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1899—1983),原名张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中国近现代画坛巨擘。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拜曾熙、李瑞清为师,研习书法与绘画,打下深厚传统功底。其艺术生涯以“临摹古法”与“创新突破”并重著称:早年精研石涛、八大山人,笔墨淋漓尽致;中年远赴敦煌临摹壁画,吸收唐宋重彩技法,形成工写结合的瑰丽风格;晚年独创泼墨泼彩技法,以水墨与色彩交融的随机性拓展山水画的表现边界,被西方艺坛誉为“东方之笔”。
张大千此幅《仿吾家僧繇笔》以南朝画家张僧繇的没骨山水技法为根基,通过色彩与笔墨的交融,构建出兼具古意与新境的东方美学空间。画面中,几座山峰以淡青与赭石层层晕染,山体轮廓隐于色块之中,正是对张僧繇“凹凸法”的创造性转化——这种源自天竺的立体渲染技法,在张大千笔下褪去壁画装饰性,转而呈现山川的浑厚与苍茫。山顶积雪以白粉点染,与山体暖色形成冷暖对比,既保留了没骨法的“骨法”内蕴,又暗含宋代青绿山水的雅致。
古树与人物是画眼所在。古树虬枝以浓墨勾写,枝干上的积雪与山体呼应,形成视觉节奏;树下身着古装的文人静立,其简朴衣饰与周围绚烂山水形成疏淡平衡,恰似张大千对“天人合一”的诠释——人物虽小,却以静穆姿态点破自然的生机,暗含禅意。这种“以实代虚”的手法,既承袭了张僧繇人物画“对之如面”的传神传统,又融入了画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题款“仿吾家僧繇笔”与印章“大千居士”,则揭示了张大千的创作理念:他以家族先辈为艺术血脉,通过临摹古法完成对传统的致敬,却在色彩运用与构图经营中埋下创新的种子。画面左下角若隐若现的红色印章,与山体暖色形成呼应,更以文人印信的仪式感,强化了“仿古而不泥古”的艺术主张。
此作虽为张大千早期仿作,却已显露出其“师古而化之”的特质。他并未拘泥于张僧繇的程式,而是将没骨法的平面装饰性与青绿山水的空间表现结合,为后期泼墨泼彩的诞生埋下伏笔。画面中流动的色彩与模糊的轮廓,恰似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既是对六朝绘画的溯源,也是对个人风格的探索。这种在传承中求变的艺术实践,正是张大千“集大成而开新境”的典型写照。
2025.8.31砚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