧心,我在城中还埋有暗棋。三日后子时,举火为号,自有内应开城。”
林子涵等人大惊,正欲细听,忽被巡逻队发现。
顿时警号大作,三人陷入重围。苦战中,白玉堂为掩护二人突围,身受重伤被擒。
林子涵与楚云飞拼死杀出,返回城中。
次日,金狼王遣使来信:若不放其幼子,便杀白玉堂。
众人陷入两难:放人则助长敌军气焰,不放则白玉堂性命难保。
萧映雪忽然道:“或许可效古人,偷梁换柱。”
她取出还魂草叶,研成粉末,混入水中让金狼王幼子服下。不过片刻,幼子脉息全无,如死一般。
然后遣使告金狼王:其子突发急病身亡,愿送还遗体。
金狼王大惊,允之。
送遗体时,林子涵暗中跟随,见金狼王悲痛欲绝,确信中计。
当夜,白玉堂被放回,但已遭酷刑,奄奄一息。
萧映雪以还魂草救治,方保性命。
三日后子时,城中果然多处火起,乱作一团。西门守军中有内应作乱,打开城门。
金狼军涌入城中,却发觉是空城一座。正惊疑间,忽听号炮连响,伏兵四起。原来李将军早已暗中将百姓转移,设下埋伏。
混战中,林子涵直取金狼王。银狼将突然出现挡驾:“林少侠,王爷不能杀!他若死,金狼部必全力复仇,边关永无宁日!”
林子涵沉声道:“那当如何?”
银狼将道:“我可劝王爷退兵,但需保证其安全返国。”
就在这时,那个逆天龙会使者突然出现,一剑刺向金狼王:“无用之辈,留之何益!”
银狼将及时挡剑,中剑倒地。
林子涵大怒,与使者战在一处。这人武功极高,招式诡异,竟与龙渊剑法有几分相似。
激战中,使者面纱被挑落,露出一张狰狞的面孔——竟是当年林家庄惨案的凶手之一!
林子涵怒发冲冠,剑法越发凌厉,终于将使者重创。
使者临死前狂笑:“逆天龙会将一统江湖!你们...都得死...”
金狼王见大势已去,在银狼将劝说下同意退兵。
银狼将伤重不治,临终前道:“我本中原人,幼时被金狼王所救,收为义子。今以死报恩,两不相欠。”又对林子涵道,“小心...天龙会中有...”话未说完便气绝身亡。
金狼王退兵,边关暂安。
众人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使者身上有块黑色令牌,刻有“逆天”二字。
楚云飞仔细查看后道:“这令牌材质特殊,似与昆仑山某种矿石相似。”
冷凝月忽然道:“莫非与冰魄寒珠有关?”
这时,一匹快马驰来,信使呈上急件:少林遭神秘人袭击,慧明方丈重伤!
众人大惊,即刻赶往少林。
途中,白玉堂伤势好转,说起被擒经历:“金狼王帐中有个中原人,蒙面不见容貌,但武功极高,似是逆天龙会首脑。”
林子涵心中沉重:逆天龙会势力庞大,似乎无处不在。
抵达少林,但见寺门破损,多处殿宇毁坏,可见经历恶战。
慧明方丈卧床不起,见众人来,强撑起身:“你们来了...老衲有要事相告...”
原来自众人离去后,一伙黑衣人夜袭少林,目标直指藏经阁。众僧奋力抵抗,伤亡惨重。慧明为护经卷,与首脑交手,被奇特武功所伤。
“那武功...似少林绝学,又似邪派功夫...老衲从未见过...”慧明喘息道,“但最奇怪的是,那人似乎认得老衲,称老衲为...师弟...”
众人大惊:慧明大师的师兄?不是早已圆寂多年?
慧明继续道:“他离去时,留下话:'天龙重生,逆天改命'。老衲怀疑...怀疑是清玄师兄...”
“清玄真人?”楚云飞失声,“这怎么可能!”
慧明叹道:“清玄师兄当年因练功走火入魔,性情大变,被师尊囚禁后山。后来宣称圆寂,实则...实则可能逃脱了。”
冷凝月神色凝重:“若真是清玄师伯,那就麻烦了。他武功已臻化境,又熟知各派武学,若入魔道,后果不堪设想。”
慧明取出一卷古籍:“这是从那伙人遗落的物品中找到的,似乎与逆天龙会有关。”
古籍记载着一个惊人秘密:逆天龙会创始人竟是百年前一位少林高僧,因追求武功极致而走火入魔,创立逆天龙会,旨在以武力统一江湖。后被正道围剿,销声匿迹。
书中还提到“天龙宝藏”,据说藏有绝世武功和富可敌国的财富,唯有集齐八块天龙令方可开启。
林子涵想起什么,取出那块黑色令牌:“莫非这也是天龙令的一种?”
慧明仔细察看后惊道:“这是逆天龙令!据说共有四块,与四块正牌天龙令相对。若八令合一,便可开启宝藏。”
楚云飞道:“如此说来,逆天龙会的目的不仅是统一江湖,还要开启天龙宝藏?”
正在此时,一名小沙弥慌张来报:“方丈!后山...后山有异光!”
众人赶往后山,见达摩洞方向金光冲天,隐约有龙形浮现。
慧明变色:“天现异象,必有大变!莫非...天龙宝藏即将现世?”
突然,一阵地动山摇,达摩洞轰然炸开,露出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
洞中飘出一张羊皮纸,落在林子涵面前。上面画着地图,标注着八个方位,各有一个令牌符号。
最下方有一行字:“八令齐聚,天门开启;龙渊归一,天下太平。”
林子涵喃喃道:“难道龙渊剑图与天龙宝藏有关?”
萧寒舟凝重道:“看来我们必须赶在逆天龙会之前,集齐八块天龙令。”
慧明道:“老衲知正牌天龙令之下落:少林有一块,昆仑有一块,峨眉有一块,武当有一块。至于逆天龙令,就不得而知了。”
任务明确:兵分四路,前往各派取得天龙令。
林子涵与萧映雪往峨眉;萧寒舟与冷凝月往武当;楚云飞回昆仑;白玉堂留守少林,照顾慧明并防范逆天龙会来袭。
临行前,慧明将少林天龙令交给林子涵:“林少侠,江湖安危系于你手,万望慎重。”
林子涵郑重接过:“晚辈定不辱命!”
四人分别,各奔前程。
林子涵与萧映雪一路南行,前往峨眉。
这日行至蜀中,忽见一群黑衣人在追赶一名少女。
少女衣衫褴褛,但身手矫健,显然有武功在身。
林子涵拔剑相助,击退黑衣人。
少女感激道:“多谢相救!小女苏蓉,乃峨眉弟子。这些人是逆天龙会的,想抓我逼师父交出天龙令!”
林子涵惊喜道:“我们正要去峨眉!姑娘可愿同行?”
苏蓉打量二人,忽然注意到林子涵手中的剑:“这是...龙渊剑?莫非你是林师兄?”
林子涵一怔:“姑娘认得我?”
苏蓉道:“师父常提起林师伯,说他剑法通神。我看你的剑与师父描述的相似,故有此猜。”
于是三人结伴同行。
途中,苏蓉说起峨眉近况:逆天龙会屡次骚扰,静仪师太坚决不交天龙令,双方多次冲突。
这日夜晚宿营时,苏蓉悄悄对萧映雪道:“萧姐姐,林师兄可知他与峨眉的渊源?”
萧映雪摇头:“什么渊源?”
苏蓉道:“静仪师太原是林师伯的师妹,二人曾有情愫。后来林师伯遇害,师太才出家为尼。”
萧映雪惊讶不已,看向熟睡的林子涵,心中复杂。
次日抵达峨眉,但见山门前有多处打斗痕迹。
静仪师太接待众人,她虽已中年,仍可看出当年风韵。
见到林子涵,她神情激动:“像...太像了...与你父亲年轻时一模一样。”眼中泪光闪动。
得知来意后,静仪师太毫不犹豫取出天龙令:“此令本就是你父亲当年托我保管,如今物归原主。”
又对林子涵道:“你父亲临终前,曾留话给我:若有一天你来找我,告诉你——龙渊剑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杀人,而是救人。”
林子涵若有所思。
在峨眉盘桓两日,准备告辞时,逆天龙会突然大举来袭。
为首者黑纱蒙面,武功极高,连败数名峨眉高手。
静仪师太亲自出手,竟也落于下风。
林子涵拔剑相助,龙渊剑法施展开来,与蒙面人战在一处。
这人武功怪异,似能预判林子涵的招式,处处克制。
激战中,蒙面人突然道:“龙渊剑法不过如此!让你见识真正的天龙武学!”
招式一变,竟使出与龙渊剑法相似却又更加狠辣的剑法。
林子涵渐感不支,危急时刻,忽想起父亲的话:“最高境界不是杀人,而是救人。”
心念一动,剑法随之变化,不再追求杀伤,而是以守为攻,以柔克刚。
蒙面人猝不及防,竟被克制,中了一剑,仓皇退走。
静仪师太惊喜道:“你竟悟出了龙渊剑法的真谛!”
林子涵自己也惊讶不已,原来父亲留下的这句话,竟是剑法最高心法。
取得峨眉天龙令后,二人告辞下山。
接下来要赶往武当与萧寒舟等人会合。
途中经过一座小镇,发现镇上正在举行比武招亲。
好奇打听,原来是当地豪绅为女选婿。奖品中竟有一块古玉,形状与天龙令相似。
林子涵心中一动,前往观看。
比武台上,一个青衣少年连败数人,武功不俗。
林子涵为得古玉,上台挑战。二人交手数十合,林子涵胜出。
得胜后,豪绅却反悔,不愿交出古玉。原来那古玉是传家之宝。
正争执间,忽有黑衣人杀到,直取古玉。
林子涵保护古玉,与黑衣人交战。交手中发现这些人武功路数与逆天龙会相似。
激战中,古玉被打碎,里面竟露出一块小巧的令牌——正是逆天龙令之一!
黑衣人见状更加疯狂,欲抢夺令牌。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白玉堂!
原来白玉堂伤愈后,奉命追寻逆天龙会踪迹,恰好至此。
有了白玉堂相助,很快击退黑衣人。
白玉堂道:“我在少林查到线索,逆天龙会首脑可能藏身江南。正要前往调查,听说你们在此,特来会合。”
于是三人同行,前往武当。
武当山上,却见一片狼藉,显然经历大战。
找到萧寒舟和冷凝月时,他们正与武当掌门清虚真人商议要事。
原来武当也遭逆天龙会袭击,天龙令被夺。清虚真人受伤,幸得萧冷二人及时赶到,方保无恙。
清虚真人道:“那首脑武功极高,似是我师兄清玄的路数,却又更加诡异。”
现在八块天龙令,逆天龙会已得五块(武当的一块加上原有的四块逆天令),正道只得三块(少林、昆仑、峨眉)。
情况危急。
清虚真人忽然道:“或许还有一个办法。传说龙渊剑是开启宝藏的关键,或许不需集齐八令,也能阻止他们。”
他取出一个古老卷轴:“这是武当秘藏,记载着龙渊剑的来历和真正用法。”
卷轴记载:龙渊剑乃上古神兵,唯有至情至性之人方能发挥真正威力。剑中藏有一个秘密,关系到天下苍生。
林子涵想起父亲的话:“龙渊剑法的最高境界不是杀人,而是救人。”
他闭目凝神,运起龙渊心法,手中长剑忽然发出嗡鸣,剑光大盛。
众人惊讶地看到,剑身上浮现出细小文字和地图。
“原来秘密藏在剑中!”萧寒舟惊叹。
文字记载:天龙宝藏实则是一个陷阱,旨在引诱贪婪之人自取灭亡。真正重要的是藏在宝藏中的“天龙心经”,可化解世间戾气,导人向善。
地图则指示出宝藏所在地——天山之巅。
众人决定即刻赶往天山,阻止逆天龙会开启宝藏。
前途未卜,但信念坚定。
因为他们知道,这关系到天下安危,武林命运。
而林子涵更想知道的是:逆天龙会首脑究竟是谁?与林家庄惨案有何关联?
这一切,都将在天山之巅揭晓。
(第五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