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香自宣化来
文/蔡凤武
历尽沧桑枝愈韧,甜香自向苦寒沽 ,
韩愈诗成昌黎梦,咏物千年志未输 。
金秋串串垂星斗,古城脉脉待君晤,
若问人间何所寄?宣化葡萄胜仙姝。
在时光的长河里,总有一些地方,以其独特的韵味,悄然镌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宣化,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便是这样一个地方。而那弥漫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的葡萄香,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起了古城宣化的千年历史、文化与生活。
走进宣化,仿佛踏入了一个葡萄的世界。古城宣化葡萄小镇(又名莲花葡萄小镇),那碧绿的叶子层层叠叠,像一把把绿伞,为行人遮挡着夏日的骄阳。藤蔓上,一串串葡萄宛如晶莹剔透的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有紫得发亮的巨峰,宛如深邃的夜空;有绿得清新的马奶葡萄,恰似翡翠雕琢而成。微风拂过,葡萄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宣化与葡萄的故事。
宣化的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汉代。据史料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后,葡萄的种植技术逐渐传入中原,宣化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了葡萄生长的理想之地。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宣化葡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种植方式——漏斗架栽培。这种架式像一个巨大的漏斗,不仅通风透光,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和结果,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曾经专题报道这宣化葡萄的前世与今生,站在高处俯瞰,一片片漏斗状的葡萄架错落有致,仿佛是大地编织的精美图案。
漫步在宣化的乡村,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精心地呵护着每一株葡萄藤,修剪枝叶、疏花疏果、施肥浇水,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在果农们的眼中,这些葡萄不仅仅是农作物,更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和寄托。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这片土地变成了葡萄的乐园,也将葡萄的甜蜜传递给了每一个来到宣化的人。
葡萄成熟的季节,是古城宣化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大街小巷弥漫着浓郁的葡萄香,仿佛空气都被染成了甜美的颜色。集市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葡萄,摊位前人头攒动,人们挑选着自己心仪的葡萄,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孩子们在葡萄架、摊前跑来跑去,手拿葡萄,品偿着满嘴的甜香。此时的宣化,人们沉沁在丰收葡萄季带来的喜悦之中。
除了鲜食葡萄,宣化的葡萄酒也颇具盛名。当地的葡萄酒厂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酿造出了口感醇厚、香气浓郁的葡萄酒。走进葡萄酒厂,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在发酵车间里,发酵罐静静地伫立着,里面的葡萄汁正经历着神奇的变化。品尝宣化的葡萄酒,那醇厚的口感在舌尖上散开,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宣化的阳光、土壤和葡萄的芬芳。
葡萄,不仅是宣化的特色农产品,更是宣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化,有许多与葡萄相关的民俗活动和文化传统。每年的葡萄节,是宣化人民的盛大节日。节日期间,人们会举办葡萄采摘、葡萄酒品鉴、文艺演出等活动,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葡萄节不仅展示了宣化的葡萄文化和旅游资源,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活在宣化,我常常逛葡萄小镇,品尝葡萄的甜香,感受时光的宁静与美好。那一串串葡萄,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承载着宣化的历史与记忆,传递着宣化人民的热情、勤劳与善良。葡萄香自宣化来,这香气,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宣化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葡萄香依然萦绕在我的心头。我知道,宣化的葡萄香,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对这座城市最美好的记忆。我期待着远朋嘉宾来到古城宣化,沉沁令人感叹的葡萄香里,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蔡凤武,河北兴隆人。武警上校退休警官,系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张家口采风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家口朗诵艺术联盟会员。创作诗文近百余首,主要作品有《塞北七月》《山城美的赞歌》《奥运礼赞》《雪如意的初夏》《古城黄羊山的颜色》等,诗文散见发表于《中国乡村》《人民公安》《消防界》《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长城文艺》等几十家报刊以及《山城好声音》《采风视野》等文学网络平台。
朗诵者简介:田田,生长于北京,喜爱京剧和声音艺术,希望用诵读感动自己,温暖他人,品位生活的美好!满庭芳艺术联盟主播,河北省朗诵协会会员,清泉朗诵文学艺术团团员,张家口朗诵艺术爱好者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