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仝宇(彤雨)
~~~~~~~~~
不知道是哪个钟点,
原本平静的心田,
竟然激起阵阵涟漪,
澎湃无限……
剖开寂寥,
原来,
是一叶小舟闯进了胸间。
从此,
原本风平浪静的日子,
荡起了阵阵波澜。
当你一直处在静谧的世界,
你就习惯了寂静的空间;
而你的寂静被打破以后,
一开始总会那么不自然;
随着心境的变化,
突然感觉
原来的寂静是那么的无聊而空幻。
一叶小舟,
漂入我的灵魂之端;
它荡起了我的激情,
促使我的世界彻底发生了改变。
寂寞似乎荡然无存,
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
私欲抛到九霄云外,
一切都演绎成简单的简单。
丢掉所有不该有的贪婪 ,
心情竟是那么的阳光灿烂……
时光流逝,
小舟悠然……
我已经习惯小舟的荡漾,
不再回想寂寥的从前……
这一叶小舟,
就是正确面对生活的心态:
大度、从容、坦淡。
作品赏析(一):心中的小舟
精神觉醒的隐喻
这首诗以“心中的小舟”为核心意象,描绘了内心世界从沉寂到觉醒的转变过程,隐喻着人生境界的升华与精神解脱。
核心赏析要点
意象解析:小舟的象征意义
“小舟”闯入“心田”的瞬间,象征外部灵感或情感冲击打破原有精神平衡,引发内心“涟漪”到“澎湃”的连锁反应。
结尾点明“小舟”的真谛:一种正确的生活心态——大度、从容、坦淡,揭示诗歌的核心哲理。
情感张力与对比
通过“寂静空间”与“荡漾波澜”的尖锐对比,突出心理转变的戏剧性:
习惯静谧 → 打破寂静的不适 → 领悟原有生活的“空幻” → 最终达到“阳光灿烂”的释然。
这种递进式表达,生动再现了精神觉醒的普遍历程。
语言与艺术特色
口语化表达(如“抛到九霄云外”“演绎成简单的简单”)使抽象哲理具象化,增强感染力。
重复手法(“小舟”的多次出现)强化意象记忆点,形成诗歌的韵律感。
延伸思考
该诗可视为彤雨(仝宇)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回应: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倡导以“坦淡”心态对抗贪婪与浮躁(参考其《我,真的好想》对“纯善缺失”的批判)。
诗中“时光流逝,小舟悠然”的结尾,暗含道家“顺其自然”的智慧,与作者《蝉语金句》中“珍惜生命短暂”的积极态度形成哲学呼应。
这首小诗以“小舟”为核心意象,将抽象的心境变化转化为具象的画面,情感细腻且立意鲜明,是一首借物咏志、直抒胸臆的佳作。
1. 意象运用:以“小舟”串联心境转变
全诗围绕“小舟”展开,其象征意义贯穿始终,形成清晰的情感脉络:
- 闯入前:“平静的心田”“寂静的空间”,用“寂寥”“无聊而空幻”描绘出此前单调、空洞的生活状态,为“小舟”的出现做足铺垫;
- 闯入时:“激起阵阵涟漪”“荡起阵阵波澜”,以动态的画面表现心境被打破的冲击感,“不自然”的初体验真实还原了心态转变的起点;
- 闯入后:“荡起激情”“寂寞消散”“心情阳光灿烂”,“小舟”成为积极心态的载体,让“私欲”“贪婪”被取代,凸显其对精神世界的重塑作用。
2. 情感表达:层层递进,真实可感
诗人的情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现出明显的递进层次:
1. 初始的“不自然”:面对打破寂静的“小舟”,先流露对变化的不适,贴合普通人面对改变的真实心理;
2. 中期的“觉醒”:逐渐发现“原来的寂静无聊”,意识到“小舟”带来的积极意义,情感从抵触转向接纳;
3. 最终的“习惯与升华”:“习惯小舟的荡漾”,并点出“小舟是大度、从容、坦淡的心态”,将个人心境的转变升华为对理想生活态度的追求,让诗歌立意更深刻。
3. 语言风格:质朴直白,饱含深情
全诗没有复杂的修辞和晦涩的词句,用“心田”“涟漪”“寂寥”等通俗的意象,直白地传递情感。如“一切都演绎成简单的简单”“丢掉所有不该有的贪婪”,语言质朴却极具力量,既写出了心态转变后的轻松,也让读者能快速共情——从“习惯寂静”到“拥抱积极”的过程,恰是许多人寻找生活意义的缩影。
————华夏文学编委会
仝宇,笔名彤雨,江苏宿迁人,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副院长,情感作家、诗人,华夏文学特约作家。
在全国各大媒体发表作品三千多篇,其中诗词四百多首,诗词《赞奥运冠军郑钦文》被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杂志入编,并被《野草诗社》永久收藏。多篇作品被《中国艺术家》杂志社入编发表。
中篇小说《情感,凝结在这一刻》受到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