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龙遗秘
下了昆仑山,众人商议下一步行止。
“清玄真人说龙渊剑图还有下半部,且与天龙会有关。”林子涵展开剑图,仔细端详,“但这上半部并无任何提示。”
冷凝月沉吟道:“或许需要特殊条件才能显现线索。我记得师尊曾提过,天龙会成员各持有一枚玉佩,拼合起来方能揭示总会所在。”
萧寒舟神色一动,从怀中取出一枚龙形玉佩:“可是这样的玉佩?”
几乎同时,冷凝月也取出一枚相同的玉佩。两枚玉佩在日光下泛着温润光泽,龙形栩栩如生。
白玉堂瞪大眼睛:“你们俩...都是天龙会成员?”
萧寒舟与冷凝月对视一眼,神色复杂。
“十八年前,我们都曾是天龙会成员。”萧寒舟轻叹,“那时武林中各派纷争不断,朝廷又对江湖势力虎视眈眈。天龙会应运而生,旨在调解纷争,制止干戈。”
冷凝月接话道:“林正雄大哥是天龙会发起人之一,剑图原本由他保管。谁知一夜之间,林家庄惨遭灭门,剑图失踪,天龙会也因此解散。”
林子涵激动不已:“那我父亲...他是什么样的人?”
萧寒舟眼中露出追忆之色:“林大哥侠义为怀,武功高强,是武林中难得一见的豪杰。他主张江湖与朝廷和平共处,为此多方奔走。”
“那为何会招来杀身之祸?”萧映雪不解。
冷凝月摇头:“这也是我们多年来想查明的。似乎林大哥发现了某个重大秘密,才引来灭门之祸。”
白玉堂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忽然道:“既然玉佩是线索,何不试试将它们与剑图放在一起?”
众人觉得有理,将两枚玉佩放在剑图两侧。神奇的是,玉佩与剑图接触后,图上渐渐显现出新的线条和文字。
“这是一幅地图!”林子涵惊喜道。
地图标注的地点竟是江南苏州城外的一处山庄,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双玉合,天门开。”
萧寒舟面色凝重:“这是天龙会旧址‘聚义庄’,自天龙会解散后已荒废多年。”
冷凝月道:“既然剑图指引我们去那里,必有深意。”
于是众人改道向南,前往苏州。
途中经过一座小镇时,发现镇上人心惶惶。一打听才知,近日镇上多名少女失踪,官府查无音讯。
萧映雪心生怜悯:“这些姑娘太可怜了,我们能帮上忙吗?”
当晚,众人在客栈住宿。深夜,林子涵听到屋顶有异响,悄悄追出,见几个黑影扛着个麻袋疾行。
他紧随其后,来到镇外一处荒宅。宅内灯火通明,竟是个秘密据点。
林子涵潜入宅中,震惊地发现这里关押着十余名少女,均被药物迷昏。几个黑衣人在外间饮酒作乐,言语中透露出他们是“幽冥教”的人,抓这些少女是为了练什么邪功。
林子涵正欲救人,忽然被人从后按住肩膀。回头一看,竟是白玉堂。
“白前辈?” “嘘——”白玉堂示意他噤声,“稍安勿躁,我已通知萧兄和冷仙子在外接应。先听听他们说什么。”
只听一个黑衣人道:“教主神功将成,只差这几个纯阴之体的女子了。届时一统江湖,指日可待!”
另一个道:“听说教主还与朝廷中的大人物有联系,到时候江湖朝廷都是我们的天下!”
林子涵与白玉堂对视一眼,心知此事非同小可。
突然,外面传来打斗声。原来是萧寒舟和冷凝月被发现,与守卫交上手。
林子涵和白玉堂趁机救人,打开牢门唤醒少女。
混乱中,一个黑衣人悄悄启动机关,地面突然裂开,林子涵和几名少女跌入地下密室。
密室中幽暗潮湿,林子涵护着几名惊恐的少女,小心探索出路。
忽然,一个虚弱的声音从角落传来:“是...是谁?” 林子涵循声望去,见一个白发老妇被铁链锁在墙上,奄奄一息。
他上前解开铁链,老妇喘息道:“多谢相救。老身是峨眉派静慧师太,被幽冥教主囚禁于此多年。”
林子涵惊道:“可是‘剑绝’静慧师太?晚辈听师尊提过您的大名。”
静慧师太苦笑:“虚名而已。少侠小心,幽冥教主武功诡异,擅长摄心术,已控制了不少武林人士。”
正说着,石门开启,一个披着黑袍的身影出现,声音阴冷:“静慧,你竟敢泄露本教机密!”
林子涵拔剑护在前方:“你就是幽冥教主?”
黑袍人冷笑:“小子,既然来了,就留下吧!”说罢衣袖一挥,一股诡异香气弥漫开来。
林子涵顿觉头晕目眩,忙运功抵抗。几名少女已昏倒在地。
静慧师太急道:“少侠小心,这是迷魂香!”
林子涵强提内力,龙渊剑法施展开来。然而在迷香影响下,剑招滞涩,渐渐不支。
危急时刻,一道剑光破顶而下,冷凝月从天而降:“妖人休得猖狂!”
随之而来的是萧寒舟和白玉堂。原来他们找到密室入口,及时赶来。
幽冥教主见势不妙,欲逃走,被萧寒舟拦住去路。
“幽冥教主,多年不见,你还是这般鬼祟。”萧寒舟冷声道。
幽冥教主狞笑:“萧寒舟,冷凝月,你们这对旧情人倒是凑齐了。今日就让你们见识见识幽冥神功的厉害!”
他黑袍鼓动,一股阴寒内力弥漫开来。众人只觉如坠冰窟,行动迟缓。
静慧师太惊呼:“这是玄冥寒气!快运功抵抗!”
萧寒舟与冷凝月对视一眼,双剑合璧,剑光如日月交辉,竟破开了玄冥寒气。
幽冥教主大惊:“日月同辉?你们练成了这套剑法?”
萧寒舟冷声道:“十八年前你暗算林大哥,今日该偿命了!”
幽冥教主狂笑:“林正雄不识时务,死有余辜!你们若肯归顺,本教主可饶你们不死!”
林子涵闻言怒极,龙渊剑法全力施为,剑光大盛。
在众人合攻下,幽冥教主渐感不支,忽然扑向昏迷的少女,欲抓为人质。
千钧一发之际,静慧师太突然跃起,以残存功力一掌击向幽冥教主后心。
幽冥教主猝不及防,中掌吐血,黑袍破裂,露出一张惨白的面孔。
“是你!”萧寒舟震惊道,“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陆炳狞笑:“既然被你们认出来,就更不能留活口了!”说罢猛拍墙壁,密室开始坍塌。
“快走!”白玉堂急道,带领众人救出少女,迅速撤离。
逃出荒宅,回头只见宅院已陷入地底。
静慧师太伤重不支,临终前道:“陆炳是朝廷的人...幽冥教与朝廷有勾结...小心...”话未说完便溘然长逝。
众人黯然。将静慧师太安葬后,护送被救少女回镇。
镇上百姓感激不尽,挽留众人多住几日。盛情难却,加之需休整,便暂留两日。
这两日间,林子涵与萧映雪感情日深。月下漫步时,林子涵终于表明心迹:“待大仇得报,真相大白,我定娶你为妻。”
萧映雪羞红脸颔首:“我等你。”
萧寒舟与冷凝月看在眼里,心中欣慰却又担忧。江湖风波恶,前路艰险,儿女情长恐难圆满。
白玉堂则整日与镇中老酒鬼厮混,竟打听到一个重要消息:苏州聚义庄近日有陌生人出入,形迹可疑。
众人不敢耽搁,次日便启程赶往苏州。
三日后抵达苏州城外聚义庄。庄院荒废已久,断壁残垣间依稀可见昔日规模。
按照剑图指示,众人找到庄中密室。密室门上有两个玉佩形状的凹槽。
萧寒舟与冷凝月对视一眼,将玉佩放入凹槽。石门缓缓开启,露出向下的阶梯。
密室内尘封多年,积满灰尘。中央石桌上放着一个铁盒,上刻“天龙遗秘”四字。
打开铁盒,里面是一本册子和几封信件。
册子记录着天龙会成员名单和宗旨,其中果然有林正雄、萧寒舟、冷凝月等人的名字。
信件则是林正雄与某位朝廷重臣的往来书信,内容令人震惊:原来当朝太师秦嵩与塞外异族勾结,意图谋反。林正雄搜集了大量证据,准备联合天龙会成员揭发。
最后一封信日期正是林家庄惨案前三日,信中写道:“...证据已妥善隐藏,唯有龙渊剑图可揭示所在。然太师府已察觉,危在旦夕。若有不测,望后来者继续此志...”
林子涵热泪盈眶:“父亲果然是为人所害!”
萧寒舟凝重道:“看来林大哥遇害是因为掌握了秦嵩谋反的证据。”
冷凝月翻看册子后页,忽然道:“这里有龙渊剑法下半部的线索。”
后页记载:龙渊剑法下半部藏于少林寺藏经阁内,需以至诚之心求得。
众人商议后,决定兵分两路:萧寒舟与冷凝月前往京城,联络旧部,继续搜集秦嵩罪证;林子涵与萧映雪前往少林求取剑法下半部;白玉堂则负责联络江湖义士,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临别前,萧寒舟将一枚令牌交给林子涵:“这是天龙令,见此令如见会长。少林方丈慧明大师曾是林大哥故交,见此令或可相助。”
又对萧映雪道:“雪儿,江湖险恶,万事小心。”
萧映雪含泪点头:“爹爹和冷姨也要保重。”
两路人马分别,各奔前程。
林子涵与萧映雪一路西行,前往少林。这对年轻人初涉情滋味,虽前途未卜,但相伴而行,亦觉甜蜜。
这日行至嵩山脚下,忽见一群黑衣人正在围攻一位老僧。
老僧武功高强,但寡不敌众,已是险象环生。
林子涵毫不犹豫拔剑相助,萧映雪也从旁策应。
黑衣人中有人惊呼:“龙渊剑法!是那小子!” 顿时攻势更猛,显然目标是林子涵。
老僧见状,忽然大喝一声,掌风如雷,击退数人,对林子涵道:“少侠随老衲来!”
三人且战且退,入得山中一片竹林。老僧熟悉路径,很快甩开追兵。
来到一处僻静茅庵,老僧方道:“老衲慧明,多谢少侠相助。”
林子涵惊喜道:“您就是慧明方丈?晚辈正要去少林拜见您!”说罢取出天龙令。
慧明见到令牌,神色激动:“天龙令!可是故人之后?”
林子涵表明身份,说明来意。
慧明长叹:“林施主冤屈,老衲早有所疑。只可惜当年势单力薄,未能查明真相。”他仔细打量林子涵,“你说要求取龙渊剑法下半部?”
林子涵称是。
慧明沉吟道:“剑法下半部确在少林,但非有缘人不可得。少侠需通过少林三重考验,证明心性资质,方可传授。”
于是林子涵留在少林,开始接受考验。
第一考验“禅心”,需在达摩洞面壁七日,悟禅理,明本心。
洞中寒苦,又有幻象扰心。林子涵谨记冤屈未雪,不敢懈怠,终通过考验。
第二考验“武德”,与少林弟子切磋武功,需胜而不骄,败而不馁,点到即止。
林子涵连战十八罗汉阵,虽多处受伤,但始终坚守武德,得众僧认可。
第三考验“舍身”,需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
恰在此时,那群黑衣人竟找到少林,欲强闯藏经阁。
激战中,一名小沙弥险遭毒手,林子涵舍身相护,重伤吐血。
慧明见状,终于点头:“舍身取义,大善!通过!”
养伤期间,萧映雪悉心照料,二人感情愈深。
慧明将龙渊剑法下半部传授给林子涵。下半部不仅是精妙剑法,更有一套内功心法,修成后威力无穷。
然而慧明警告道:“此剑法威力太大,若心术不正,反受其害。望少侠谨记武德,勿堕魔道。”
林子涵郑重承诺。
一月后,林子涵剑法大成,与萧映雪辞别少林,前往京城与萧寒舟等人会合。
途中得知一个惊人消息:秦嵩病重,其党羽似有异动。京城戒备森严,风声鹤唳。
更令人不安的是,江湖中多个门派遭神秘势力袭击,似乎有大事即将发生。
这日行至黄河边,忽见河上漂来许多尸体,看装束竟是各派武林人士。
林子涵捞起一具尸体,发现致命伤诡异非常,似是被某种奇特武功所杀。
“这是...幽冥神功的痕迹!”萧映雪惊道,“难道陆炳没死?”
忽然,岸上传来一声冷笑:“聪明!可惜知道得太晚了!”
陆炳带着大批黑衣人出现,将二人团团围住。
“小子,交出龙渊剑图,饶你们全尸!”陆炳狞笑。
林子涵将萧映雪护在身后:“休想!”
陆炳一挥手,黑衣人一拥而上。
林子涵龙渊剑法全力施为,剑光如龙,威力惊人。然而黑衣人众多,又结阵围攻,渐渐陷入苦战。
萧映雪也拔剑相助,但她武功平平,很快受伤。
林子涵为保护她,背后空门大开,中了一掌,吐血倒地。
“林大哥!”萧映雪惊呼,扑到他身前。
陆炳一步步逼近:“既然不肯交出,那就去死吧!”
正当危急时刻,忽然一道剑光从天而降,逼退陆炳。
一个白衣身影飘然落地,竟是楚云飞!
“林兄,别来无恙?”楚云飞微笑,手中长剑如雪。
随后又有数十名昆仑弟子赶到,加入战团。
陆炳见势不妙,怒道:“昆仑派也要蹚这浑水?”
楚云飞正色道:“邪魔外道,人人得而诛之!”
有了昆仑派相助,战局顿时扭转。陆炳见讨不到便宜,下令撤退。
临去前,他对林子涵冷笑道:“京城已布下天罗地网,就等你们自投罗网!哈哈...”笑声中带人离去。
楚云飞道:“我奉师命带弟子下山,正是为应对江湖变局。听说京城有变,特来相助。”
林子涵感激不尽,将京城情况告知。
楚云飞神色凝重:“看来秦嵩党羽要做最后一搏了。我们必须尽快赶往京城。”
于是众人结伴同行,星夜兼程赶往京城。
越近京城,气氛越紧张。沿途多见兵马调动,百姓惶恐。
这日终于抵达京城外,却发现城门紧闭,守军增加数倍。
白玉堂早已在城外等候,见面急道:“你们可算来了!出大事了!”
“怎么了?”林子涵问。
白玉堂压低声音:“三日前,皇上突然病重昏迷,秦嵩以太后名义把持朝政,软禁太子,大肆抓捕忠良。萧兄和冷仙子潜入城中,至今音讯全无!”
林子涵和萧映雪大惊失色。
楚云飞道:“必须尽快进城救人!”
白玉堂摇头:“京城现在许进不许出,守卫森严,很难潜入。”
林子涵沉思片刻,忽然道:“或许有个办法...”
他取出龙渊剑图:“既然剑图是秦嵩一心想要的东西,我们就以此作饵,引蛇出洞!”
众人商议后,定下计策。
次日,京城传出消息:龙渊剑图出现在城外白云观。
果然,傍晚时分,大批官兵包围了白云观。
观内,林子涵独自坐在院中,剑图放在面前石桌上。
陆炳带着高手闯入,冷笑道:“小子,这次看你在哪里逃!”
林子涵淡然道:“剑图在此,有本事来取。”
陆炳一挥手,众高手一拥而上。
忽然,观内外喊杀声四起。楚云飞带领昆仑弟子从外杀入,白玉堂从观内杀出。原来众人早已埋伏多时。
混战中,林子涵直取陆炳。龙渊剑法施展开来,已有宗师风范。
陆炳幽冥神功诡异非常,二人打得难分难解。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已被软禁的太子竟带兵赶到,原来萧寒舟和冷凝月早已救出太子,暗中联络忠良,只等时机。
太子高呼:“秦嵩谋逆,罪证确凿!缴械者免死!”
官兵见太子亲临,纷纷倒戈。陆炳见大势已去,欲逃走,被林子涵一剑穿心。
“父亲...母亲...孩儿为你们报仇了...”林子涵仰天长啸,泪流满面。
京城之乱平定,太子监国,秦嵩党羽被一网打尽。
然而在清点秦嵩府邸时,发现一封密信,显示秦嵩背后还有更大黑手——塞外异族首领“金狼王”。
信中提到“天龙计划”,似乎与失踪多年的天龙会有关。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秦嵩密室中发现一块令牌,上面刻着一条飞龙——与天龙令一模一样,却是黑色的。
慧明方丈被请来辨认后,面色大变:“这是...逆天龙令!难道传说竟是真的?”
“什么传说?”众人急问。
慧明凝重道:“传说天龙会创立之初,曾有一派主张以武力统一江湖,掌控朝廷。这一派后来被驱逐,成立‘逆天龙会’,誓言报复。难道这一切都是逆天龙会在背后操纵?”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来报:“边关急报!金狼王率大军压境,声称要为其‘盟友’报仇!”
看来,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林子涵握紧手中长剑,目光坚定。无论敌人多么强大,他都必须挺身而出。
因为这就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责任。
(第四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