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西瓜皮
夏秋两季,家家户户的必备水果里,西瓜应该就是独领风骚。消暑解渴的功效令一众其它水果望尘莫及。
一家三代六口一一我老两口,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围拢在客厅的餐桌旁,案板上的一颗西瓜被切割成十数块,吃西瓜的“唏𠺕"声成全了温馨的一幕……
鲜红起沙的西瓜瓤被挑检出籽粒后吸吮进每个人的嘴里。小孙子已经迫不及待的抄起了第二块,我指着他刚放到桌上的第一块西瓜皮笑道,"宝贝,你看,西瓜最好吃的地方都被你摞下了,靠皮的这些才是最甜最有营养的呢。”小孙子听后也不答言,另一只手将其拿起重新放到嘴边“唏𠺕”起来。
讲大道理我不会,可这西瓜营养最好的地方是靠皮的那些事,却令我不禁回想起几十年前的一些往事……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农村的生活有了一些大的改观提升,最起码过节日时能吃上不掺和其他的纯小麦面粉制作的馒头,水饺或油饼什么的了。隔三岔五的,母亲会做顿手擀面解馋打打牙祭。然而那时节夏秋季几分钱一斤的西瓜对于我们农人而言仍属奢侈品。有的农户种植西瓜却也不舍得尽兴去吃一顿。多数是亲戚乡邻间的串门招待时才得以品尝。一颗西瓜放到地窨子里可以迎候好几拨客人。那时候的人们都规矩谦恭的很,端上来的西瓜只是象征性的摆放在那里看着,有时实在被盛情难却时便会小心翼翼地将一块西瓜再从中折断分于旁人一起品尝,彼此绝对的没有虚伪与矫作之意。那时候的人们吃西瓜才真正的叫做津津有味,人们不会讲礼貌客套的话,却都没有狼吞虎咽的粗暴相,也没有唯唯诺诺的窘态样。我们家的西瓜皮每次都会被母亲在客人走后收拾到一块,然后她会用刀剪一类的物什将西瓜的外皮薄薄地刮掉一层,里面靠瓤的那部分也被细致地削去一层,再然后,母亲会将其切成细条或碎块,有时做成菜汤,里面适时地调上面糊,西瓜皮所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说甜不甜说涩不涩的清香在面碗里便四散飘逸出来。噶了一碗还想喝第二碗第三碗,还有的时候母亲会出奇不意地给父亲和我的脸前端上一碟“西瓜皮炒肉”,微笑着对我讲,去拿两个盅子,你爷俩喝两盅,这又十多天没喝了,解解馋……。我便立马手舞足蹈起来,拿来酒盅倒满散酒老白干,爷俩也便海阔天空地指点起江山来。说是“西瓜皮炒肉”,其实就是母亲将一些面团过了热油后切成肉丁状,然后将西瓜皮炒八分多熟。西瓜的鲜味犹在,嚼起来又嘎嘣脆响,妥妥的洪七公在皇帝的御膳房里品尝到的"爆炒宫丁”。爷俩从不说碰杯,却总是心照不宣不约而同地一起端起盛满“老六毛”的三钱酒盅一饮而尽,恣意惬情也便一股脑地从肚子心里蹦出口来,真叫一个爽!
母亲讲过,西瓜的营养,瓤是瓤,皮是皮,最好的是在这皮,可惜这层外皮太硬不好消化。她说这层外皮炒熟研成未沏水当茶喝最好。当炒菜食用就不得不忍痛割爱地将其刮掉。也因此,她有几次不是削皮,而是用钢丝球之类的物什反复打磨,这样虽说是费劲许多,但西瓜皮的妙用却达到了极致。现在的我们当然一翻手机就会查询到这西瓜皮富含维生素啦,富含钾元素啦,利尿治水肿啦,当然最大的功效还是消渴清热解暑。可是那个时候的人们却也特别地喜欢吃这西瓜皮又是为什么呢?母亲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她们那代人是讲不出什么科学大道理的,逼急了她会笑侃,“还不都是生活接济不上,没办法的办法。”
光阴荏苒,一晃父母都已离世十多年了,和父亲不能再爷俩开怀畅饮了,当然母亲的味道也再也嗅不到了,“西瓜皮炒肉”吃不到了,当然西瓜皮面疙瘩汤也好几十年没喝过了……。一家人吃完西瓜看电视,儿媳妇麻利地将西瓜皮收拾到垃圾桶内,我用餐巾纸擦过手后抚摸着孙子的头,心里陡然有一丝激情涌动,眼里立马噙满了泪一一一许多事情,一旦过去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
(文毕2025.08.31雨于布诺)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