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真相大白
海风送帆,七日抵岸。码头人潮涌动,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金銮殿上,太后垂帘听政。老妇抚着先帝遗剑泣不成声:“皇儿终究...履行了诺言。”
帘外忽有骚动。禁军押上一人——竟是本应葬身火海的宰相!
“臣有罪!”宰相叩首血流,“但臣有先帝密旨!”他呈上金箔密卷:
“朕若遭不测,必是蛊祸。宰相虽有过,然熟知蛊术,可助新君。——弘德皇帝绝笔”
满朝哗然。太后沉吟良久,忽道:“宣哀家旨意:敕封林婉儿为镇国公主,开府仪同三司。”
旨意却遭婉儿跪辞:“民女只求两事:一为明月山庄正名,二求陛下遗骨归陵。”
翌日,开启帝陵。棺椁中竟无遗体,只置青铜匣。匣中非玉玺,而是厚厚罪己诏:
“朕一生三错:错信长生,错伤挚爱,错负江山。愿化镇陵魂,永护山河。”
匣底压着封给婉儿的信:
“舅父知你必不愿认祖归宗。特留此物:明月山庄地契全数归你,望你代朕守护那方净土。”
婉儿捧信落泪时,秦夙突然闯入陵宫:“太后请镇国公主速归——有急变!”
慈宁宫内,太后瘫坐凤椅,手中药碗跌落。御医颤声:“太后中了一线牵魂引...与当年先帝所中之毒同源!”
莫问天验毒后神色大变:“毒引藏在先帝遗剑上!有人算准太后会触碰!”
“是苏月...”婉儿轻触太后腕脉,“她临死前说的‘流着’,是指我体内...有解药。”
徐福血脉可解百毒,但需以血换血。
“不可!”萧雨寒阻拦,“你刚耗尽血脉之力...”
婉儿已割腕渡血:“她是我在这世上...最后的亲人了。”
血色渐复时,太后袖中滑出半块凤凰玉佩——与婉儿那块恰成一对!
“这是...”婉儿怔住。
太后苏醒,抚玉佩苦笑:“哀家与苏晴...本是同胞。当年乱世分离,她被前朝收养,我入宫为妃...”
惊天身世再揭:太后竟是婉儿姨母!皇帝是她表兄!
“所以先帝说‘舅舅’...”婉儿踉跄退步,“那他对娘亲...”
“是真心。”太后垂泪,“但社稷太重,真心太轻。”
真相大白,众生唏嘘。忽有急报入宫:北方蝗灾骤起,灾民百万!
婉儿立即开府赈灾。镇国公主府前,流民排成长龙。
第三日深夜,有名老丐昏倒府前。救治时,他忽然抓住婉儿手腕,塞入蜡丸:
“公主小心...有人要在粥中下毒...”
蜡丸内藏字条:“宰相未死,欲毁你声誉。”
婉儿不动声色,假意增设粥棚。暗中和面时,果然抓到投毒者——竟是宰相门客!
顺藤摸瓜,竟在相府地牢找到真宰相!而朝堂上那个,是贵妃余党易容!
“好一招偷梁换柱!”萧雨寒率兵围府。
假宰相撕下面具狂笑:“苏月教主万岁!”服毒自尽。
真宰相奄奄一息:“他们...要动摇国本...让魔神重生...”
取出份血书:竟是北方蝗灾真相——有人以蛊术催生蝗群,制造乱世!
婉儿即刻北上。蝗群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当地官员哭诉:“蝗虫不吃公主带来的粮种!”
婉儿抚过粮袋——那是用她血水浸泡的种子!徐福血脉竟克蛊蝗!
她当即下令:“开渠引水,以血沃土!”
万人挖渠三日,通水那夜,婉儿划臂洒血入渠。血水所至,蝗群如雨坠落!
晨曦中,田野复绿。百姓跪呼:“菩萨公主!”
却无人见,她袖中落下一纸密报:
“经查,催蝗蛊术需至亲之血为引。嫌疑人指向——太后。”
婉儿烧毁密报,望向后宫方向。
“姨母...为何...”
孤鸿哀鸣,掠过血色残阳。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