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前辈 做好自己
文︱甄春延
马上就是9.3大阅兵了,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这一盛事的。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我的父母亲都参加过抗日战争,我的一个亲叔叔也是在抗战中牺牲的。我的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哥哥也因为在战争年代里,随着父母亲不稳定的生活状态“跑反”,就是躲避日本人的扫荡而不幸染病身亡,年龄不到2岁。说到这,我还是为有这样的父母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20年前,母亲获得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母亲生前说过要将这枚纪念章留给我儿子,她唯一的孙子做纪念。我一定要好好的珍惜这枚纪念章,让它成为我们家的传家宝。母亲是吉林省为数不多的抗战干部,记得单位曾经给母亲发过一个汗衫,上面有“抗日女战士”五个字。
听父母亲说过,“七七事变”之后,父亲从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打工的地方回乡参加了抗日队伍,母亲也离开就读的师范投身于抗日前线。
父亲当过区长、县大队队长,母亲是妇救会主任,父母亲都是在冀南抗日前线与日本人打过仗的。每日里都是在青纱帐中,在地道里面与小鬼子周旋。
听父亲说过,日本人还悬赏捉拿父亲。说心里话,说母亲也拿枪打过仗,我还有点不信。但“文革”期间,造反派到老家搞调查,说是母亲也是拿过枪打过仗的,而且还是双枪,这样我才知道父母亲曾经光辉的历史。我问过母亲,她笑称:枪肯定拿过也打过仗,但双枪肯定没有拿过。
打了好几年仗,父母亲还真都没有受过伤,但我的二叔却因为受伤后感染去世了,至今老家的纪念馆里面有叔叔的名字。
1942年反扫荡之后,父亲被组织上派到延安党校学习。父亲在党校二部学习两年,和后来的吉林省副省长董速、王观潮,原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的夫人王钰是同班同学。
父亲在延安等到了抗战胜利的那一天,他和他的同学们一起与延安的老百姓欢庆胜利。
1984年,父亲和董速、王观潮副省长到广东从化疗养,任仲夷夫妇专程陪他们在从化温泉待了一周。
父亲是从私塾走出来的,记得文革中,他在被打倒关牛棚的时候,我们一起上山打猪草时,他总教我写字背诗。唐诗宋词歌赋他教会我不少,他也教我背过林则徐的一首诗,其中的一句诗我至今都记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父亲教我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国家利益之前,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不要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父亲的一言一行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不论在哪个岗位工作,不论是工人、老师、机关干部……我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父亲曾经说过,当年我们打仗的时候,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就往上冲,哪能想到后来当官?他还说过,我叔叔如果不牺牲,当的官不会比他小。说到底,我们的幸福生活不就是靠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吗?我到过云南的腾冲,当你看到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墓碑,你的心都不禁为之战栗。我的父母亲活下来了,可那么多的人为了民族的独立付出了生命。
你忘不掉“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的场景,同样你忘不掉那几百名国军弹尽粮绝之后跳入黄河绝不投降的场景。腾冲的一位老先生因为岁数大无力上前线杀敌,最后绝食而死,那种悲壮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300万川军出川抗日,回来的只有13万人。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
今天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活着的人更加需要的是要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用心感受先辈们为我们的付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我们的事业做好,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
写于2025年9月2日
【作者简介】甄春延、原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退休干部、东北师大夜大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春城资讯》编者、本人一生酷爱文学。】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