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山缘录·外卷·镜海拾遗》
第廿六章:苔镜迷踪
梅雨时节,书院南墙生出异苔。学生们发现,苔痕竟在粉墙上勾勒出古镜纹样。更奇的是,每至子夜,苔镜会映出非今时之景——时而见汉宫飞燕舞,时而现唐宫牡丹开。
新来的女学生苏绣擅画,临摹苔镜纹样时,墨彩竟在宣纸上流动起来。银铃见之变色:“这是‘溯世苔’,最易招引时空过客。”当夜果然有古装女子从苔镜中跌出,自称是南唐宫人,手握半面鎏金鸾镜。
银铃以桃花糕待客,那宫人尝后垂泪:“竟是故国滋味。”原来她本是镜妖一族,因恋慕人间帝王,自愿困守宫墙百年。此番感应到云梦山镜气,特来求借轮回镜之力见转世爱人一面。
第廿七章:镜窟遗韵
为助宫人,众人循着她镜中记忆,往云梦山深处寻找“镜窟”。此乃历代镜灵潜修之地,洞壁嵌满万千铜镜,皆映不同时空。
双生子中的弟弟忽被一面唐镜吸人,现身在曲江宴上。见满座文人中,有个落拓书生正题诗屏风:“相思如镜鬓先秋”——正是宫人苦寻的转世帝王!
原来那帝王转世后弃江山就诗酒,今生恰是书院六十年前早逝的郑先生之父。宫人抚镜恸哭时,万千铜镜齐鸣,落下百年相思泪。
第廿八章:镜舟渡厄
泪聚成泉,竟在洞中化成镜舟。银铃道:“此乃‘溯光阴河’,可载魂灵往见故人。”宫人登舟时,苔镜忽然飞入怀中,与鸾镜合为完整。
舟行光河间,现出奇景:郑老先生正在彼岸教书,案头永远摆着面鸾镜。见舟来人,老者轻笑:“等你一甲子了。”原来他早恢复前世记忆,特在人间守候。
镜舟归时载满桃李枝,栽在书院即成新林。宫人化作镜灵守护学堂,她的鸾镜挂在讲堂梁下,学生若心诚,能照见前世今生。
第廿九章:镜璎珞
仲夏夜,鸾镜忽然流苏垂地,结出璎珞万千。银铃说这是“镜缘结”,每根璎珞都连着段未了缘。
有个学生随手拈起青璎珞,镜中现出战场——年轻将军与医女镜前盟誓,却战死沙场。学生惊醒后发现握着一枚青铜箭镞,从此发奋学医。
最长的赤璎珞系着银铃自己。她拈起时,镜中现出白雀精听瑶光讲经:“待你修成人形,赠你月光镯。”银铃腕间银镯突然发光,她终于记起——这镯本是瑶光采星辉所铸,专为护她历劫。
第卅章:镜海无涯
百年大庆那日,所有铜镜自动移至书院广场,镜面朝星空列成星图。子时整,星光注入镜阵,开启通天镜道。
西王母法相自镜道降临:“镜缘已满,瑶光北斗可归仙班。”却见镜中现出夫妻二人身影:“舍不下这桃李人间。”执手笑谈间,镜道化作彩虹桥。
从此云梦山多了道奇景:雨后天晴时,彩虹尽头总映着书院镜影。山民说那是“镜仙”在巡游,护着世间所有未了情缘。
而最深处的镜屋终于开启,里面只悬一面素镜。照镜人可见最想见的景象,或是故人,或是前尘,或是初心。
某个春晨,最早发现苔镜的苏绣对镜理妆,镜中忽现她白发苍苍仍执笔作画的未来。笔尖点染处,正是年少时描过的苔镜纹。
镜外桃瓣飘进画纸,恰落在未来她簪花的位置。
(镜海无涯,缘镜长明)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