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物语系列之35
全民抗战中的湘西南苗族血性
作者:雷学业(苗族)
湘西南苗族是一支英勇不屈的民族,湘西南苗族人民具有大山的脊梁,大山的血性!
自秦汉以降,湘西南城步苗族的史册便浸染着铁与血的色泽。他们如同峭壁上的青松,在封建王朝的罡风中倔强生长。为了民族生存和种族延申,城步苗族与封建王朝进行了大小上百次的反抗斗争,他们代代以血肉之躯,抗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统治,维护了民族的生存延续,生生不息!
城步苗族人民不仅有着顽强反抗封建残暴统治的不屈血性,更有着坚强抵抗外侮的民族大义。当豺狼叩门时,他们以脊梁为长城,以热血为熔炉,在南山山脉的苍茫暮色中,铸就了抗击外侮的永恒丰碑。
1934年9月和12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经过城步,大力宣传抗日救国方针,苗族人民深受鼓舞,点燃了这个古老民族深埋千年的家国情怀,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红军过城步,在苗乡大地播下了抗日救国的革命火种。
红军主力部队翻越湘桂边界城步老山界
1938年,城步共有300多名志愿者加入抗战队伍。当三百儿郎束发从军时,寨老们将珍藏的苗银佩于战士胸前,那银饰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仿佛苗疆世代相传的铮铮傲骨。这批热血青年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英勇杀敌,血洒疆场,其中有名字可查的抗战殉难军人就有64人。
1939年2月,城步大批进步青年纷纷进入中共湖南省委在武冈塘田寺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学习,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同时该县还有陈鹤泉、段刚、鲁敏之等一批进步青年学生,冲破国民党重重阻挠,冒死奔赴延安,来到抗日最前线,加入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成为英勇抗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战士,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
中美飞行员在芷江机场合影
1944年8月,日军占领邵阳,城步告急。以陈纳德为首的“飞虎队”从芷江机场出发,飞过城步天空,轰炸日军基地。同年7月和10月,先后有两架中美空军飞机,因空战时间长,燃料殆尽,无法返回机场,经几圈盘旋视察地形后,降落在城步羊石田附近的巫水河道。苗乡人民奋不顾身,先后救起两名美国飞行员,悉心加以保护,并对他们热情款待,随后由4名苗族青年将他们安全护送到县政府。
城步巫水河下游羊石段,就是当年降落盟军战机的河床 雷学业摄
曾担任王耀武将军机要室主任的城步青年钟晓邨,自告奋勇回乡担任城步县长,兼县民众抗日自卫团司令,以他娴熟的军事知识指挥全县抗战活动,积极协调军民关系,全面组织军需供应,广泛发动群众支援前线,指挥民众抗日自卫团清剿残敌,组织战后恢复工作。
曾在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任上校教官的李擎化,得知城步告急的消息后,请假回乡担任县民众抗日自卫团副司令,配合国军开展抗日斗争,先后击毙击伤和捕获敌人数十人。
时任国民党湖南《中央日报》社社长的的段梦晖先生,主动向设在武冈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二分校借步枪25支,弹药2500发,送给城步安仁乡抗日自卫分队用以抗日。
定居台湾的蓝彰将军1989年3月8日写给老家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亲侄儿蓝佑龙的亲笔信
该县苗族青年蓝彰,1935年省立一中毕业后,决意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只身奔赴南京,一举考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2期步科。1938年,蓝彰毕业,他在作战实践中亲身感受到我国没有强大空军的劣势,眼睁睁看着敌机疯狂扫射轰炸却无力反击,徒见国土哀鸿遍野。于是,他再次决意改当空军,学好空中杀敌本领,投考设在杭州笕桥的“航空学校”,被录入航炸科第五期。1941年夏,他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高级班教官兼教育长参谋。后调入中国空军总指挥部,担任中国空军总指挥毛邦初将军的侦察参谋和王叔铭将军的防空参谋,负责西南防空任务,全身投入工作,经常提供准确无误的侦察情报,精确预测敌机动态以防袭击。当他亲自驾驶的战鹰掠过雪峰山巅,机翼上凝结的不仅是江南的雨露,更是苗疆男儿对故土的深情守望。因功勋卓著,蓝彰先后被授予抗战纪念、一星飞虎等系列勋章。
1941年,24岁的苗族青年陈长高主动报名参军。经过艰苦训练,次年4月被编入国军六十六军新编三十八师,师长是国军中鼎鼎有名的抗日名将孙立人。陈长高被分配到一一三团迫击炮连当炮手。虽然文化不高,但他身上流淌的是苗族同胞精忠报国、霸蛮能干的血性,他很快学习掌握了射击技术的各种要领,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一等炮手,被挑选进入“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参加对日作战。在仁安羌、甘卡和八莫艰苦作战的浓浓硝烟中,他黝黑的面庞映着炮火的红光,恍若苗族传说中的战神蚩尤重生。历经九死一生,这个从雪峰山走出的苗族战士立功无数,用沾满炮油的手掌,接过了由民国总统亲自签发的二等奖勋章。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陈长高作为被选中士兵代表,随团从广州坐军舰经香港到达东京,出席了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军舰上举行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成为一名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在本土签订投降书的历史见证人。
在日军侵入城步,抗战进入决战时刻的雪峰山战役中,城步苗族人民团结一心,奋起阻击,配合国军英勇打击日军,迟滞了敌军侧翼策应主力部队进攻芷江机场的进程,使日寇孤军深入,为国军实施全面反击,夺取雪峰山战役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谱写了一曲苗汉军民奋勇抗击外敌的英勇赞歌。
1945年5月,雪峰山会战中的中国军队在洞口县江口镇青岩阵地用重机枪射击来犯日军
1945年4月21日,4000日军铁蹄从新宁边境突破国军防线,窜入城步威溪乡,经观音阁,过花桥,转入武冈,沿城武边界向绥宁武阳前进。另一股日军从新宁黄金侵入城步大古山,经七里山至土桥,与国军蔡仁杰部九十八师发生激战。蔡部将士勇猛出击,毙敌甚多。23日,日军分为两股,一股继续西进,在峰溪界与一三二团遭遇,国军抢占有利地形,奋勇阻击,日军多次猛攻,均被击退。另一股从真良出清溪,遭一三一团猛烈堵击,苦战一日两夜,均未能突破国军防线。
25日至30日,国军在县城城郊、蒋坊、彬昌、梅口等处与敌鏖战,奋勇追击。当2000余日军携钢炮数门由莲子塘偷渡巫水时,国军乘其半渡之机出击,并集中炮火向东岸猛轰,激战半小时,日军遭受重创,掉头溃逃。直至4月30日,日军第五十八旅团主力纵队在城步境内遭受重大消耗后,败走绥宁关峡、武阳。
城步阻击战,迟滞了日军支援部队与主力会合的进程,极大削弱了日军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造成日军主力孤军深入,失去策应,为国军实施全面反击,夺取雪峰山战役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使日军原定三面合击中国军队、窜犯芷江的作战计划化为泡影。
湘西会战又称芷江保卫战、雪峰山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最后一次重要战役。此战的大获全胜,重挫了日军的锐气,对加快日军投降进程起到了重大作用,成为日军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收缩的转折点。芷江洽降,宣告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8月21日,湖南芷江受降典礼现场。眼帘低垂的日本降使今井武夫接受投降
这场惊心动魄的抗日阻击战,城步苗乡人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自发拿起扁担、锄头,有的甚至赤手空拳,同日军进行殊死搏斗。
4月27日,一队从绥宁县武阳镇溃退的日军残兵60余人,经武冈县城巡原路折返新宁驻地,仓皇逃到城步碧云乡的松柏油岭冲,在陡竹山迷了路,被抓来的当地向导故意将日军带到白果岭深山密林中,向导伺机逃脱。日军晕头转向窜了大半天才翻过山,来到牛角水、黑石头,遭城步县抗日自卫团和当地群众勇猛追杀,敌人狼狈逃出县境。
当年日军从新宁县侵入城步县境之威溪乡,如今一片生机
5月初,10名被打散的日军从武冈潜入城步威溪,欲返回新宁大本营,隐藏在桂花园南槽湾山中。城步县民众抗日自卫队连夜赶到桂花园进行围剿,激战一天一夜,毙敌军官一名,被自卫队放火烧死8人。一军官化装脱逃,在白沙村与农民“把师”张如兰相撞,张将其一把抱住。日兵挣不开,便将别在腰间的一枚手榴弹拉开导火索,丢在脚下,欲同归于尽,被张一脚将手榴弹踢下河去,将日兵扭送到乡公所。从其身上搜出红绸一块,上书“天皇钦封少尉”字样。“张把师”受到县政府嘉奖。
当历史的硝烟散尽,南山山脉的杜鹃依旧年年泣血。那些束着苗银出征的背影,那些在巫水河畔托起盟军飞行员的手臂,那些在雪峰山下与日寇厮杀的呐喊,早已化作苗乡大地上最坚硬的图腾。城步儿女用热血诠释了“银饰可熔,傲骨不折”的民族气节,在伟大的中华抗战史上,每一个挺身而出的苗乡儿女,都是阻挡豺狼虎豹的巍峨界碑。如今,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绿色苗疆。
参考资料:
1、《城步文史第三辑》:《城步境内的抗日阻击战记略》
2、《城步人民革命史》:《城步抗日战事》
3、《中国共产党城步县历史》:《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军》
4、雷学业《鲜为人知的城步苗乡抗日活动》
2025年9月2日
【作者简介】
雷学业,男,苗族,湖南城步人,中国苗族作家,邵阳市优秀社会科学专家,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已在《人民日报》《中国民zu报》等发表散文论文多篇。著有《城步苗族简史》《神韵_苗族文化研究》等,代表作品有《城步古苗文字的前世今生》《熊出虎没鹿来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