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迈向未来》
——写在九三阅兵之际
文/谷雨
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目光总会停驻在1945年的金秋。那是胜利的季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终告散尽,和平的曙光重新漫过山河。
八十年后的今日,时光巨轮碾过岁月尘埃,9月3日,这个镌刻着民族记忆的日子,天安门广场再成瞩目的焦点。当晨曦初染城楼,盛大的阅兵仪式便在晨光中启幕。
听,《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激昂如昨,鲜艳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攀升,在风里舒展成最耀眼的红。
看,徒步方队踏响整齐的正步,足音震彻广场,是时代的强音在回响。抗战老部队的身影虽染霜华,脊梁依旧挺拔——他们是历史的活化石,每一步都踩着当年战壕里的记忆;而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的方队里,年轻士兵的眼神亮如星辰,朝气与锐气交织,是新时代军人风貌的鲜活注脚。海军徒步方队更添一抹海魂蓝,白帽沿下的目光坚毅如礁,从甲午的悲歌到今日的深蓝,这抹蓝里藏着百年海军的奋进密码。
战旗方队缓缓行来,一面面历经炮火淬炼的战旗猎猎翻飞。它们是烽火岁月的见证者,每道弹痕都藏着一段英雄故事,每缕丝线都浸过战士的热血,在风里轻颤,似在低声诉说往昔的壮烈。
装备方队隆隆驶来,新型武器装备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其中海军装备模块尤为夺目:第四代舰载机静态列阵,机翼折叠处的精密构件映着晨光,那是从航母甲板延伸出的锋芒;新型舰艇模型与陆上装备并肩,海陆一体的防御体系初现轮廓;水下装备相关技术的展示,更让“深蓝卫士”的隐蔽威慑力悄然彰显——这些“国之重器”是科技的结晶,更是国防实力的硬底气。
空中梯队呼啸划破长空,预警指挥机领航,海军舰载机编队紧随其后,机翼下的海空迷彩与蓝天相融。它们从航母甲板到天安门上空的跨越,是海军航空兵从近岸到远洋的成长缩影;再看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次第掠过,轰鸣声里,是三军空中力量共织的立体防护网,守护着祖国的蓝天与海疆。
这场阅兵,是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话。我们铭记历史,是为缅怀那些在抗战中殉国的英烈——他们以血肉铸长城,才换得今日山河无恙;我们展示当下,是向世界宣告:中国爱和平,更有捍卫和平的决心与实力。
让我们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续燃薪火。未来征程纵有风雨,我们亦会如先辈般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踏浪而行,向光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