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本土电影《水浒长歌》即将开拍
姜和良 报道
这是安徽蚌埠淮河中游边一部文化交融之歌,又是中美友谊之歌,据悉:重庆一家影视公司前来考察筹备完毕,即将开机!
由导演李百超和编剧施福明三年心血共同创作的电影剧本《水浒长歌》重点讲述《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第十七世孙、中国民间木雕艺术大师施有福与世界首位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女作家赛珍珠之间的友谊,彼此惺惺相惜,志同道合。为实现东西方文化交流,为中美友谊,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培树世界人民的铁血精神,在洋教堂教主的引荐和撮合下,最终施有福将祖传下来的线装本《水浒传》交给赛珍珠,由长期受情感困扰的赛珍珠将它翻译成英文版。将《水浒传》推向了世界,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实现了文人、书生报国的理想,为实现和促进世界和平、中美友谊作出贡献的传奇故事。
本剧的重大现实意义与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乒乓外交,有异曲同工之妙。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第十七世孙、中国民间木雕艺术大师施有福对于先祖崇拜有加,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天在睡梦中,施有福受到了先祖施耐庵的点化。当时的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列强环伺,日本军国主义者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忧国忧民的施有福决心秉承祖上正义爱民、铁血爱国的侠肝义胆家族传承。他意识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家族传承下来的这部线装版的的水浒传推向全世界。
在怀远县城基督教堂,施有福的精湛木工雕刻技艺受到了众多信徒和都主教的青睐。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赞叹有加。都主教从而产生了把施有福引荐给美国大文豪、世界诺贝尔首位文学奖女作家赛珍珠的想法。在都主教引荐之下,施有福对于赛珍珠的中国情结和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产生了好感。
施有福时常给亲友们讲述先祖施耐庵的身世和水浒故事。同时也向乡邻们讲述了许多施耐庵见义勇为、侠肝义胆、扶危济困的故事。
来到教堂的赛珍珠对施有福的木雕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赞赏有加。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当都主教向赛珍珠介绍施有福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后人之后,更加的对施有福青睐有加。并且自我介绍说,她对中华文化始终是崇拜和赞赏。赛珍珠盛情邀请施有福讲述水浒故事。赛珍珠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铁血情怀和侠肝义胆,颇感兴趣。
通过交往,由于有共同的文化交集和兴趣爱好,赛珍珠对施有福产生了深深的好感,有情深意重的趋势。双方惺惺相惜,相互敬重。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中国军民长城抗日的牺牲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忧国忧民的施有福。他认定书生报国的契机已经到来。赛珍珠意识到了水浒传不可估量的文化潜移默化作用。施有福对赛珍珠增进了信任的同时,认定赛珍珠有才气,有抱负,是一个可以托付重任的人。决定对她施于重托。把家族所传的线装本水浒传委托给赛珍珠。把水浒精神推向全世界。赛珍珠为好友徐志摩的叮嘱所深深打动:“不要为钱写作,要为内心的渴望写作!我的祖国被日本人践踏,我要为祖国尽绵薄之力!”
赛珍珠认为,荡气回肠的水浒铁血精神,正是时下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需要的。赛珍珠知道,当时,中美两国有意图共同抗日,促进世界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十分的有必要。如果能够赛珍珠促成,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于是,赛珍珠豪气干云,果断的接受了施有福的重托。决定把这部线装的古籍本水浒传带去美国,翻译成英文版。
半年多以后,身在大洋彼岸的赛珍珠呕心沥血,潜心翻译。经过赛珍珠和徐志摩先生反复推敲协商,最终把这部英文版的水浒传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在美国,赛珍珠发表了政论《日本必败》,还组织成立了以抗日宣传为主要目的的民间团体-----东西方协会。宗旨就是反对法西斯,弘扬水浒血性,解救可爱的中国和受到战火蹂躏的世界人民。赛珍珠在美国还组织成立了助童爱心基金会,其所创立的这一个国际化收养机构,就是为了抗日出力,降低法西斯侵略给予人类造成的的损失!救助苦难的儿童。

在施耐庵塑像前,施有福恭恭敬敬的将手中英文版《四海之内皆兄弟》和祖传线装《水浒传》摆放于案台之上,并献上一束美丽的鲜花,点上一炷香。心怀坦荡的告慰于先祖灵前。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3年3月26日参加赛珍珠葬礼致悼词时,称赛珍珠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美国前总统布什访华时曾说:“我当初对中国的了解,以至于后来对中国产生爱慕之情,就是赛珍珠的影响,是从读她的小说开始的。”电影故事是真实的濄淮历史,在《凤阳府志》清代版也有所记载。我们盼望早日搬上银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