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山缘录·余韵·镜烛幽微》
第卅一章:烛镜描魂
寒露夜,书院留守的老仆添灯油时,发现烛焰在铜镜上投出人影——不是映照的当下,而是六十年前初建书院时的景象:郑老先生正与工匠商议梁柱方位,特地将主梁对准北斗七星。
“原来星图早嵌在栋宇之间。”老仆喃喃自语时,烛焰忽分作两簇,一簇照见梁上暗格:内藏鎏金罗盘,指针永远指向昆仑。另一簇映出地窖秘道,深处有面逆时针旋转的“倒流镜”。
双生子现已是书院先生,循烛镜指引取出罗盘。指针触及时空交汇处,竟现出西王母留影:“星轨有变,镜阵需增‘人间锚点’。”所谓锚点,竟是书院百年来的课业文集——那些墨迹里藏着无数愿力。
第卅二章:纸镜承愿
学生们奉命整理故纸,发现每份课业背面都有荧光墨迹。拼凑起来竟是星图缺失的“人间道”部分:郑老先生批注《赤壁赋》时添的“清风徐来”,实为引导星力;某届学生临《兰亭序》的涂鸦,暗合瑶光镜纹。
最奇的是苏绣当年的苔镜写生,墨彩里混着她后来遍历山河取得的七十二种矿物。银铃以桃花露润之,画纸竟浮起立体镜阵,与昆仑镜阵遥相呼应。
当所有文书铺满讲堂,地窖倒流镜突然射光而上。镜中现出历代学子身影:抗战时护书南迁的学长、改革开放后返乡执教的学姐…他们的愿力如星河汇聚,补全了最后一块镜阵。
第卅三章:镜廊回声
补阵那夜,书院所有镜面连成长廊。行走其间可见时空交错:汉服学子与现代学生同桌辩经,抗战时藏书的地窖变成数字文库,瑶光星辉与电灯暖光相映成趣。
廊尽头现出未来镜象:书院扩成镜文化博物馆,那面古铜镜成镇馆之宝。有少年用AR技术重现镜中仙影,虚拟的瑶光竟对他眨眼睛:“新技术也好,旧镜术也罢,传心即正道。”
银铃在镜廊遇见白雀精同类——如今是基因库守护员,腕表投影出全球镜文化图谱。她们用古今双重认证启动终极镜阵:以文化为镜,照见人类文明生生不息。
第卅四章:镜烛永续
百年大庆改称“镜烛节”,各地镜文化研究者齐聚云梦山。夜宴时万千手机屏同时亮起,现代镜面与古铜镜共组星图。西王母法相透过卫星信号现身:“镜之道,在映心而非映形。”
突然停电,唯烛光摇曳。众人借手机微光看见奇景:烛焰在每面屏幕上都投出不同年代的书院景象,从油灯苦读到智慧课堂,变的是光影,不变的是镜中求索的眼神。
郑家后人捐赠全息镜柜,收录历代镜影。启动时柜门映出两行新偈: 镜海无涯舟自渡 烛天有尽火相传
第卅五章:余镜长明
最深处的镜屋终年开放,素镜旁添了电子屏。扫镜旁二维码,可见全球镜文化实时影像:威尼斯玻璃镜工坊、墨西哥黑曜镜祭祀、故宫铜镜修复…世间万镜皆成星图节点。
某个清晨,首任院长郑老先生的玄孙带孩子来访。小儿踮脚摸古镜,镜面忽然漾开——现出郑老先生抱幼子认字的往事,而那孩童眉眼与眼前小儿一般无明。
瑶光的声音随风掠过:“镜照轮回,烛传古今。” 桃花瓣飘进窗来,恰落在电子屏的卫星云图上,瓣尖指着云梦山的位置,永远春暖花开。
(镜烛幽微,永照人间)
——
《后记·镜庐夜话》
今岁校庆修缮书院,工匠从梁木蛀孔中取出一铁函。内藏郑先生手札数卷,墨迹如新。其中一页漫漶着茶渍与泪痕:
“七月初三夜,与蕖儿对镜梳发。忽见镜中现双鹤翔于昆仑雪峰,其一羽落云梦,化桃树一株。蕖儿笑曰:‘此莫非你我?’余应:‘鹤寿千岁,犹不及与卿共度之朝暮。’”
另附泛黄试卷,某生题诗页缘:“镜中有鹤双飞白,窗外桃枝独自红。”批红竟是瑶光笔迹:“傻孩儿,鹤本无黑白,桃亦无孤荣——镜外看花人,已在花镜中。”
银铃今为书院厨娘,特制“镜糕”飨客。糕体嵌蜜制镜纹,咬开可见流心桃花酱。有游客问秘方,她笑指灶房铜镜:“每夜子时,镜中自有人教俺火候。”
暮色染阶时,常见老仆添灯油。烛焰跃入廊下铜镜,竟分出七十二道分身,映照书院每个角落。学生传言:此乃“镜烛守夜”,护的是读书人眼里永不熄灭的光。
某日暴雨冲垮后山坡,现出古镜冢。内中铜镜斑驳,却照出奇景:汉时樵夫遇仙、唐时诗人题壁、抗战时学子藏書……原来自有书院前,云梦山已是镜灵栖所。
最新奇的是VR课堂:学子戴镜盔访虚拟书院,竟能与镜中古人对话。郑先生虚影常执《诗经》笑问:“可知‘巧笑倩兮’下句?”答对者,镜盔自动飘落桃花瓣。
临别拾阶,见山门新镌楹联: 镜海浮槎皆学问 烛天继晷即文章
归途回望,书院灯火通明如星斗落地。恍惚见镜窗有人影成双,一执卷,一烹茶,恰似千年前北斗与瑶光。
方知镜非镜,烛非烛 乃是人间痴心不绝处 生出的一段光明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