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31

鲁山纪行
陈新民
早就想去鲁山一游,回到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看,我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存有一份很深厚的感情。奈何身边事多,一直未能成行,前几天幸得空闲,于是带着女儿一起前往,了却多年的夙愿。
鲁山是山东四座大山之一,位于山东的中心,为鲁中最高峰。鲁山是"沂源猿人"——最早的山东人的发祥地。鲁山历史上曾称东山,相传春秋末年,鲁班在此山被茅草划破了手指,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茅草叶子的边缘有一排锋利的细齿,于是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锯。为了纪念鲁班,人们把东山改名为鲁班山,后来渐渐地简称鲁山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应对美苏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三线工业”的指示,遵循“分散、靠山、隐蔽”和“立足省自为战”的方针,各地发展大小三线建设。1965年,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感召下,山东省国防工业办公室调集各路精兵强将,在鲁山前坡兴建了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编号为976厂,隶属于山东省国防科工办,是省属地方国营军工大型骨干企业。地方上对其俗称“土门一厂”。
曾经有数千名优秀儿女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打起背包,告别亲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他们风餐露宿,肩挑背扛,从无到有,默默无闻地奋战在这块土地上。为了军工保密,他们不为名不为利,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又有多少战友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历史不应该被遗忘,今天,我回来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以前从博山过来,要经过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翻过松仙岭,山高路险,而现在直接穿过松仙岭隧道就进入了沂源县境内。这里是沂河的发源地,路边小河唤作螳螂河。公路沿河而建,随着汽车的飞驰,松仙岭村、露芽店、水磨头等村庄一闪而过,看着这些熟悉的村庄,心情随之激动起来。虽然有的景物看似陈旧,经历长年累月风雨的洗礼,残缺不堪,可我,对这些自然浓郁乡土气味的钟爱丝毫未曾改变。
土门一厂位于沂源县土门镇,现改称南鲁山镇。除了土门镇外,厂区周围还有黄崖村、池埠村、朱阿村和水磨头村。在土门镇黄崖村头下了车,顿感清爽。啊!久违了的新鲜空气,久违了的蓝天白云,久违了的青山绿水!
跨过一座小桥,前行百十米,河东就是原来的旧居,虽然过了二十多年,依稀还是旧时模样,现在已是黄崖村民的住宅。小女儿出生时正是冬天,退休的熊凤珠大姨,怕孩子小遭罪受委屈,主动帮忙给看孩子,分文不收,十分令人感动。
北边是两座宿舍楼,望着那熟悉的楼房,还有那熟悉的窗,唯独不见了那些熟悉的身影。几个老乡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近前一看,原来是是老朋友崔学法等,多年未见,已添了许多沧桑。喝着乡亲们的山泉水,甜到心坎。
沿河缓缓而行,从前的土路已经铺成了水泥路。这是一条走过多少次的路啊!暑往寒来,阴晴雨雪,月缺月圆,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记载着多少美好的时光!小河已经加宽,修建了几座拦河坝,水面宽阔明亮,却少了一些溪流潺潺的韵味。河西岸黄崖村笼罩在绿树丛中,偶尔传出几声狗吠。
一路走来,前面就是昔日的厂子弟学校,现在是土门中学了。驻足楼前,望着那熟悉的教学楼,熟悉的办公室,令人想起了那些熟悉的朋友。校园里繁花似锦,雪白的玉兰花似乎象征着昔日友谊的纯洁与芬芳。
从空中看,教学楼的主体造型是一只展翅的雄鹰。可敬可爱的园丁们在这里发出光和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多少雏鹰在这里吸收了丰富的知识与营养,从这里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当年中央电大创办,给我们老三届学生带来一个学习机会。由于工作需要,我成为唯一不脱产的电大学生,三年寒窗半工半读,以所有课目一次考试通过的成绩取得了大专文凭。忘不了张长禄、冮国臣、张西华、马祥乐等老师的淳淳教导,帮助我冲破了重重阻挠,顺利完成学业的往事。李华同学为我提供了国外带来的电子计算器,当时国内还没有的好东西,使我在工作中腾出了大量时间用于学习,帮助莫大焉。
过了黄崖桥沿河西岸溯流而上,阳光明媚,惠风和畅,但见杨柳飘飘,小桥流水,令人心旷神怡。左边的大山气势雄伟,半山腰中一个大大的“佛”字镌刻在千人洞旁的峭壁上,山头上建有供游人观赏景色的凉亭。千人洞曾经是早期的主要生产车间。
山下两座办公楼,我们科研所的办公室就在楼上,范兴祖、李明华、薛峰、牛春裕等前辈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这里有976厂的骄傲,1985年,送给美国里根总统和温伯格防长的礼品猎枪就出自我们之手,为中美两国人民增添了友谊。(另文详见《流星,落进了白宫》)
转过山来到了马场,因六百年前青州府在此养马而得名。上世纪七十年代,土门一厂在这里建成了著名的三号洞。别看洞口其貌不扬,里面却能容纳千军万马,当年的主要生产车间都在里面。作为重点国防设施,现在划为军事管理区了。洞口上面“毛主席万岁”仍旧清晰可见。
一泓池水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拾级而上是著名的天下第一石花洞——九天洞,洞里大面积的石花、石莲、方解石晶花和月奶石,被称为“九天四绝”;其中的石花质地纯正、玲珑剔透、高贵细腻,令人赏心悦目。
站在九天洞前,整个马场尽收眼底,虽然大部分房舍已被拆除,但西北角山梁上我们住过的被称为西伯利亚的宿舍还有保留。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年的舍友徐增利跑到香港帮他弟弟徐增平买航母去了,陈常诺则已驾鹤西去。
时光已是中午,邀了朱阿村的老友陈维功大哥来到小佛山栗子园酒家共进午餐。坐在山间露天餐厅,沐浴着春风品尝美味那种特别的风格,绝非城市里的星级大饭店所能比拟。
餐后顺便游览了小佛山上的灵芝洞,这是阁楼式结构洞穴,内部景观鬼斧神工,琳琅满目;洞外绿树成荫,仙气袅袅,洞天福地,鸟语花香。
我们来到池埠村,这是坐落在厂区东边山坳里的一个自然村。抗战时期,日本鬼子从鲁山下来,一路烧杀掳掠,从池埠村边经过,愣是没看到这个村子,该村免于浩劫。当年的邻居有张长禄、张长翔、张岐虎一家,还有刘庆友、来秀喜夫妇等,那时大家你来我往亲如一家,祝荷蔚领着一帮小朋友也常过来串门玩耍。
在旧居前遇到邻居老大娘,高龄86了,面色红润,身体还很健康,问及老友叶书记、崔会计和徐治安员,却都已作古。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哪。
从池埠村北边爬上山梁,原计划在此处拍摄鲁山落日,怎奈天公不作美,傍晚西边天空云雾缭绕,拍不成了。在山梁上四面观景:南面张家寨山势巍峨挺拔,巉岩陡坡高不可攀,分层的石灰岩呈西高东低的走势,岩石上下的缝隙里,松柏弯弯曲曲的的生长着,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悬崖峭壁旁雄鹰展翅自由的翱翔。东面群山绵绵不断地伸展开去,山上有怪石耸立,似乎是一老人怀抱幼儿坐在那里正享天伦之乐。看西边,远处鲁山高耸入云,近处红瓦绿树,朱阿村依山而建,原来的职工宿舍楼,早已人去楼空。
朱阿村里桃花盛开,我们应邀来到了老友陈维功家。陈维功大哥在六七十年代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是特务连的老英雄,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可歌可泣。
陈维功现在年事已高,身体也大不如前了,却还在为生活奔波。见我们到来,全家都十分高兴。大嫂忙里忙外,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席间欢声笑语,回忆往事,其乐融融。朴实的老乡亲啊,只有二寸长的香椿就掰了炒给我们吃,鲜嫩无比,民风淳朴。
晚上出来仰望星空,只见繁星点点,似乎伸手可及,真想伸手摘几颗啊!这可是城里人享受不到的美景。北斗北斗,对着勺子口,顺着北斗七星勺子口的方向找到北斗星,它给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看看天河两边,牛郎挑着两个孩儿与织女隔河相望,相传他们每年才能相会一次。比起牛郎织女,杜甫的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却更令人感慨万千。
雄鸡报晓,蔚蓝的天空一轮弯月升起在东方。静谧安详的山村,少了喧嚷、浮躁,没有污染,没有噪音。隐隐约约的,那些山,那些树,那些房屋越来越清晰。终于,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用过早餐,跟老友依依惜别,开始向鲁山进发。鲁山位于鲁山林场内,山前苍松翠竹,溪流潺潺,当年是年轻人谈恋爱,孩子们拾松球的天堂,堪比上海黄浦江,曾经留下了多少浪漫与梦想。
一般游客上山有两条道:车行道和步行道。车行道曲折蜿蜒,地势平坦,唯路程稍远,适合年老体弱者登山;步行道在翠竹青松中沿溪流瀑布盘桓拾级而上,风景秀丽,曲径通幽,适合青年人攀登。笔者尚年富力强,自然应该抛开大道,从荒山野岭中越野攀岩,披荆斩棘,走出第三条道来,寻找那爬山的真正乐趣。在鸟语花香中由丛林野草里探出一条路来,虽然艰辛,却也其乐无穷。孩子们在城里舒适惯了,也应该锻炼一下。
鲁山整个山脉呈龙形,有一座寺院恰好建在龙的脊背上,就像是龙驮着寺院,因此起名驼禅寺。驼禅寺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年间,距今已有1400余年,是鲁山地区香火最旺的寺院。农历三月十五日是鲁山的庙会,四方香客云集。
不甘平庸的征途注定要经历千难万险,洒下一身汗水,终于到达顶峰,但见四周风光绮丽,山峦起伏,奇石林立,林木葱郁,恍若世外桃源,心儿像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略事休息后从北坡下山。一打听,下山的车行道竟有30华里之遥,这可要吃点苦头了。正想寻找小道或落荒而下,后面一辆面包车在身边嘎然而停,青年司机热情相邀捎带一程,还是好人多啊。这是一位滕州的朋友,携了女友前来游玩,正要前去淄博张店。好人一生平安,祝愿他们百年好合,幸福永远!美丽的鲁山,再见。
本文初成于2012年
修改于2025年9月1日
作者简介:陈新民,男,1951年生,原籍山东省潍坊市,中共党员,工程师,山东老摄影家协会会员。1968年下乡插队,1970年进入国营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军工代号:国营976厂)工作,1988年调至潍坊造纸总厂工作,2011年退休。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