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常有可怜人,或衣衫褴褛,或形容枯槁,或言语凄楚,或神色哀戚。他们立于风中,立于雨里,立于人潮汹涌之处,亦立于无人问津的角落。世人见之,往往心生怜悯,欲施援手,此乃人之常情,亦是人性中一点微光。
然而,有一种可怜人,却须得小心。他们并非因境遇可怜,而是因灵魂可怜。他们向你伸手,你给了,他们便笑;你若不给,他们便怒。他们的可怜,竟成了一种武器,一种交易,一种逼迫他人就范的手段。
我曾见过一个乞者,日日蹲在街角,面前放一破碗。初时,路人投以铜板,他便磕头如捣蒜,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祝福之语。后来有一日,一妇人经过,翻遍钱袋竟无一文零钱,只得歉然一笑,欲转身离去。那乞者忽然跃起,面目狰狞,骂声刺耳,哪里还有半分可怜相?妇人惊惶而去,他却仍在地上唾骂不休,直至下一个施主到来,才又恢复那副可怜模样。
这般人,可怜是真的,可憎也是真的。他们的可怜,不是天灾所致,而是自己一点点织就的罗网。他们蜷缩其中,不但自己不肯出来,还要将路过的人也拖将进去。你若施舍,便是助长了这罗网的韧性;你若不施舍,便成了他们口中的恶人。
细想来,这种可怜人之所以可怕,不在于他们能伤害人——实际上他们往往无力造成实质伤害——而在于他们揭示了人性中某种阴暗的扭曲。他们将自身的困境全然归咎于外界,将求助变成索取,将拒绝视为背叛。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不得已”,只有“必须如此”;没有“感谢”,只有“理所当然”。
然而最可悲的莫过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个可怜人。当我们的善意得不到回报,当我们的付出被视作理所当然,那个内心的可怜人便要作祟,教我们计算得失,教我们埋怨他人不知感恩。这时,我们与街角的乞者有何异处?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所以说,既要小心外面的可怜人,更要小心自己心里的那个。外面的可怜人至多让你损失几个铜板,心里的那个却可能偷走你的宽厚与慈悲。
人世行走,施与不施皆可,但万不可因惧怕翻脸而施舍,也不可因必然翻脸而不施。保持一颗清明之心,能帮则帮,不能帮则坦然拒绝。至于对方翻脸与否,那是他的修行,不是你的罪过。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